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住房城乡建设十三五高质量发展,宜业宜居乐土热土

   日期:2024-08-28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浏览:337    
核心提示:宋志方介绍说,过去5年,塔山南路3大主干道路以及烟台南站南路新建工程、青荣城际铁路南站广场配套路工程等次干道路相继完成,竹林南路等29条红线外配套道路建成通车,打通金桥路、福盈路东段、西炮台山南路、庆祥路等13条断头路,新建道路通车里程超过60公里,市区路网体系更加完善,交通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

大小新闻12月16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杨健)站在2020年岁末,回首艰苦奋斗的“十三五”,烟台住房和城乡建设持续高质量发展,城市能级全面提升,功能逐步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不断深化,特色村镇层出不穷;“民建城、城为民”的港城日益成为宜业宜居的世外桃源、热土。

五年来,我市完成城镇重点建设项目507个,投资超过1200亿元。五年来,我市改造老旧小区673个,完成棚户区改造10.8万户,不少老旧小区进行了华丽转身,基本实现“零”改造。61栋老旧楼宇装上新电梯投入使用,打通了不少社区居民上楼“最后一公里”。

五年来,我市累计发放租房补贴近2亿元,惠及6万余户,新就业无房职工、农民工首次纳入补贴范围,全省率先推行共有产权住房,“房困户”不再是“望楼兴叹”。

五年来,我市完成57万余户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完成265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完成约8.1万户农村清洁取暖建设,省级特色小镇创建数量居全省第一。

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数字,彰显着“十三五”期间烟台城市品质不断提升、人居环境不断改善、乡村振兴快速推进、宜居水平不断提高。在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烟台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宋志芳,市政府投资工程建设服务中心主任袁家祥,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交易中心主任姜大勇分别向记者介绍了烟台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公司高质量发展进展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城市能源水平综合提升

九大领域建设传来利好消息

五年来,我市城乡建设部门围绕加快推进城区一体化发展、提升城市综合水平、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全面落实“打造板块”总体要求,加快推进城区重点城建项目建设,城区路网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重点区域建设稳步推进。

宋志芳介绍,五年来,塔山南路等3条主干道、烟台南站南路建设工程、清荣城际铁路南站广场配套道路工程等次干道相继完工,竹林南路等29条红线外配套道路建成通车,打通金桥路、富英路东段、西炮台山南路、清香路等13条断头路。新建道路通车里程超过60公里,城市路网体系进一步完善,交通承载能力进一步提高。其中,胜利南路南延隧道成为全省最长市政隧道,嘉禾大桥项目荣获“中国钢结构金奖”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市政公共技术示范项目”。

配合日益密集的交通网络,重点区域建设日新月异:5年来,我市相继完成白市区E地块一期改造,提供安置房3142套;刚刚过去的2020年,我市按照旧城功能完善和新区开发建设并重的思路,启动芝罘仙境、海上世界、幸福新城、金山湾区、八角湾中央创新区、高铁新区、嘉禾新城、牟平新城、空港新区等9个重点区域开发建设。

临近年关,九区接连传来好消息。以芝罘仙境为例,南山嘉园安置房已完成19栋住宅楼竣工验收,预计2021年3月交付;凤山逸景安置房已完成27栋住宅楼二次结构施工,预计2021年12月交付;苏城里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餐饮等39家商家已签订入驻意向书,朝阳街、苏城里十字街计划于2021年春节前开业。

城乡融合持续深化

16个特色小镇位列全省第一

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以农村“三项改革”为抓手,以“美丽乡村”试点为导向,以特色村建设为动力,高质量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五年来,我市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农村厕所改造、危房改造、清洁取暖等形成了“组合拳”效应,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宋志芳介绍,“十三五”期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2015年末的60.35%提高到2019年末的65.42%,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我市先后获得省级一类小城市试点、蓬莱市批准为省级一类小城市试点。今年8月,我市西部地区(福山区、蓬莱区、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入选首批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点地区。

五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厕所革命”,根据村庄地形地貌和农户实际需求,分类确定入户改厕模式,按村推进改厕工作,截至目前已改造无害化卫生厕所57万余座。定期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保障调查评估,2020年完成约3.5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及立项帮扶住房改造,共完成2658户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及立项帮扶贫困户危房改造。累计完成农村清洁取暖建设约8.1万户。

五年来,我市创建国家级特色小城镇(市)2个、省级特色小城镇(市)16个,创建小镇数量居全省第一。16个镇入选全国千强镇,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一。2015年以来,蓬莱区木兰沟村等22个村获批省级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个、山东省历史文化名镇3个、山东省历史文化名村9个,总数分别达到2个、3个和14个。获批中国传统村落12个、山东省传统村落42个,总数分别达到25个、87个。

两大产业稳中向好

近五年住房供需基本平衡

“十三五”期间,全市房地产、建筑业继续健康发展,建筑经济持续增长。全市预计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096亿元,比“十二五”增长12.6%,年均增长2.5%;建筑业总产值预计完成4094亿元,“十二五”期间同比增长34.9%,年均增长6.9%。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紧紧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调控总体目标,严格落实各项调控政策烟台网遍钢结构,房地产市场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全市批准预售房屋施工面积5051.68万平方米,销售面积5271.57万平方米,供销基本平衡,市场保持平稳。

加快培育壮大住房租赁市场,培育长租公司20余家,募集住房1.6万余套。

五年来,我市新增一级施工企业73家、特级及一级施工企业140家、二级企业283家、二级及以上企业569家,二级及以上企业占比52.32%。建筑市场信用管理“红黑名单”制度实施,有效规范了市场秩序。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工作加快推进,共有31家施工企业、6个在建项目进入省工程总承包试点企业和试点项目库;19家工程监理企业、38个在建项目进入省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企业和试点项目库。宁波万华MDI扩建项目、烟台万华PO/AE一体化项目丙烯酸及酯项目荣获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奖11项、省泰山杯工程奖61项、市优质工程奖281项。

住房保障持续改善

老旧小区改造惠及36.5万户

确保广大群众既“住得舒心”又“住得好”,是城乡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十三五期间我市围绕做好“住房”这个民生问题,稳步推进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全面加强住房保障,着力提升物业服务水平,一枚沉甸甸的“山东省适宜人居环境奖”是对“宜居烟台”的最好总结。

2016年至2019年,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全市改造老旧小区469个、总面积2107万平方米,惠及26.5万户。今年计划改造老旧小区203个、总面积867万平方米,惠及1000万户。同时积极推进既有居住建筑加装电梯,制定了《烟台市电梯加装管理办法(试行)》,规定每台电梯财政补贴20万元,目前已交付使用61台。

五年来,我市累计完成棚户区改造10.8万户,完成投资319.59亿元,基本完成全市存量棚户区改造。

五年来,我市坚持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的住房保障思路,建立了以货币租金补贴为主、公有住房、共有产权住房划拨、出售为辅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补贴、共有产权住房经验已由中央改革办、住房城乡建设部和省委、省政府在全国和全省推广,形成了随申请随受理、按月发放的常态化运行机制。符合条件的家庭全部领取了补贴,累计有60211户领取了租金补贴,共计19788万元。

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交易中心主任姜大勇说,今年以来,租房补贴保障“增多扩面”,惠及6200多户,每月额外补贴约41万元;新就业无房职工、农民工等“新市民”群体首次被纳入租房补贴政策覆盖范围。通过财政回购,市中心城区新增租赁住房325套,累计征收3118套;采取困难群众优先的综合评分规则,对困难群众发放住房补贴。租房家庭排队等待分配。2018年以来,全面落实经济适用住房租金减免政策,为租户减免租金1000多万元。

同时,全省率先试点共享产权住房制度,针对中心城区中低收入“夹层”群体,探索建立能买能买、租买并举的住房保障模式,两年试点期间共供应销售住房525套,并于2019年纳入全省民生工作试点范围。今年实施范围由中心城区扩大到烟台市区,产权销售比例由单一的70%调整为60%、70%、80%“三档”,产权购买年限由2年延长至5年,更加符合保障群体的多元化需求。2020年中心城区新增住房供应636套,累计征收住房1563套。将供应并出售 248 套给符合条件的保障家庭。

绿色建筑持续增长

大型公共建筑综合节能监控

“十三五”期间,烟台大力推进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应用,累计新开工装配式建筑600多万平方米;累计授牌山东省绿色建筑设计标识项目120余个,约1500万平方米;标牌项目1个,13.2万平方米。

五年来,我市先后获评首批国家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省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建设试点重点推广区,蓬莱区获批省级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烟建集团有限公司等30家企业被评为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山东伯格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被评为省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蓬莱市新港街道新建小区等12个项目被评为省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示范项目。

塔山南路市政工程建设项目、成发城市广场项目等43个项目获批省级绿色建筑技术示范项目。首批中德合作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示范项目——烟台北航科技园28号楼顺利竣工,通过德国能源署、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专家综合验收,其气密性检测结果位居全国首批9个中德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示范项目中的第一名。

同时,严格执行新建居住建筑节能75%、公共建筑节能65%的标准,确保设计阶段实施率100%,已完成太阳能热集成技术应用项目830个、1750万平方米,地源热泵技术项目6个、设计阶段节能100%,9.5万平方米烟台网遍钢结构,空气源热泵技术项目2个、7.44万平方米;累计改造公共建筑节能项目36个、总面积190万平方米,将110栋公共建筑纳入监测范围,新建、改造国家机关办公楼、大型公共建筑全面实施节能监测。

对于备受关注的城市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市政府投资工程建设服务中心主任袁家祥介绍说,目前我市14项事项全部出台配套实施细则,质监、商品房预售许可等31项事项全部下放或授权到区级实施。建设项目审批事项由改革前的112项压缩为73项,压缩35%,全流程审批时间控制在100个工作日以内;缺乏图纸审查机制;“一窗受理”“多图联审”入选全市放管服改革和流程再造“十大实践案例”;在全省率先改革社会投资低风险工程建设许可核备案制度。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热播视讯

推荐视频

    Copyright © 2017-2021  二手钢结构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ESTOON 鄂ICP备2025106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