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29岁的刘艾森创办北京时兴钢结构公司(森特有限公司前身)时,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会与光伏扯上关系。
连续20年,他一直致力于熟悉的金属外壳系统。他建造的抗风屋顶和金属幕墙曾出现在北京大兴机场和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雄安高铁站、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是其标杆客户。 。
但森特从来都不是明星。直到2021年3月,光伏行业巨头隆基股份才宣布以16.35亿高价以现金收购森特27.25%股权,成为第二大股东。
自2016年上市以来,森特股票从未如此受欢迎。其股价2021年2月还不到8元,8月涨至53.9元,涨幅近7倍。据《2022胡润富豪榜》显示,森特老板刘艾森、李贵如以95亿身家首次入榜,与隆基股份董事长钟宝申、晶科能源创始人陈康平并列。
森特有限公司是一家传统的建筑解决方案公司。唯一可以与隆基重合的是其BIPV业务。所谓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就是将光伏材料作为建筑材料融入到建筑本身中。外墙和天窗都是“发光板”,屋顶无需安装分布式光伏。
在森特2020年财报中,BIPV业务占据了大量空间。隆基成为第二股东后,双方在这一新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今年3月31日,森特斥资6849万元收购隆基股份旗下绿能光伏工程公司,成为BIPV领域“唯一”合作伙伴。
BIPV也是今年的热点之一。 4月12日,北京发布《“十四五”时期城市管理发展规划》,要求建设一批分布式光伏项目。未来,城市副中心等新建大型公共建筑必须强制安装的区域。
这家历史悠久的建筑服务提供商正处于必须转型的十字路口。 2021年,他们的成绩非常差。根据森特年度业绩预调公告,其2021年净利润将减少80%。疫情无法启动运营,客户存在流动性风险,这让森特面临压力。
从更长远的宏观来看,基础设施快速建设的时代已经过去。依托建筑业的中心,需要更有前景的业务。在2020年财报中,中心语气有些严厉地写道:“要适应不同阶段、环境的变化”,还要“推动绩效考核调整,净化团队”。
森特公司的刘艾森非常善于把握时代脉络。当大型基础设施蓬勃发展时,它们迅速扩张并上市。当碳中和成为热门话题时,他们也迅速跟进,登上了另一艘大船。
从邯郸到北京的奋斗史
刘艾森的前半生远离了光伏。他出生于邯郸的一个普通家庭。他在家乡河北工程大学(原河北煤炭建筑工程学院)学习工业与民用建筑。毕业后,任河北冶金建设公司技术部副主任。
刘艾森并不满足于现状。 25岁时,他到新加坡理工大学学习企业管理半年,然后作为甲方代表去了台湾巨恒集团,该公司生产建筑螺丝和汽车紧固件。刘艾森加入巨恒集团泰国分公司。公司,并结识了未来的妻子李桂如。
刘艾森很少接受采访,几乎从不谈论自己的过去。只能从蛛丝马迹看出,他与台湾企业有不少联系。离开巨恒后,刘艾森前往福建时兴担任工程部经理。这也是一家台资公司,是台湾逢甲大学四位校友在大陆设立的独资公司。
在始兴的经历可以说是刘艾森职业生涯的转折点。离开福建时兴后,他带着200万元以上的启动资金来到北京,成立了北京时兴钢结构公司。此时,台湾时兴国际仅持有20%的股份。北京时行其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分支,刘艾森也有自己的地盘。
他很快拿到了诺基亚工厂建设项目,并站稳了脚跟。 2012年,经过四次股权转让,北京时兴转制为内资公司,刘艾森成为第一大股东。
森特始兴赶上了中国基础设施建设最猛烈的几年。统计局报告显示,2008年四万亿政策出台后,2009年基础设施行业投资增长44.7%。2013年至2017年,仅浙江省就计划新建铁路1500公里。
大型基础设施的亮点包括机场、航站楼、体育场馆等。他们的屋顶和墙壁都需要金属维护系统。作为传统的工程承包商士兴钢结构有限公司,中心也收获了时代红利。 2011年他们的收入为8.3亿元,2013年增长到12亿元,净利润翻了一番。
在接受题为《森特如何成为森特》的采访中,刘艾森感叹他们“能走到今天,一是因为他们赶上了国家的大发展,二是公司本身一直重视伟大的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繁荣并没有持续多久。 2014年,森特时兴发布招股说明书时,写下了经营风险。如果“未来我国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发生变化”,他们的业务也会受到影响。
这种陈词滥调的总结变成了现实。传统基础设施投资放缓的趋势正在临近。 2017年,中心归属股东净利润下降5%,营收增速下滑一半。 2018年,得益于北京、成都新机场等项目,它们发展良好。 2019年,国家基建投资增速跌至个位数,森特2019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再次下降。他们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事实:基建高速增长的岁月显然已经结束。
迈向BIPV
在尝试了环保、土壤修复等业务后,中心的发展势头并不理想,经历了一段艰难的时期。
疫情开始后,中心2020年营收和净利润均下降,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减少85%。股价长期徘徊在10元左右,市值仅40亿元多。这种极其传统的金属包覆承包商确实无法吸引投资者的兴趣。
一切在2021年3月出现了转机,BIPV概念板块兴起,而隆基的入场彻底炒热了这一概念。从事建筑业务的中心,在其2020年财报中才首次看到BIPV一词。到2021年中期,他们仍表示“公司BIPV项目尚未实施,尚未确定”。
2022年1月18日,浙江省首个“免瓦”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屋顶光伏项目
但光伏业务可能成为森特的转折点。除了股价喜人之外,也开始带来新的收入。今年3月,森特股份发布公告,宣布中标山东重工集团旗下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金额高达7.99亿元,占全国四分之一公司2020年收入。森特参与了腾讯位于江苏仪征、广东清远数据中心的光伏安装,装机容量达到26.17MW。
经过数次暴涨士兴钢结构有限公司,中心股价仍维持在40元以上。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从此以后一切都会一帆风顺。
BIPV其实并不是一个新名词。 20世纪90年代,一些商业设施开始使用集成光伏发电。然而,直到过去几年,集成到建筑中的BIPV仅占全球光伏板安装总量的不到5%。大多数业主仍然直接在屋顶安装分布式电站。
目前,BIPV还没有自己的标准体系。隆基新能源董事长唐旭辉在接受证券时报采访时解释道,BIPV是基于建筑标准,比如防火等级等,在测试、设计、验收等方面与普通产品不同,而且它还必须是美丽的。 。除了建设难度外,每年新增建设指标数量也有限。如果要在老建筑上使用BIPV,则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改造,这远不如直接在现有建筑上安装光伏组件方便。
目前,BIPV的成本并不比传统光伏组件便宜多少。虽然国家出台了指导政策,但并没有强制安装。这仍然是一个雷大雨少的市场。长期以来,森特仍将是一家传统的建筑公司,其股价也会随着“光伏”概念的冷热而波动。
36Kr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