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瀑布”主体钢结构正在进行拆除和施工。北京城建集团供图
一滴冰蓝色的墨水从天而降,化为黄河之水,倾泻而下,滚滚的波涛凝结成了冰雪的世界……2月4日晚,北京冬奥会圆满结束,当观众走出“鸟巢”时,还沉浸在“黄河之水天上来”、“一叶知秋”的浪漫故事中。
观众或许不知道,开幕式结束后,“鸟巢”将上演“变脸”。国家体育场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的举办地。冬奥会开幕式结束后,闭幕式将开始模式切换。演出设备将于2月12日逐步进场,为场地转换留下空间。时间只有144小时。
矗立在“鸟巢”东侧跑道中央的巨大屏幕被称为“冰瀑布”。它由钢结构和LED显示屏组成。开幕式上呈现出“黄河之水天上来”的震撼效果。拆除大屏幕主体钢结构成为“鸟巢”转型的关键。
2月5日2时30分,“鸟巢”转场拉开帷幕。国家体育场舞台的主角从运动员、演员、志愿者变成了建设者。他们将与时间赛跑,在数小时内完成过渡。任务。
2月5日,舞台布置工作人员拆除了地面舞台和“冰瀑布”显示屏。北京城建集团“先锋队”进场勘察,为正式开工做准备;一台130吨汽车起重机切割并移动了“冰瀑布”坡道,为后续大型作业设备和运输车辆进入现场开辟了通道。
2月6日零时,北京城建集团200多名建设者和两台500吨汽车吊、五台液压钳等大型设备全部进入“鸟巢”,开始拆除“冰雪”的钢结构。瀑布”大型表演装置。为闭幕式舞台布置腾出空间。
“冰瀑布”主体框架高近60米,相当于20层楼的高度,超过了“鸟巢”的顶部。平面尺寸为19.5米×8.15米。主钢架及附属结构总重量达730吨。拆除作业面积较小,跑道东侧仅有十几米宽的空间。
针对现场和交通条件,“冰瀑布”拆除项目技术负责人、北京城建集团工程总承包部技术质量部部长刘云飞表示国家体育场鸟巢钢结构工程施工技术,技术部制定了五套高空切割分割计划将“冰瀑布”的主要部分分开。钢架被切割成13节、18节、22节、26节、28节。
经过比选方案,施工队最终确定了断面最多的方案。刘云飞解释说,这个方案充分考虑了钢结构高空拆卸的重量、吊装条件、地面二次拆卸和构件运输等,使工作衔接更加顺畅。
“选择13节方案,虽然吊装数量最少,但单个构件极高、体积巨大,加上场地条件有限,很难一次性落地。工人搬运的工作量地面二次拆解量也相当大,选择了28节方案,虽然是高空切割量有所增加,但与地面二次拆解和构件运输配合更加顺利,可以形成非常连贯的流程运作。”刘云飞说。
北京城建工人分昼夜两班,昼夜不停地工作,确保“冰瀑布”的切割、吊装、拆除、运输精准衔接、一口气完成。
“鸟巢”顶部的钢架最先被拆除。 “气割的温度达到了3000多摄氏度,这个钢结构距离‘鸟巢’膜结构只有3米,下面还有一个看台。”刘云飞说,“火灾发生前,我们首先清理工作区域周围所有可燃物,然后用防火布、石棉布对看台、座位等重点区域进行保护,确保施工不造成任何损害。到场馆设施。”
高空切割作业时,工人操作设备,控制火焰切割方向,分割钢架。每个切割点均配备一名“消防值班员”,并安排一名安全督导员国家体育场鸟巢钢结构工程施工技术,确保施工作业安全。
体育场内,“冰瀑布”南北两侧布置了两台500吨起重机,将切割好的钢构件吊至地面。钢框架被切割成截面后重达48吨。落地后,必须经过工人两次分解,切成运输单元和一些零散的部件,然后装上卡车进行运输。
装卸人员将拆卸下来的钢构件绑扎固定,然后装上卡车。运输卡车从“鸟巢”东北门驶出,运至5公里外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北园东门停车场。拆除的“冰瀑布”钢结构的最大部分需要四列火车才能运输。 20多辆平板运输车进行连续运输,完成“冰瀑布”钢结构的运输任务。
经过北京城建集团施工队日夜102个小时的奋战,2月10日6时许,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冰瀑布”表演装置钢结构拆除比原计划提前42小时竣工,标志着冬奥会闭幕。我们在搭建舞台和排练方面赢得了宝贵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