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般原则
1.1为保证建筑安装工程施工质量符合国家、地方及相关质量标准,根据现行有关施工验收规范和程序,制定本办法。
2. 一般条款
1、合理安排各工种施工顺序,尽量减少交叉污染。
2、材料、设备和施工机械运输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已完工的电梯、墙壁、地板、天花板、门、窗、扶手、栏杆、设备设施及其他成品发生碰撞或损坏。
3、管道及管件、卫生洁具(含附件)、灯具、电器箱(柜)、元件等安装材料及成套设备进场时应按出厂标准包装。卸货时不得采用倾倒方式,不得倾倒、抛掷。投掷、滚动、拖动。
4、塑料管道及配件、玻璃钢风管、绝缘材料、电气材料及设备必须存放在室内通风干燥的地方。不得日晒雨淋,以免变形、受潮或损坏。
5、卫生洁具、暖气片(暖气片)、照明灯具、通风口、面板等易碎易碎物品在运输和安装时应轻拿轻放,翻动时应小心,防止磕碰、损坏。
6、涂装工程(喷漆、喷漆、涂装等)施工前,需检查成品的防护是否到位;涂装工程竣工后,应严格管理,后续工序应有可靠的防护措施,经批准后方可组织施工,以免造成污染或损坏。
7、脚手架搭设和拆除过程中,应注意不要碰撞或损坏墙壁、地板、天花板、门窗、管道、电气设施及其他成品。
8、安装过程中(焊接、切割、穿线、涂装、设备组装定位等)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防止对已完工的墙面、地面造成损坏和污染。
9、已安装的管道(含风管)、吊挂支架不得作为其他用途的支撑或受力点,不得攀爬、踩踏或放置在脚手架板上。
10、施工暗藏于墙壁、地面的管道时,必须严格控制沟槽的宽度和深度;混凝土梁、板、柱、墙不得随意开槽、钻孔,不得擅自切割钢筋。
3、建筑工程部分
(1)大理石、花岗岩、砂岩等石材墙、柱、地面
1. 认知和质量标准
表面应光滑、洁净、色泽一致、无污染、风化、缺陷、裂纹和划痕。
2、成品保护措施
2.1所用石料应有可靠的包装措施。浅色大理石、砂岩不宜直接用草绳、草帘等易污染石材的材料捆扎。
2.2大理石(或花岗岩)地面完工后,3~5天内严禁人员进入,并采取密封或覆盖一层塑料膜、彩条、垫子、编织袋或防水布等措施应采取措施保护它。
2.3拆架、装料时,严禁碰撞石材饰面板。
2.4 墙、柱外饰面竣工后,易损坏部位的外角应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必要时,石墙、柱面应采取围栏防护措施。
2.5禁止有色液体直接接触石材表面造成污染。
(二)门窗
1. 认知和质量标准
1.1门窗应包装完好。
1.2门窗表面应光滑、洁净,无划痕和缺陷。
1.3颜色均匀,无色差。
2、成品保护措施
2.1 进入场地后不得躺卧。堆放时,底部应放置方木等材料,并采取措施防止雨淋、水浸。
2.2 搬运时要小心轻放。
2.3门窗框应加塑料薄膜保护。
2.4 门窗下框应放置专用U型木箱进行保护。
2.5严禁人员踩踏门框、窗框。
2.6严禁将钢管、挑板等直接放置在门窗框上。
2.7 安装标准洞口的门窗,必须在室内外工程完成后才能安装。
2.8门窗小五金件安装完毕后,应及时采取塑料薄膜保护措施。
2.9 玻璃的内外均应有薄膜保护,保护膜应采用透明材料制成。
(3)金属、木质扶手
1. 认知和质量标准
表面应平整、光滑、清洁、无污染、划伤、缺陷,油漆无色差、无修补痕迹。
2、成品保护措施
2.1安装完毕后,用薄膜包裹起来,使其表面不外露。
2.2严禁在栏杆或扶手上放置钢管、挑板等。
2.3 严禁人踩踏。
(4) 入口门
1. 认知和质量标准
1.1 入户门框、风扇、五金件表面光滑,无凹凸、划伤、划伤。
1.2 门框扇表面不应有明显色斑、鼓泡。
1.3 入户门的切角、接缝应严密、整齐,门框、窗扇切口应平直,刨光面应光滑。
1.4 门扇上的槽、孔应边缘整齐、无毛刺。
2、成品保护措施
2.1成品入户门在移动前必须安装保护膜。在此过程中应小心处理。搬到现场后,必须存放在专用仓库内,门下部应加高,防止地下水或湿气损坏。
2.2门框安装完毕后,必须钉护板。护板的厚度应以门框不易损坏为宜。高度不应小于1.2m。护板应衬有泡沫等软保护材料,以防止刮伤。
2.3 入户门扇安装后必须重新包装保护膜。
2.4门锁、把手安装后应采取塑料薄膜保护措施。
2.5 对于门扇打开时容易撞到墙壁的门,固定门扇时应安装门碰。
2.6严禁碰撞或损坏门框、门扇。
(5)水泥地面
1.感知和质量标准
1.1表面应致密、平整、光滑、色泽一致,无污染、缺损、裂纹、起皮、磨砂、麻点等缺陷。
2、成品保护措施
2.1面层施工时,注意保护门框、管道、预埋件、墙角及已完成的墙面抹灰等。
2.2面层施工后,夏季应防止日晒雨淋,冬季应防止结露、结冰。
2.3面层完成后,应暂时封闭并洒水养护。 5~7天内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操作。当表层抗压强度达到5MPa以上时,人员才能进入表层。
2.4 施工运输通道处的地面,维修完毕后应铺设防护层,对地面进行保护。
2.5 已竣工的地面不得受到污染、损坏或受到尖锐物体、重物的撞击。严禁在面层上拌砂浆或配制涂料。
(6) 油漆
1. 认知和质量标准
表面光滑、洁净、色泽一致、无污染、无划痕、无破损、无裂纹、无露底。
2、成品保护措施
2.1每次涂漆前应将地面、窗台清理干净,防止灰尘影响油漆质量。
2.2 在墙面分色交界处粘贴遮盖纸,地面铺塑料布,防止污染墙面和地面。对已完工的踢脚线、窗台、门窗、玻璃等子工程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3 油漆未干前不得清扫地面,防止灰尘等污染墙面漆。
2.4 施工中使用的梯子、架子的脚必须包裹并保护,以免损坏墙壁和地板。
(7)外墙砖
1. 认知和质量标准
表面应光滑洁净,无污染、风化、缺陷和裂纹。接头应笔直、均匀。整块砖应布置在向阳角处。同一墙体的上下端宜水平布置整皮砖。非整块砖应水平排列。在次要部位或阴道角。
2、成品保护措施
2.1 草绳包装的饰面砖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必须防雨、防潮。
2.2新安装的仿清水贴面砖施工完毕后五天内严禁水洗、雨淋。必要时应用塑料薄膜等材料覆盖和保护。
2.3 施工过程中,不得向脚手架或室内倾倒污水、垃圾等。
(8) 屋顶瓦片
1.油毡瓷砖
1.1 感知质量
1.1.1表面应光滑、无翘曲、无污染,阴阳棱应平直,天沟宽度应一致,不应大于12厘米。
1.1.2 甲帽及无效面不得外露。
1.1.3 翼缘处瓦片高度应相同,端部小压线宽度应相同。
1.1.4 瓷砖上下搭接宽度应相同,每排裸露不应超过15厘米。
1.2成品保护措施
1.2.1 现场油毡砖堆放高度不应超过1.2米。
1.2.2 油毡砖的堆放宜在高架地板上进行。堆放场地应清洁、干燥,底部不得积水,并有可靠的防雨、防污染措施。
1.2.3 屋面其他施工工序全部完成后才能铺瓦,防止其他工序损坏瓦面和造成污染。
1.2.4 施工完毕后,任何人不得进入屋瓦,防止污染和损坏瓦面。
2、水泥瓦、粘土瓦
2.1 视觉质量标准
2.1.1表面光滑、无翘角、无翘边开口、无污染。
2.1.2 阴阳脊灰缝外露部分颜色与主瓦颜色相同。
2.1.3 阴阳脊应平直,天沟宽度应一致,不宜大于15厘米。
2.1.4 屋面瓦、瓦应平直,无弯曲。
2.1.5 屋面瓦单坡应平直、水平,搭接宽度应一致。
2.1.6 屋檐瓦的悬挑长度和尺寸一致。
2.2成品保护措施
2.2.1现场瓷砖堆放区域应平整、清洁,堆放高度不宜超过1.5米。
2.2.2 堆放的瓷砖周围不允许拌入砂浆和堆放杂物,防止污染和损坏瓷砖。
2.2.3 铺瓦前,必须完成其他屋面施工作业,包括瓦边末端的小压线。
2.2.4 有高低屋顶时,应先施工高屋顶,后施工低屋顶。
2.2.5固定屋脊瓦砂浆的水灰比不宜过大,初凝后应清除溢出的砂浆,防止污染瓦面。
4、安装工程部分
(1)给排水管道
1、供水管道
1.1 视觉质量标准
1.1.1 表面光滑、涂层完整、标记清晰、无污染、无明显损伤或变形。
1.1.2镀锌钢管表面及接头无腐蚀。
1.1.3 不锈钢管、薄壁铜管表面无划痕、凹痕。
1.2成品保护措施
1.2.1预制管道端部应加设临时管箍、专用密封帽或纸袋,防止电线开口损坏和腐蚀。预制管段应堆放整齐,底部采用木方,防止受潮。堆放场地应防雨、防潮、防晒。
1.2.2预留的管道开口和设备接口应及时用专用堵头密封,防止建筑垃圾、杂物进入管道和设备。
1.2.3 外露管道安装完毕后,应先用塑料薄膜、纸等材料包裹好,再进行抹灰、喷涂作业,防止污染管道表面。
1.2.4冬季施工时,供水管道及设备试压后必须排空系统内的水,防止管道冻裂。
1.2.5 暗装管道交付前,必须在竣工面上清楚地标出管道的位置和走向,以免装修时损坏管道,竣工图上必须标明管道的位置和尺寸。被发行。
2、排水管
2.1 视觉质量标准
表面洁净,涂层完好,无污染,无明显损伤或变形,支架完好。
2.2成品保护措施
2.2.1预留的排水管口和卫生洁具排水接口应用玻璃纤维布或塑料专用盖密封保护,防止建筑垃圾、杂物进入排水管。
2.2.2管道安装完毕后,在进行抹灰、喷涂作业前,应先用塑料薄膜、纸等材料包裹,防止污染管道表面。
2.2.3 地面排水立管根部应用素混凝土保护成“圆锥体”。离地2米以下的立管,施工过程中应用木板或纸板捆扎保护。
2.2.4 伸出屋顶的通风管口应及时安装通风帽,防止杂物落入。
3、卫生洁具及水龙头
3.1 视觉质量标准
表面光滑,釉面、镀层完好,无污染,无碰撞痕迹或破损。
3.2成品保护措施
3.2.1卫生洁具、水龙头应在装修工程竣工后、交付验收前安装。安装后,应立即用原包装或其他可靠的方式进行保护,以避免污染、划伤和损坏。
3.2.2 卫生洁具、水龙头上方需要施工时,必须采取可靠、有效的防护措施,防止坠物造成损坏和污染。
3.2.3 交付验收前,对有卫生洁具、水龙头的房间实行限制进入制度,并在房间内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禁止踩踏或在卫生洁具上放置物品。
(2)通风、采暖
1. 散热器
1.1 视觉质量标准
1.1.1表面光滑、涂层完整、无污染、无划痕、无破损。
1.1.2 翼型散热器翅片完好,不允许有缺角。
1.1.3 钢制散热器翅片间距应均匀,不得松动、弯曲或卷曲。
1.2成品保护措施
1.2.1 散热器在运输、组装、安装过程中,必须用木板压平,不得碰撞、抛掷。
1.2.2 天花板、墙壁抹灰、喷涂、涂漆前,散热器表面应用海绵、塑料布包裹保护,防止杂物进入翅片,防止污染和损坏散热器。
1.2.3散热器安装后不得随意踩踏,运输过程中卷曲的叶片应修剪平整。
2、地热辐射供暖
2.1 视觉质量标准
2.1.1 裸露的地热管道、地热电缆套管外表面光滑平整,无污染,无弯曲、压扁和明显损伤。
2.1.2集水器表面镀层或镀层应均匀,无划痕、剥落;恒温器和开关面板应无污染和损坏。
2.2成品保护措施
2.2.1 加热管、加热电缆应采用遮光包装运输,不得散装暴露或日晒雨淋。
2.2.2 地热埋地管道混凝土浇筑时,系统应充满水,并加压浇筑。浇注过程中应有专人值守,并随时观察压力变化,防止管道变形、损坏。
2.2.3 加热管与集水器之间的开口和临时开口必须用专用塞子密封;安装好的集水器和温控器应用塑料或纤维布包裹严实。
2.2.4 地热施工完毕的房间必须设置警示标志。严禁在地热地板上进行钻、钻、钉等锤击作业,严禁堆放重物。
3、风道及出风口
3.1 视觉质量要求
3.1.1金属风管表面应平整光滑,无明显划痕、划痕、凹痕和扭曲,无油污、无锈迹或氧化斑,内外表面应清洁。
3.1.2 玻璃钢、塑料风管表面光滑、无污染、无裂纹,法兰棱角无缺陷。
3.1.2 出风口及控制面板表面应光滑洁净、涂层均匀、无划痕、无污染。出风口的格栅、百叶窗、散流器等间距应一致,边框应平直、美观。
3.2成品保护措施
3.2.1 运输、装卸风管材料及成品时,不得碰撞、跌落。注意成品玻纤风管的边角保护。
3.2.2 成品、半成品风管在雨雪天应远离现场,防止受潮污染板面;风管应堆放在宽敞、平坦、干燥的室内场地,地面应堆放木质架空,以隔绝潮气。放置整齐,防止碰撞、倾倒造成表面损坏。
3.2.3 对于安装过程中暂停施工的风管系统,应采用木胶合板或纸板暂时封闭风管口,防止建筑垃圾、杂物进入风管;风管安装后或隐蔽前,应及时拆除。清洁风道的内表面和外表面,清除碎屑和污染物。
3.2.4 在风道附近进行电焊、气割等作业时,应采用石棉板或铁皮阻燃材料对风道进行隔离和保护,防止火花、焊渣等飞溅物损坏风道。风道表面。
3.2.5 外露风管的安装应在室内吊顶、墙面油漆、喷涂后进行。如果工艺发生变化,在进行喷漆、喷涂或其他湿作业之前,应将安装好的风道用塑料布包裹和保护。当安装的风管上方有孔洞时,应注意及时堵塞、关闭孔洞,防止重物坠落、污水滴在风管表面,造成风管损坏和二次污染。
3.2.6 通风口应采用纸箱包装。运输时轻拿轻放,堆放平整,防止碰撞、挤压、变形。
3.2.7 安装通风口和面板时钢结构安装成品保护,操作人员应戴干净的手套,防止污染已完工的墙壁和天花板;安装完成后,应提供薄膜保护,防止表面划伤和污染。
4、隔热结构
4.1 视觉质量标准
4.1.1保温结构密度应均匀,不得有空洞、塌陷、裂纹、破损、脱落、分层等缺陷。
4.1.2 保温结构保护层表面平整或光滑,无破损、凹痕、锈蚀、污染。
4.2 成品保护措施
4.2.1 保温材料及成品应远离雨雪天气场所,防止受潮;堆放于地面时,应使用木板隔潮,使其堆放平整,防止挤压、变形和损坏。
4.2.2 施工时应遵循先上后下、先内后外的施工原则。施工时严禁在已完工的保温结构上踩踏、挤压、放置物品,以保证保温层不受损坏。
4.2.3 外露管道的保温结构外部必须采用镀锌铁皮、彩钢板或薄铝板防护。若随后进行土建涂装、喷涂,应将已完成的保温结构保护层用塑料布包裹保护。
4.2.4 对于经常有人穿越或容易踩踏的保温管道,必须在通道位置设置马鞍式栈桥供人员通行,防止踩踏损坏保温结构。
(3) 电气工程
1.线管、电器盒、线盒
1.1 视觉质量标准
1.1.1明装电线管表面清洁、涂层完好、无污染、无明显损伤、变形。
1.1.2配电箱、开关、插座等预埋箱(盒)的内外表面应光滑、洁净,无扭曲、变形、油漆剥落等现象。
1.2成品保护措施
1.2.1 埋入结构层的线管、箱(盒)安装完毕后,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其被堵塞、移位、压扁或踩踏;特别是在浇筑混凝土时,应有专人看守,防止管道损坏。 、箱体(箱体)移位及浆料进水或机械损坏。
1.2.2 地面预埋塑料管根部应用20~30mm高素混凝土保护。管口应用胶带或专用盖封住并绑扎牢固,防止管材弯曲、损坏和杂物进入。严禁使用钳子压扁或弯曲塑料管进行密封。
1.2.3预埋箱、线箱可用木板或钢板封闭,或用塑料编织袋、报纸等填充,防止土建抹灰、喷涂作业时污染或杂物进入。
1.2.4 埋藏于墙壁、地面的管道在交付前,必须在竣工面上明确标识管道集中区域,避免装修时损坏管道。
2、电气设施
2.1 视觉质量标准
2.1.1 箱(柜)体外观应保持光滑、完好,箱体表面无划痕、锈蚀、变形,油漆无损伤,无污染。
2.1.2桥架、线槽表面无明显划痕、锈蚀、变形,无油漆剥落,盖板与槽体颜色一致。
2.1.3配电箱内进出线排列整齐,线路名称采用印刷字体标注,内容清晰完整。
2.1.4 配电箱盖完好,表面无明显划痕,无油漆剥落。
2.2成品保护措施
2.2.1 含有电气元件的成套设备应贮存在干燥、清洁、无尘的库房内钢结构安装成品保护,包装齐全。
2.2.2安装电箱、桥架时必须采用机械冷加工进行切割、钻孔,并进行防腐处理;禁止使用电焊或气焊进行切割或钻孔。
2.2.3 配电箱内各进出回路名称均采用印刷字体标注,内容清晰、完整。建议使用制造商专用的识别胶带,以方便统一。
2.2.4 电气设施的安装应在土建油漆、喷涂等其他湿作业完成后进行。安装后,电器盒和盖子应用塑料布或薄膜包裹,以防止其表面污染和损坏。
3.开关、面板、灯具
3.1 视觉质量标准
3.1.1 开关或面板无划痕、损坏,表面清洁、无污染。
3.1.2 灯具表面应光滑洁净,镀层完好,无缺陷,无划痕,无污染,灯罩内无灰尘。
3.1.3 灯架铁板应无锈迹、无剥落。
3.2成品保护措施
3.2.1 开关、面板、灯具在运输和安装过程中必须轻拿轻放,并应堆放平整,防止碰撞、挤压。
3.2.2开关、面板、灯具的安装应在抹灰、喷涂等表面装饰完成后进行;安装后开关和面板应用塑料袋或薄膜保护。
3.2.3 灯具安装完毕后,尽量使用原包装进行保护。玻璃灯罩应用塑料薄膜包裹后放入包装纸箱内,防止积尘损坏。
3.2.4 安装开关、面板、灯具时,应注意保持地板、墙壁、天花板清洁、无污渍。
(四)设备安装
1.感知和质量标准
1.1设备外观完整、密封良好、无明显变形、损坏。
1.2设备表面清洁,油漆完好,无污染、锈迹、明显划伤或其他缺陷。
2、成品保护措施
2.1 设备堆叠
2.1.1 贮存场所应为室内通风、干燥的场所。如需露天存放,应采取防风、雨雪、防潮措施,如用篷布或彩条布覆盖等。
2.1.2 设备应分类堆放,避免相互碰撞造成表面划伤和损坏。设备附带的可穿戴配件应妥善保管或用硬物包裹,以免损坏和污染。
2.2 设备吊装和运输
2.2.1 起吊设备时,设备及附件上绳索搁置的部位应垫厚橡胶板等软垫片,防止划伤和损坏设备。
2.2.2 大型设备宜采用钢管和跳板联合运输方式水平运输。
2.2.3 水平运输空调设备时,应尽可能使用小型拖车。
2.3 设备安装
2.3.1 设备安装应在土建涂漆、喷涂等湿式作业后进行。安装场地应宽敞、通风、干燥。
2.3.2 设备接口应及时密封,用塑料薄膜覆盖,防止杂物进入管道。
2.3.3 设备组装时,零件应小心搬运。各种油品不得随意泼洒。注意墙壁、地板、门窗的保护。
2.3.4安装完毕后,应清理现场,照明、给排水应畅通。设备外表面应用彩色布条、塑料薄膜等包裹,设备上不得存放任何物品或负载。
2.3.5 可能被高处坠落物损坏的室外设备安装后,应安装坚固的临时防护罩。
(5) 电梯
1. 认知和质量标准
1.1电梯厅门、门框、门锁表面的保护膜应完整,涂层应完好,不得有污染、无划伤、无凹痕、无锈蚀。
1.2 电梯轿厢表面、呼叫按钮、层站指示灯等部件表面无污染、划痕或损坏。
1.3电梯机房内曳引主机、控制柜等设备表面清洁、无污染、缺陷、油漆剥落、锈蚀等。
2、成品保护措施
2.1电梯轿厢采用密度板、有机玻璃、轻钢架等材料保护,防止搬运装修材料时损坏和污染轿厢。
2.2 电梯轿厢控制面板、呼梯按钮、楼层指示灯等部位应采用塑料薄膜等透明材料保护。
2.3 电梯厅门有硬质塑料布保护,避免刮伤。
2.4曳引主机及控制设备在电梯机房内就位后,必须用塑料布、彩条等材料包裹后,方可在机房内抹灰、喷涂,防止设备表面受到污染。
2.5电梯基坑应做好防水处理,清除杂物和积水,保持干燥、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