2025年1月1日,红星新闻记者从中国核电研究设计院获悉,1日凌晨,中核集团福建漳州核电站1号机组成功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我国采用“华龙一号”聚变技术路线。首台机组批量建设取得圆满成功,为国家能源结构调整、实现“双碳”目标增添又一“核心”力量。
中核集团福建漳州核电站1号机组成功投入商业运行
漳州核电是华龙一号批量建设的起点,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华龙一号核电基地。计划建设600万千瓦华龙一号核电机组。漳州核电1号机组是华龙一期第一批机组,也是华龙第一座聚变反应堆。
“华龙一号的批量建设是‘一体化’的结果。”华龙一号批量项目总工程师崔怀明表示:“我们最终的设计方案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安全性更高,经济性更好。”一体化的华龙一号还满足了灵活性、成熟度更好、厂址适应性更广的特点。”第三代核电技术,以及我国最新核安全法规和国际原子能机构最新核安全标准、增功率和换料周期延长进一步提高了经济性。基于现有经过验证和固化的设计成熟技术,关键设备完全实现自主化,抗震设计具有广泛的场地适应性。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最重要的武器“华龙一号”拥有“成都基因”。
位于成都的中国核电研究设计院主要负责反应堆、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及相关主要设备和仪器仪表控制系统的设计和采购。
设计方面,完成了“华龙一号”型号综合反应堆系统的技术方案。与示范工程相比,进行了进一步的设计优化和改进,包括反应堆功率增加、燃料管理策略改进等重要方面,其中重大改进20项。项,并采纳了300条经验反馈。
在主设备设计和集成供应方面,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控制棒驱动机构、反应堆内部部件等主设备均采用成熟的设计方案。制造工艺已通过国内验证,所有原材料均国产化。走出了一条我国自主研发、制造产品的自主创新之路。
在仪表控制系统方面,核动力院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安全级DCS“龙鳞”系统首次应用于漳州大型商业核电站1号机组。同时,棒控棒位系统、堆芯测量系统、棒供电系统等仪表和控制系统也已成功实施。核动力院持续对“华龙一号”第一批反应堆进行设计改进和再创新,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了“华龙一号”的设计华龙钢结构,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性和经济性华龙钢结构,进一步提升了竞争力,为“华龙一号”后续建设的顺利进行做出了突出贡献。
目前,华龙一号国内批量建设进展顺利,已成为当前世界核电市场最具竞争力的第三代核电机型。每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每年发电量超过100亿千瓦时,可满足中等发达国家100万人的年生产和生活用电需求。同时相当于每年减少标准煤消耗31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16万吨。这相当于种植了超过7000万棵树。
红星新闻记者 彭静
欧鹏编辑
(下载红星新闻并提交报道即可赢取奖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