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消保委邀请律师、市质监局特种设备专家、各级消保专家及消费者志愿者,围绕一款家用电梯展开热烈讨论。
为什么无法安装?谁的责任?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一场由消费者纠纷引发的讨论,也给想要在家装电梯的消费者一个提醒。
承诺安装的电梯结果“无法安装”
“现场测量的时候很清楚,我们家可以安装使用电梯,所以就签了合同,交了钱。结果楼梯被拆掉了,电梯井道也完工了,但他们说无法安装。”在现场钢结构电梯井施工方案,消费者徐女士表示需要一个合理的解释。
去年9月,徐女士计划在婺城区安地镇仙园欧景的住处安装家用电梯。经介绍,她找到了金华西柏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的负责人黄某。在签订合同前,黄某到她家进行了现场测量,并明确表示除了地下室地板外,由于高度不够,房子的一楼到三楼可以安装东芝电梯。
去年11月16日,徐女士与黄某签订了西柏设备公司的服务合同,还与黄某签订了东芝电梯购销合同和安装合同。但在签订电梯购销安装合同时,东芝电梯金华分公司相关人员均未到场。
按照合同要求,徐女士向西柏设备公司支付了服务费11000元,并向东芝电梯金华分公司支付了电梯押金4970元。随后,徐女士让人来她家修建钢结构电梯井。施工过程中,黄先生多次亲临现场指导。
去年12月3日,施工人员发现屋顶高度与电梯设计图纸不符,高度明显不够。徐女士给黄女士打电话,希望他将情况告知东芝电梯金华分公司,并派技术人员赶赴现场解决问题。 “这期间他们一直拖延,拿不出解决办法,后来干脆说不能装电梯。”徐女士说,这个过程让她和家人身心俱疲。
如果电梯无法安装钢结构电梯井施工方案,谁负责?
据涉事三人介绍,徐女士家中的电梯之所以无法安装,是因为上下楼层的高度差有几十厘米。现场律师和专家认为,造成这种身高差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原始测量数据存在误差,二是测量准确,钢结构电梯井道施工方出现误差。
从原始数据来看,事实其实很清楚。黄某到现场测量后称“高度超过3.9米”,但他现场测量的高度为4米,得出的结论是“可以安装电梯”。这一点他也承认。至于施工过程,施工方负责人表示,施工图纸是黄某提供的。图纸上有不清楚的地方也在黄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并出示了相关证据。也就是说,由于黄先生测量的原始数据有误,电梯无法安装。
“为什么在施工过程中不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呢?”研讨会上,律师、专家纷纷提出了这个问题。对此,黄先生表示,“在电梯井道施工完成前难以保证人身安全的前提下,无法进行施工勘察。”
现场律师认为,徐女士与黄女士签订的电梯技术服务合同中明确写明“乙方西柏设备公司负责电梯的现场勘察、测量、制图、技术咨询服务”。既然黄某收取了服务费,何某应对这些服务的内容负责,从实际情况来看,黄某在此事上存在明显的过错。
徐女士称,黄某提供的名片上有两个身份,一是“西百设备公司总经理”,二是“东芝电梯总经理”。事实上,黄某只是东芝电梯金华分公司的项目代理人,并不是东芝电梯公司的成员。现场律师和专家认为,金华西柏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和东芝电梯金华分公司在本次纠纷中承担主要责任。
家用电梯不受强制监管,安装需谨慎
市消保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家用电梯逐渐成为消费新热点。但作为特种设备,目前还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其运行、安装、使用、管理等技术含量高,安全要求高,安装难度大。各环节都可能发生大量、多起的消费纠纷,给消费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住宅损害。
市质监局特种设备管理办公室电梯科科长吉江龙告诉记者,按照国务院批准的《特种设备目录》和我市实施的《金华电梯安全规定》,今年起,家用电梯不再实行政府强制管理。如果需要确认这些电梯的安全状况,用户需要邀请当地特种设备检验机构进行委托检验。 “对于家用电梯,无论是购买、安装还是后续的使用和维护,市民都需要格外小心,保护自身安全。”安全与权利”。
北京盈科(金华)律师事务所律师张保华认为,家用电梯仍属于小众消费者,市民对特种设备的了解相对较少。他们消费多为被动,容易遭受损失。对于消费者来说,在家用电梯的购买和安装过程中,需要提前多方了解,仔细了解合同内容,明确双方在各个环节的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