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楼加装电梯设计原则与流程详解:从方案设计到政府补贴申请全攻略

   日期:2025-01-09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浏览:325    
核心提示:旧楼加装电梯的设计原则及流程旧楼加梯实例分析第一种采用土建加装方式,在旧楼适当的地方,依据现场实际条件,单独建造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作为电梯井道,可建成和原建筑相称的墙体。综合以上优缺点分析,钢结构玻璃观光井道为加装电梯井道设计的首选。

1 旧建筑加装电梯的设计原则和程序

1.1 设计原则

加设电梯的设计应考虑场地条件、结构安全、救援通道、消防通道、环境改造、相互干扰等因素。在通风、采光、阳光、交通等方面,尽量减少对邻近业主的不利影响。安装电梯时井道尺寸不宜太大。只要满足电梯的基本要求,就不应增加额外的设施。电梯层数必须与原建筑层数一致,高度不超过原建筑2.0m。

1.2 安装过程

安装流程:方案设计→方案公告→方案报批→土建施工→钢结构井道制作安装→电梯预装或安装→电梯验收及售后服务→工程总体信息报档案→政府补贴申请。

2 旧建筑加楼梯实例分析

2.1 项目概况

该建筑位于上海浦东新区。建于2011年,每层建筑面积18.34平方米,地上共四层,总建筑面积73.36平方米,屋顶标高约14.5m。如图1所示,该结构为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柱截面最小为350毫米×350毫米,最大为550毫米×850毫米。基础为桩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

图1 旧建筑外观

2.2 设计时要考虑的问题

(1)井道设计形式。

1)钢筋混凝土井道; 2)钢结构非观光井道; 3)钢结构观光井。

第一种方法是采用土建安装方法。在旧建筑适当的地方,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单独修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作为电梯井道,并可修建与原建筑相称的墙体。但这种方法耗时较长,如果在老旧小区使用,会严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

二是在旧建筑外增设钢结构竖井。井壁可选用铝塑板、彩钢板、合成材料等特色材料。其特点是保护居民的隐私,减少老年人的恐高症。但这种形式的照明效果较差,可能会影响部分居民家中的照明时间。

第三种是用无色透明玻璃密封的。结构采用积木式设计,即模块化安装,在不影响周边居民日照和采光条件的情况下,缩短了安装时间,打造出美观、个性化的建筑立面。

综合以上优缺点分析,钢结构玻璃观光井道是增设电梯井道设计的首选。

(2)在现有建筑物位置加装电梯。

电梯的安装应因地制宜。可选的布置位置有: 1)建筑北立面; 2)建筑南立面; 3)山墙立面; 4)特殊地点。

(3)录入方法,如图2所示。

(一) (二)

图2 登录方式

(a) 平层入口; (b) 错层进入

2.3 安装方案分析

(1)方案一:取消原有厅门。

1)由于现场土地紧张,综合考虑人流进出建筑和电梯的便利性和合理性,人流进出的电梯位于首层建筑大厅门口。

2)本方案是根据原建筑室内空间布局进行设计,不改变原有空间。二、三、四层电梯口与各层公共部分相连,需要设计走廊与室外相连接。

3)考虑到外部连廊的结构合理性、稳定性和立面美观性,以及施工的可行性,需要将首层原有突出的厅门拆除,然后与电梯统一布置结构轴。

(2)方案二:保留原厅门。

1)由于现场土地紧张,综合考虑人流进出大楼和电梯的便利性和合理性,人流进出电梯设置在首层大厅门口建筑。

2)电梯主体结构与原建筑主体结构完全分离无机房电梯钢结构井道,降低了施工难度,减少了对建筑的结构影响。

(3)方案对比,如图3所示。

(一) (二)

图3 三维效果图

(a) 备选方案 1; (b) 方案 2

方案一优点:不改变原建筑室内空间布局,增加室外连廊,通过立面设计,可以丰富原建筑立面效果,增加建筑的统一性,提升档次。

方案一的缺点:拆除一层门厅,增加连接走廊,增加了一定的资金投入。

方案二优点:对原建筑改造影响较小,改造投资较少。

方案二缺点:增加独立电梯,立面稍显突兀,统一性较差;它功能强大,但缺乏美观。对四楼室内空间影响较大。

综合以上考虑,选择第一种方案。

2.4 电梯参数选择与配置

在分析客流并考虑现场实际空间问题后,该电梯选择了载重800kg、速度1m/s的无机房电梯。井道尺寸(宽×深)2 150 mm×1 800 mm,轿厢尺寸(宽×深×高)1 400 mm×1 350 mm×2 600 mm,门洞尺寸900 mm×2 200 毫米。根据现场地质勘察,为避免影响地下管道和构筑物,电梯基坑深度不宜过深,故深度为1300毫米。井道顶部高度为4500毫米。

轴温环境温度为0℃~+40℃,平均相对最大湿度为85%。电气防护等级为IP54,地震烈度为7度。

本项目除了满足电梯的基本功能要求外,考虑到大多数老旧小区老年人较多、行动不便,本项目旨在体现其可学习性,并保护社区居民的隐私和安全。为了提高智能化性能,电梯的特殊硬件配置包括车内IC卡/门禁系统、人脸识别系统、可翻转凳、残疾人控制面板、盲人按钮等。

2.5 电梯物联网控制平台

为了减少电梯事故的发生,通过物联网平台的实时连接和数据采集,可以实现更加人性化、个性化的智能监控。开放物联网平台接口或提供相应的物联网对接。对接数据主要包括运行数据:上/下行程次数、开关门次数、运行距离等;问题信息:爬到顶部、蹲在底部、超速、打开楼梯、楼层之间。电梯停车、异常关门、重复开门、异常振动、异常刹车等,实时监控电梯视频,对电梯状态异常或故障实时后台报警,保证多种终端设备直达,如:采集设备、监控设备、舒适设备、报警设备等。

候车厅采用自动人脸识别,授权用户自动呼叫电梯,自动打开电梯门并显示用户欢迎词,并在轿内显示屏上自动显示欢迎界面。车外所需呼叫范围约1m,距离可调,识别时间

3 总结

通过上述工程实例和研究,玻璃+钢结构井道的模块化安装,大大减少了施工现场带来的噪音、环境污染等问题,也大大提高了电梯安装的时效性。通过物联网,将电梯运行、社区安全、乘梯人员等数据集中控制在一个平台上,更有效地提高了安防的应用。通过该技术平台可以做出更加科学的分析报告,为后期维护提供不可或缺的信息。缺少信息。

同时,在工程实例中发现,电梯的耗电量是一个不容小觑的问题。楼内每户安装的电梯每月需缴纳20元左右的电费,每年还需缴纳600元的电梯维护费。因此无机房电梯钢结构井道,在后续的研究中,如何将轴结构改造成新能源材料,有效地将光能转化为电能,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摘自2024年3月《建筑工人》 江毅、罗娟、杨杰、戴伟

◎本微信发表的所有原创文章版权归建筑科技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或摘编必须注明原始出处。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热播视讯

推荐视频

    Copyright © 2017-2021  二手钢结构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ESTOON 鄂ICP备2025106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