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等级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是设计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建筑重要性分级及设防标准》、烈度、结构类型、建筑高度等,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每次发生地震钢结构 抗震等级,很多人可能都会有类似的疑问,建筑的抗震等级、抗震设防烈度、地震震级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1. 地震震级
震级是地震的一个属性,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例如1995年阪神大地震的矩震级为6.8级,2008年汶川地震的矩震级为7.9级。
震级是什么意思?简单地说,震级衡量的是地震的大小,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地震释放的能量。地震释放的总能量是固定的,所以它的震级也是独一无二的。
2. 地震烈度
地震烈度是衡量地震对某一区域影响大小的指标。比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震中唐山烈度为11度,天津烈度为8度,北京烈度为6度,石家庄烈度为5度。一般来说,离震中越近烈度越大,离震中越远烈度越小。这个也很好理解,离震中越近影响越大,离震中越远影响越小。
烈度大小与地震的震级有关,但没有明确的数值关系,会因其他条件而变化。简单来说烈度是一个主观性很强的参数,与震中深度、地震类型、地质条件等有关,不同的地震会有不同的情况,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钢结构 抗震等级,世界上也没有两次完全相同的地震,同样是6级地震,在一个震中可能烈度是7,在另一个震中可能烈度是8。
3.抗震设防烈度
抗震设防烈度是某一区域的一种属性,一般采用基本烈度,但还必须根据建筑所在城市的大小、建筑类型、建筑高度、当地抗震小区规划等情况确定。一般情况下,抗震设防烈度可以采用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的基本抗震烈度,例如北京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上海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4. 抗震等级
抗震等级是建筑结构的一个属性,比如这栋楼的抗震等级是1级,那栋楼的抗震等级是2级,抗震等级也可以局部调整,比如这栋楼的抗震等级是3级,但某层楼或者某柱子的抗震等级是2级。
抗震等级当然和抗震能力有关,但并不代表一级就一定比二级好。比如汽车碰撞测试,有五星和三星,但并不代表五星就一定比三星好。五星的微型车和三星的皮卡,很难说哪个更好。
抗震等级也是一样,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结构重要性、结构类型、结构高度等确定。一般钢筋混凝土结构,可以参考抗震规范中的这个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