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装配式建筑钢结构柱脚设计:新规定与应用解析

   日期:2024-09-2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浏览:409    
核心提示:钢结构柱脚设计钢结构设计中,节点设计是重要一环,而柱脚设计更是重中之重。关于抗震性能化设计中对于柱脚的另外一些相关规定,详《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2017)第17.2.12条。

今天的百科全书

装配式建筑网络

403号

12 月 8 日

2023

一分钟带你了解装配式建筑

钢结构柱脚设计

在钢结构设计中,节点设计是重要的一环,而柱脚设计又是重中之重。

第一部分

明确规定

《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2017)

柱基的新规定

1、新钢标准明确规定多层钢结构框架柱可采用插入式柱脚,正式承认了插入式柱脚在民用建筑中的应用。此前,插入式柱脚主要出现在工业建筑的相关内容中。

2.基于抗震性能化设计中柱脚其他相关规定请参见《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2017)第17.2.12条。

3、新钢标准参考了日本关于外包柱底座的相关规定,受力方式较前代规范有所更新,钢柱在外包柱底座顶部弯矩最大,在底板处近似为零,弯矩通过钢柱与混凝土之间的压力传递。以往受力方式假定轴力由钢柱底板传递,弯矩通过栓钉传递到混凝土短柱。受力方式的改变,导致栓钉的设计要求也有所不同。新钢标准中不再有栓钉的要求,只是在图中标明栓钉为可选项钢结构柱底板,与高钢标准中“应在钢柱外包部分的翼缘面上设置栓钉”的规定相一致,即栓钉属于构造措施。

4、新钢标准提出了外包柱脚的四种典型破坏模式,并根据破坏模式提出了相应的构造措施。外包混凝土顶部的抗剪钢筋通常集中设置3个构造箍筋,防止顶部混凝土被压垮钢结构柱底板,保证水平剪力的传递;外包柱脚处箍筋间距为100mm,避免产生剪切裂缝,并应保证钢筋的锚固长度和混凝土的外部厚度;保证外包混凝土的高度。

5、新钢标准还对预埋柱底座受力模式的假设做了修改,由钢柱侧面与混凝土之间受压区的支座反力形成的抗力来抵抗弯矩和剪力(高钢标准未做改变),不同于以往计算时假设钢柱侧面栓钉的剪力来抵抗弯矩。钢柱预埋部分不需要设置栓钉。对于有拉拔力作用的柱,应在柱预埋于混凝土的部分设置栓钉。

结尾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热播视讯

推荐视频

    Copyright © 2017-2021  二手钢结构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ESTOON 鄂ICP备2025106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