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介绍
2021年9月10日14时01分,成都地铁17号线二期建设北路站防尘降噪施工棚施工过程中发生倒塌,造成4人死亡、1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损失超过650万元。这份事故调查报告有这样的描述:“4、设计存在缺陷。网架设计模型存在缺陷钢结构承载力计算软件,下部结构未与网架屋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建模和计算。”,下部结构未建模并作为网格屋顶的组成部分进行计算。这是设计缺陷吗?
网友讨论
周博士
我不认为这是一个设计缺陷。即使没有进行整体造型分析,也不意味着设计者没有考虑柱顶的水平刚度。此外钢结构承载力计算软件,还要对施工图进行审查、校对、批准,并对施工图进行审核。我个人认为更多的地方是由于施工不规范造成的倒塌。
彭宝宁
这次事故与是否有整体造型无关。没有负载,只有那么一点负载,整个东西就崩溃了。整体造型欠缺,部分杆件承载能力不足,只能算是隐患。直接原因是支撑脱离。
神舟
网格是超静定结构。即使个别杆件的承载能力不足,也不会导致网格整体倒塌。因此,下部结构未与网架屋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建模计算,不属于设计缺陷。
陈
从逻辑上讲,这个简单的子结构还是应该作为一个整体来计算,这样边界条件模拟才能计算得更加准确。
无名
知道了。通常设计的网格铰接支撑在柱腿梁或柱顶支撑上。受力清晰,力传递路径简单直接。一般来说,不会有什么事情发生。这个案例比较典型,也比较少见。这是巧妙的。网格和柱子是刚性连接的,类似于门式刚架的受力。压杆的节点球通过上下拉动与钢柱连接。确实是设计缺陷,设计方案本身就有缺陷。施工顺序是造成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万里云帆
柱顶与网格的上、下弦相连。柱顶与网格应视为刚性连接,因此上部网格与下部结构分别计算确实存在问题。若柱顶与网架铰接,则顶部和底部应分别计算。问题不大。此外,如此大的跨度和高度,应采用预埋柱脚。裸露的柱脚刚度不足。根据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柱脚连接处的承载力应为柱承载力的2倍。 。
肉山先生
下部为悬臂结构。如果支撑的刚度不正确,是极不安全的。
寒冷的河里独自钓鱼
现有的数据不足以解释整个问题,更不用说结构方案的问题了。但仅计算上层网格的单一模型时,很难给出支撑的水平刚度,因为它与下支撑柱的水平刚度和下柱的位置有关。不同的水平刚度是不同的。单网格模型计算中不可能准确输入各支撑的水平刚度,因此计算出的杆件内力必然与考虑下部结构的整体模型不同。
问题分析
对于网格结构设计,当以前的计算软件无法满足整体建模计算要求时,确实有一些非常简化的处理方法。
一般先对网格进行单独计算分析,然后将支撑力以集中力的形式加到下部主体结构上,以考虑网格荷载对下部结构的影响。考虑到网格面内刚度很大,一般采用一些近似方法来模拟网格刚度对主体结构的影响,如:采用虚拟梁、采用等梁、采用刚性构件、采用刚性楼板等。板等。
但这些模拟方法都是不准确的,因为无论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模拟,上层网格都没有真正内置到模型中,无法实现上层网格和下层主体结构的整体计算分析,尤其是单独网格。分析与总体分析之间动态特性的差异。因此,这些简化的处理方法不能真实地反映网格的刚度,不能反映网格的真实变形和振动,不能准确地考虑垂直地震的影响,不能考虑上下部分的相互作用,而且大屋顶结构和下部。结构的整体效果。总之,这些近似的处理方法都是不准确的,对网格和下部结构的整体计算是非常有必要的。但以往的许多工程经验也证明,在充分考虑各种不利因素后,即使单独进行建模计算,也能保证结构的安全,并不能证明设计存在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