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中英文)
2020年第12期特刊《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性与疲劳分会推荐优秀论文》介绍
特刊编辑
班慧勇
清华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高性能钢结构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重点研究双金属复合钢结构、复合高性能钢结构和可拆式钢结构。
主讲本科专业核心课程《钢结构(一)(英文)》、本科跨门类课程《钢结构原理与设计(英文)》、研究生专业课程《高性能钢与钢结构》,并荣获第五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工程组一等奖授予“北京大学青年教师创新教研工作室”。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项目2项。曾获中国钢结构协会创新人才奖、中国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他是CECS标准《不锈钢复合钢结构技术》的主编。 《程序》(在编),发表论文入选《工业建筑学报2019-2020年高影响力论文排行榜》并荣获“第2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优秀论文一等奖”等。兼任中国钢结构协会特邀常务理事、结构稳定性与疲劳分会秘书长、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铝结构分会主任委员。
编者注
本期为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性与疲劳分会第十七届(ISSF-2021)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优秀论文集。经过论文参稿申请、初审、三位专家“双盲评审”、《钢结构(中英文)》编委会终审等一系列方式,共评选出8篇优秀论文发表在本杂志上。内容涵盖钢结构工程多个领域,包括“钢结构稳定性理论”、“钢结构连接与节点”、“钢结构抗震性能”、“高性能钢”、“金属结构材料研究”等。反映钢结构新材料、新体系相关的研究课题是目前我国的热点课题。我国高强钢、不锈钢、铝合金、复合钢等新材料结构的研究和应用进一步发展。钢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日益广泛和深入。
开槽耗能板自调心方形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抗震性能有限元分析
贾子涵王先铁谢传东张家平郭一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摘要: 自回复结构是一种新型可恢复功能结构,能有效控制震后结构的残余变形,震后无需或少量维护即可恢复正常使用。近年来,自复位结构已成为国内外地震工程界的研究热点。目前的自回位结构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消耗能量:金属的塑性变形或设置摩擦阻尼器。但上述两种能耗方式通常复位电阻较大,这对结构的复位器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对节点的自复位性能也产生不利影响。如何降低复位电阻是此类结构的迫切需求。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基于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新型开槽耗能板自复位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通过在消能板上开设长槽,可以有效降低关节的复位阻力。该节点主要由方钢管混凝土柱、H型钢梁、悬臂梁截面、开槽耗能板、盖板、剪力连接板和钢绞线组成。为探讨该节点的破坏形式、抗震性能、自回复性能及耗能能力,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开缝能量自复位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进行模拟分析。 -耗散板、弯矩-角部滞回曲线、承载能力和特征弯矩、单周期滞回能耗和残余变形等。共设计了5个节点模型(节点SCJ-1~SCJ-5),以及耗能板槽数、耗能截面宽度、耗能板厚度和钢绞线初始预应力等参数对节点自复位性能的影响以及对抗震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梁端往复荷载作用下,节点的滞回曲线呈典型的“双旗”形,节点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自复位能力和耗能能力;当加载至4.00%层间位移角时,梁、柱主体结构基本处于弹性状态,耗能板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表明该节点能有效控制局部损伤,从而减少主要部件塑性损坏;耗能板的槽数越多,节点的耗能能力越差,自复位性能越好,但对节点的承载能力和特性弯矩没有显着影响;随着消能段宽度和消能板厚度的增加,节点的消能能力增大。自复位能力降低,节点承载能力提高。通过提高钢绞线初始预应力,提高了节点的初始刚度、承载能力和断裂弯矩,增强了自复位能力,同时对节点耗能能力影响较小。
关键词:自复位;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接头;开槽消能板;有限元分析;抗震性能
资料来源:贾子涵、王先铁、谢传东、张家平、郭一伟。开槽耗能板自调心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抗震性能有限元分析[J].钢结构(中英文),2020,35(12)):1-7。
DOI:10.13206/j.gjgS20091601
高强钢组合偏心支撑框架抗震性能远程协同试验研究
高乐 1 李腾飞 2 郭江然 2 苏明洲 2 隋吉 2 焦佩佩 3
1.西安工商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2.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3、中核集团(西安)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摘要: 高强钢复合偏心支撑框架不仅在承载能力上具有显着优势,而且具有较强的抗震能力。在罕见地震作用下,低屈服点钢制成的耗能梁段首先屈服耗散地震能量,而高强钢制成的框架梁、柱仍能保持弹性,实现震后功能快速恢复。结构。远程协同测试是在子结构准动态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先进网络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测试方法。即把较大的结构划分为多个子结构,在多个实验室进行试验和模拟,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将所有子结构组合起来完成协同任务,从而完成综合抗震测试。为了进一步研究高强钢组合偏心支撑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采用部分单层、三层、多层结构模型进行了1/2比例结构模型的远程协同试验。以跨度高强钢复合偏心支撑框架为原型。
建立了远程协同实验系统,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一是OpenSees软件,主要功能是创建相应的模型并进行研究;二是OpenFresco平台,其主要功能是保证数据通信的顺畅;三是测试加载系统。其中,OpenSees和OpenFresco在通信过程中主要使用TCP/IP协议,OpenFresco与测试加载系统主要基于MTS CSI测试接口软件连接。远程协同试验模型由三层多跨K型偏心支撑组合钢框架和单层Y型偏心支撑钢框架组成。试验时选择左跨K型偏心支撑的三层钢框架作为试验下部结构1,然后在当地实验室进行试验;选用右跨Y型偏心支撑单层钢框架。采用层层钢框架作为试验下部结构2,然后在距当地50公里的实验室进行试验。同时,将中间的四个跨作为数值子结构,在OpenSees软件中进行模拟。模型高1800毫米,对应定向跨度为2825毫米,耗能梁段尺寸为350毫米。对应的柱截面为H125×125×8×10,梁截面为H140×100×8×10,K、Y形偏心支撑对应的耗能梁截面截面为H140×100×6×分别为10和H180。 ×100×6×10,支撑截面为H100×100×6×10。该框架梁、柱采用Q460C型钢,耗能梁段及支撑采用Q345B型钢。通过远程协同实验研究了新型钢结构体系的变形特性、位移响应、迟滞性能和应变发展。
通过实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远程协同测试模型在四种地震波作用下的位移响应均呈三角形分布。在地震作用下,产生的层间位移角上限为1/610和1/201,符合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在8度罕见地震作用下,第三层仍处于弹性阶段,第二层表现出比第一层更明显的磁滞回线。 2)从试验下部结构1测点的应变分析可以看出,各层变形主要集中在耗能梁截面腹板处。在8度罕见地震作用下,应变曲线斜率略有下降,表明模型结构的刚度有所下降。由试验下部结构2测点应变分析可知,消能梁截面腹板处应变值与连接节点处框架梁下翼缘处应变值分别为最大的。由于耗能梁截面采用普通钢材,在地震作用下首先输入塑性耗散能量,可达到多道抗震设防的目的。
关键词:高强度钢;偏心支撑;抗震性能;开放壁画;远程协作测试
资料来源:高乐、李腾飞、郭江然、苏明洲、隋伟、焦佩佩。高强钢组合偏心支撑框架抗震性能远程协同试验研究[J].钢结构(中英文),2020,35(12):8-15。
DOI:10.13206/j.gjgS20120501
低屈服点钢剪切阻尼器试验研究
姚祖成 1,2 王伟 1,2
1.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
2.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系
摘要:提出了一种采用钢管加劲形式的新型剪力金属阻尼器。该阻尼器主要由中心剪力板、面外加劲钢管、两侧翼缘加劲板和连接件四部分组成。它主要利用中心剪切力板剪切变形的发展消散地震输入能量。低屈服点钢LYP225钢屈服强度低,强化水平适中,延展性优良。适合制作金属阻尼器,故选用LYP225钢制作剪切阻尼器的中心剪切板。
为了评价低屈服点钢LYP225剪切阻尼器的弹塑性滞回响应、超低周疲劳损伤特性和耗能阻尼能力,设计并完成了阻尼器试件的准静态试验。试验主要针对三个全尺寸试件,采用普通法兰和“狗骨头”弱化法兰两种加劲施工方法,并采用两种滞回加载系统来检验剪切阻尼器在循环加载下的基本力学性能。对比分析了不同法兰结构对试件失效模式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采用LYP225低屈服点钢制成的剪切金属阻尼器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其极限剪切角可达4.7%;循环加载下无部件失稳现象,滞回曲线饱满;消耗性能能力强,等效阻尼比可稳定维持在0.5左右;同时其超低周疲劳性能良好。在设计位移下经过30个循环加载后,其承载能力水平相对稳定,裂纹发展相对轻微。虽然剪切阻尼器利用芯板充分发挥剪切变形来耗散能量,但焊脚处两端翼缘板的早期开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阻尼器的变形能力。而“狗骨头”阻尼器采用“配方”弱化凸缘加劲形式,可以有效延缓其裂纹萌生。试验中测得剪力阻尼器最大超强系数达到1.63。这种超强现象可以提高阻尼器的滞回耗能能力,但在结构系统设计时需要仔细考虑,避免对主要结构部件造成二次损坏。破坏。
关键词:低屈服点钢LYP225;剪切阻尼器;准静态试验;迟滞性能
资料来源:姚祖成、王伟。低屈服点钢剪切阻尼器试验研究[J].钢结构(中英文),2020, 35(12): 16-21.
DOI:10.13206/j.gjgS20091801
波形钢板剪力墙预埋墙板与框架的相互作用分析
窦超、朱扬泽、程谢志东
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摘要:随着高层建筑的不断发展,水平荷载日益成为结构设计中不可忽视的因素。钢板剪力墙因其优越的抗侧力性能,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研究人员针对它们对机械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普通平板钢板剪力墙极限承载力较高,但在往复荷载作用下,滞回曲线出现“挤缩”。特别是薄钢板会发出巨大的噪音,影响结构的舒适度。由于波纹的存在,波纹钢板具有较高的面外刚度,表现出面内剪切屈曲应力特性,并具有较好的延展性。与普通平板钢板剪力墙相比,其抗侧力性能和墙板抗侧力机理尚需研究,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联合作用下的受力性能研究也缺乏。
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嵌入式波纹钢板的抗侧力机理钢结构稳定理论,提出了相应的框架柱梁抗弯刚度要求。研究了竖向荷载对墙板性能的影响,并给出了实用的工程设计建议。首先,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模拟循环加载试验,并将试验结果与有限元拟合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利用ABAQUS软件分析波纹钢板墙体的有效性和准确性;通过两个典型实例的荷载-位移曲线分析指出了波纹钢板墙体两种不同的抗侧力机理。对这两个算例的框架弯矩分布分析表明,波纹钢板通过“四面剪”或“拉带”两种机制来抵抗侧向力。而抗侧向力的机理是由预埋钢板的几何参数决定的。如果波纹板主要通过“拉力带”抵抗侧向荷载,由于波纹的存在,“拉力带”不能充分发挥,残余承载力就会较低;其次,采用非加劲扁钢板剪力墙边柱根据框架的截面抗弯刚度要求,分析了框架弹、弹塑性条件下边柱截面抗弯刚度对墙板性能的影响。框架。指出规整高厚比越大,柱截面抗弯刚度对墙板的影响越大。板材性能影响越大。当正则化高厚比λn≤0. 45时,可以认为波纹钢板主要通过“四面剪切”机制抵抗侧向力。此时框架柱的抗弯刚度要求较小,可采用截面抗弯刚度EI≥0. 5 EI*的框架柱,建议采用λn≤0. 45的波形钢板在实际工程中要保证足够的剩余承载力;最后,针对规整高厚比小于0.45的波纹钢板墙,研究竖向荷载对墙板性能的影响,改变作用在柱上的轴压,观察墙板承载力的变化。指出竖向荷载对墙板的极限承载力影响不大,但由于边柱在残余状态下产生较大的竖向压缩,导致无法有效传递剪力墙板的变形,进而导致柱的剩余承载力下降。墙板规整高厚比越大,剩余承载力下降越严重。实际工程中可以通过增加立柱截面积来避免这种情况。
关键词:波形钢板剪力墙;侧向阻力机制;板框相互作用;屈曲后性能
资料来源:窦超、朱扬泽、谢成、谢志东。波形钢板剪力墙预埋墙板与框架相互作用分析[J].钢结构(中英文),2020, 35(12): 22-28.
DOI:10.13206/j.gjgS20082602
连梁耦合对连肢钢板剪力墙稳定性及变形的影响分析
吴星皇、郝继平、钟伟辉、田伟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摘要: 连肢钢板剪力墙是在钢板剪力墙之间引入连接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抗侧力体系。连接梁的引入改变了结构的抗倾覆机制,从而影响柱的稳定性和结构的变形。因此,以连梁截面为变量,研究连梁与墙肢连接形成的耦合效应对连肢钢板剪力墙稳定性和变形的影响。
以实际工程中的全尺寸六层连肢钢板剪力墙为样机,利用ABAQUS通过改变连接梁高度和腹板厚度进行单调往复加载模拟,分析其力学性能和变形能力的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连梁产生的耦合作用可以减小外柱的压力,从而减缓结构失稳。随着连梁截面高度的增加,结构的抗剪承载力逐渐增大,但提高的程度越来越小。并且承载能力的稳定性有所降低;在侧向位移达到位移角的1/50之前,结构处于正常使用阶段。位移角1/30后,结构承载力明显下降,面临倒塌;当以延展性作为判别指标时,耦合比存在一个最优截面。在耦合比从0.6到1.2的过程中,结构延性基本呈现快速上升→平缓上升→缓慢下降→快速下降的现象,其中平缓上升段对应耦合比的最佳段。
关键词:节点钢板剪力墙; ABAQUS数值模拟;抗震性能;耦合比
资料来源:吴星皇、郝继平、钟伟辉、田伟峰。连梁耦合对节点钢板剪力墙稳定性及变形的影响分析[J].钢结构(中英文),2020, 35(12): 29-35.
DOI:10.13206/j.gjgS20111501
基于耦合比的节点钢板剪力墙滞回性能分析
吴博瑞、郝吉、平田、魏峰、钟伟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摘要: 钢板剪力墙结构是以预埋在钢框架内的钢板为基本结构单元的抗侧力结构体系。两块钢板剪力墙通过连接梁连接,形成连体钢板剪力墙。连接梁的引入,首先可以使钢板墙体的结构布置更加灵活方便,有利于增加钢板墙体结构的整体弯曲承载能力和刚度,甚至形成钢芯管具有更好的抗侧向效果的结构系统;其次,可以利用钢连梁消能,增强结构的耗能能力。
本文研究了节点肢钢板剪力墙的滞回性能。通过ABAQUS有限元建模软件对现有连肢钢板剪力墙结构试验进行模拟,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首先,研究了柱轴力与耦合比之间的关系。通过改变连梁高度和墙板厚度,得到10套不同耦合比的节肢无筋薄钢板剪力墙结构模型。通过对这10组模型的单调分析,通过Push-over分析,得到耦合比与柱轴力比值的关系:框架侧柱和内柱的轴力随着耦合比的增大而趋近增加;当耦合比小于0.6时,右钢板剪力墙内柱受拉,边柱受压;当耦合比大于0.6时,右钢板剪力墙的内柱和边柱均受压。因为连轴比的增加是由于连梁对结构的耦合作用增强,连梁可以传递轴向力。联轴比越大,连梁的耦合作用越强,传递轴向力的能力越强。因此,可以分担侧柱的轴向力,使柱3和柱4同时受压。当联轴比较小时,倾覆弯矩主要由边柱轴力形成的力偶来抵抗。随着耦合比的增大,内柱的轴向力相应增大,起到防倾覆作用,保护边柱。理想情况下,侧柱和内柱同时被破坏。最后,研究了试件耦合比对节肢钢板剪力墙滞回性能的影响。通过改变连梁截面和墙板厚度来改变耦合比,得到6个试件模型。采用准静态分析方法,研究连肢比、连梁截面尺寸和墙板厚度对连肢钢板剪力墙结构承载力、延性、刚度退化、耗能能力和破坏模式的影响。研究表明,当连轴比在0.4~0.6之间时,连接梁与墙板之间产生足够的剪屈服,最终出现边柱柱端的塑性铰,引起结构破坏。钢连梁能够很好地参与结构耗能,因此将“钢板剪力墙-框架”抗侧力体系改进为“钢板剪力墙-钢连梁-框架”抗侧力体系。
关键词:钢板剪力墙;耦合比;连接梁;准静态分析
资料来源:吴伯瑞、郝继平、田伟峰、钟伟辉。基于耦合比的节点肢钢板剪力墙滞回性能分析[J].钢结构(中英文),2020, 35(12): 36-42.
DOI:10.13206/j.gjgS20091501
单元式双钢板组合剪力墙抗侧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刘东石长香林土成梁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
摘要:单元式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是一种新型的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主要结构是墙体上下边梁与墙体单元采用螺栓连接。墙体单元在工厂预制,整个墙体在施工现场用螺栓完全固定。因此,新型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施工方便快捷,易于装拆,在建筑生命周期结束后可实现全面更换,既绿色环保又节约成本。在此基础上,对这种新型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的横向力学性能进行了基础分析。
首先,结合箱型双钢板组合剪力墙受剪性能的试验研究,建立ABAQUS有限元模型进行验证,论证了所建立的ABAQUS模型的可靠性。建立了23单元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的有限元模型,研究了墙体分割单元数、混凝土抗压强度、钢筋屈服强度、轴压比和钢板厚度对侧向承载力和剪力墙的影响。电阻进行了研究。基本机械性能(例如横向刚度和延展性)的影响。
1)墙体单元数从1~4个不等,随着墙体单元数的增加,墙体的屈服荷载和峰值荷载下降,墙体的总承载力逐渐下降;墙体的极限位移逐渐增大。 ,延展性系数越来越大,并且变形能力得到提高。 2)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变化范围为30〜80MPa。随着混凝土强度的增加,壁的横向刚度略有增加,最终的位移基本上显示出趋势的下降,壁的延展性系数逐渐降低,减轻了幅度较小。壁的变形能力逐渐降低,但降低并不显着。 3)钢板的屈服强度从235到500MPa不等。随着钢板的屈服强度的增加,墙壁的屈服负荷和峰值载荷逐渐增加,并且轴承能力增加;壁的产量位移和最终位移逐渐增加钢结构稳定理论,壁的延展性系数逐渐增加,并提高了变形能力。 4)轴向压缩比的变化范围为0.1〜0.6,每个水平增加0.1。当轴向压缩比小时,增加轴向压缩比会增加复合剪壁的屈服负荷和峰值载荷。 5)钢板的厚度从2到6mm不等。随着钢板的厚度的增加,墙壁的屈服负荷和峰值负载逐渐增加,承重能力增加,并且壁的初始横向刚度和延性系数逐渐增加。变形能力已提高。通过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提高混凝土强度,钢板的屈服强度和钢板厚度可以提高轴承能力。另外,增加钢板的产量强度和钢板厚度将增加其延展性。水平载荷下方的单位双钢板复合剪墙侧向刚度由混凝土部分和钢板共同贡献。增加钢板的厚度可以改善其横向刚度。壁单元的数量越多,初始刚度越小,轴承容量就越少。建议只要满足施工环境,两个相邻框架柱之间的壁单元数值不得超过3。
关键字:统一的双钢板混凝土复合剪切墙;有限元分析;参数分析;横向性能
资料来源:Liu Dong,Shi Jiongjiu,Yu Xianglin,Tu Chengliang。分析影响统一双钢板复合剪切壁的横向性能的因素[J]。钢结构(中文和英语),2020,35(12):43-49。
doi:10.13206/j.gjgs20120701
非线性金属轴向压缩柱的轴承能力的直接强度方法考虑相关稳定性
yuan huanxin1 yang fei1 du xinxi1 yang lu2
1。武汉大学民用与建筑工程学院
2.北京技术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摘要:非线性金属结构材料主要包括不锈钢和铝合金,其应力 - 应变关系曲线没有明显的产量点和产量平台。材料的比例最终强度通常低于其标称屈服强度。随着组件部分的应力水平增加到超过材料的比例最终强度,材料的切线模量逐渐降低,但其应变硬化能力很重要,这直接影响横截面板的组成。局部稳定性和组件的总体稳定轴承能力。目前,有效的部分方法通常用于计算考虑局部全球相关稳定性的轴向压缩柱的轴承能力。但是,该方法对复杂部分的计算过程相对繁琐,并且无法完全考虑截面面板之间的约束。
总结有关不锈钢和铝合金轴向压缩柱的现有国内和外国测试数据,这些数据考虑了局部全相关稳定性,包括不锈钢焊接的I形和盒形截面以及铝合金挤出的I形和盒形的部分,共有4个类别,使用一般有限元软件Abaqus创建了一个精确的数值模型,可以准确考虑不锈钢和铝合金材料的非线性特征,局部和全球几何初始缺陷以及横截面残基应力分布。通过模拟测试过程,获得了轴向压缩柱的轴承能力和轴承能力。根据与测试结果的比较,验证了已建立的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基于经过验证且可靠的有限元模型,对影响轴向压缩柱的局部相对稳定性性能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参数分析,并建立了大量数值分析示例,重点是检查材料归一化的材料。屈服强度,应变硬化指数,局部以及总体几何初始缺陷的影响以及焊接剩余应力对轴向压缩柱稳定轴承能力的焊接应力。
评估了当前AISI S100-16中的直接强度方法计算公式的汇总测试数据和有限元的数值示例结果,评估了“北美冷的钢制结构设计代码”,表明其计算公式无法准确预测非线性金属轴,压缩柱的相关稳定轴承能力尚不清楚,公式计算结果不安全。使用数值拟合方法,提出了一种修改的直接强度方法计算公式,以针对不同材料和不同横截面形式的轴向压缩柱的相对稳定轴承能力。根据当前中国标准GB 50068-2018中给出的可靠性指标,“建筑结构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以及GB 50429-2007中指定的电阻得分“铝合金结构的设计代码”和CECS 410:2015:2015:Technalicat不锈钢结构的规格“选择了因子系数,并参考GB 50068-2018选择了4种不同的负载组合形式。在12个负载条件组合下进行了拟议修订的计算公式的可靠性分析。计算出的组件可靠性指标都大于目标。可靠性指数为3.2,表明所提出的直接强度方法计算公式符合中国标准的可靠性要求,可用于计算考虑相关稳定性的非线性金属轴向压缩柱的轴承能力。
关键词:非线性金属结构材料;轴向压缩组件;相对稳定性;直接力量方法;可靠性分析
资料来源:Yuan Huanxin,Yang Fei,Du Xinxi,Yang Lu。考虑相关稳定性的非线性金属轴向压缩柱的轴承能力的直接强度方法[J]。钢结构(中文和英语),2020,35(12):50-57。
doi:10.13206/j.gjgs20112702
对钢结构热点的分析
这个问题的问题:何时计算双向地震效应?
问题介绍:
GB 50011-2010的第5.1.1.3条“建筑物的地震设计代码”(称为“反性设计代码”)规定,“具有明显不对称的质量和刚度分布的结构应考虑到在两个下的扭转效果 - 道水平地震;”但这是什么? “具有明显不对称质量和刚度分布的结构”呢?
全文访问链接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