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准备攻略:材料、机具、劳动力、技术与作业条件全解析

   日期:2024-09-07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浏览:181    
核心提示:模板工程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支撑体系设计应经过计算,并进行施工方案交底,按施工方案施工。模板加工→测量放线→柱模板施工→墙模板施工→梁板模板施工→质量验收→钢筋绑扎→隐蔽验收→模板拆除。(2)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模板及支架安装完成后,应按照专项施工方案对下列内容进行检查验收:

施工准备

1. 材料准备

模板材料:模板最好采用杨木板,厚度不小于15mm,墙柱模板最好采用18mm厚。方木材料:木材采用截面为50x100mm的标准木材,厚度方向应刨平。

方木过压刨床

2. 机器设备准备

(1)准备好清理模板用的平铲和滚刷。

(2)工人所需手锯、手刨、锤子、手枪钻等手动工具必须齐全并检查其安全性能。

3. 劳动力准备

(1)操作人员操作证件齐全。

(2)按工作量大小将工人分成三组,每组20人,设一名组长。

4. 技术准备

模板工程应编制专项施工计划,进行支撑体系设计计算,做好施工方案讲解,并按施工计划进行施工。

5. 工作条件

(1)接缝处的浮浆已清除干净。

(2)主轴线及其他控制线已画出。

(3)钢筋隐蔽及预检工作已完成。1.4.4.模板图:根据施工图,深化模板图,确定模板标准尺寸,形成模板图及支撑体系配置图,根据模板图进行材料下料,方可进行模板施工。

绘制模型图

施工工艺及操作要点

1. 施工流程

模板加工→测量放样→柱模板施工→墙模板施工→梁、板模板施工→质量验收→钢筋绑扎→隐蔽验收→拆除模板。

2. 模板处理

(1)模板必须集中加工,必须采用精密锯木厂,建议增加吸尘装置,消除地面上的锯屑。

(2)模板在集中加工车间统一标记、钻孔,每块模板正反面做好标记。加工好的模板堆放整齐,并标注尺寸。

(3)方木加工:方木使用前应进行刨削,以保证截面尺寸一致。

3. 测量与布局

(1)垫层、底板、楼板混凝土浇筑成型后,一次性划出轴线、十字线、墙边线、梁投影线、方位线。

(2)二次放样:模板完成后,从结构板上画出控制线,并投影到模板上,以检查模板的尺寸。

(3)控制线设置:在模板上设置上、下控制线,控制线距墙柱300mm。楼面钢筋安装前,项目技术负责人需根据控制线检查墙梁位置。经监理工程师审核确认控制线后,方可安装模板。

二次放线

4.柱模板

(1)防漏措施:柱模板安装前应在根部设定位钢筋,粘贴海绵条,垫200宽的垫块,柱模板安装在垫块内侧,防止渗漏。

(2)柱箍间距:第一根柱箍局部为100mm,截面≥600mm时,中间加1根柱箍,截面≥900mm时,中间加2根柱箍,截面大于1200mm时,加3根柱箍,依次类推。柱箍水平间距不宜大于300mm,竖向间距应根据浇筑高度计算确定。

(3)螺钉加固:螺钉直径≥14mm,经计算确定。当柱边长大于500或高度大于4m时,山形卡箍采用双卡箍搭接。在底部高度1/3以内采用双螺母紧固螺钉。

(4) 推荐做法:对于较大的矩形混凝土柱,箍筋可采用型钢制成。型钢的类型和间距通过计算确定。

5.墙体模板

(1)木​​背波纹墙板体系:木料中心距宜小于150mm,钢管及拉力螺栓间距应经计算确定。

(2)截面控制措施:水泥支撑块间距宜小于或等于500mm。

(3)拉力螺栓:应采用宽螺纹冷挤拉力螺栓,并采用长螺纹螺母或双螺母,以提高滑动性能。

(4)内墙拉力螺栓套管:端部控制段套管采用喇叭口软管支撑。

(5)拉力螺钉设置要求:层高2900mm及以下墙柱必须至少设置5排拉力螺钉,层高2900~3200mm墙柱必须设置6排。当层高大于3200mm时,应根据计算确定。从下往上,第一排螺钉距地面200mm,第一排与第二排间距450mm,第二排与第三排间距450mm。最上面一排距顶板300mm,其余均分。模板底座应水平加固,转角处拉力螺栓距内角200mm。必须集中统一打标准孔。

(6)剪力墙端部钢管加固法:剪力墙端部采用双钢管固定。对于L形、T形墙体,沿全长设置水平拉杆和拉力螺钉。墙体、柱端部截面也采用拉杆固定。

(7)从下往上验脚:外墙柱模板必须挂在地面以下200mm处,并与下面预埋在混凝土中的拉力螺栓连接,防止上下层错位。

8、推荐做法:剪力墙主、次檩条采用型钢,替代传统模板施工工艺中所使用的方木,增加材料使用次数,节省木材资源。

6. 梁板模板

(1)扣件架:楼面支撑立杆纵横间距≤1000mm,扫杆距楼面距离≤200mm,中间水平拉杆节距≤1800mm钢结构预埋件技术交底,顶杆扣件必须进行扭矩试验。柱顶支撑必须采用双十字扣件。楼面支撑间距必须通过计算确定。

(2)扣件架边距:楼板第一排垂直管道与墙柱之间的距离应≤300mm。

(3)拱的要求:当梁跨度超过4m时,应设置拱,拱高宜为梁或板跨度的1/1000~3/1000,拱不应降低构件的截面高度。

(4)楼面模板格栅:木方格中心距≤300mm,木方格两端头与内角距离≤150mm。

(5)梁的拉力螺栓设置:当梁高大于500mm时,应在边模中间设置拉力螺栓,当梁高大于800mm时,应设置2个拉力螺栓,以此类推。拉力螺栓的垂直间距不应大于450mm,水平间距应经计算确定。

(6)底部顶杆设置:当梁高大于800时,在梁底部设置垂直杆,垂直杆的数量及间距经计算确定。

(7)相邻梁、墙边侧模板上缘抗侧移加固:利用螺钉对梁、墙边侧模板进行加固,提高梁、墙边外侧结构质量。

(8)接缝要求:模板各接缝应严密,模板内部不应有杂物;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平整、清洁。

(9)地基要求:支撑柱及垂直模板安装在土层上时,土层应坚实、平整,其承载力或密实度应符合施工方案要求,并应有防水、排水措施,对于冻胀土,应有防冻融措施;支撑柱下应设垫层,并应符合施工方案要求。对于高大模板,应先施工垫层,再支撑模板。

7. 楼梯模板

(1)楼梯模板:踏步采用木板、木板拼装,加固钢管采用标准化,踏步尺寸统一,加固牢固。

(2)建议做法:使用标准化的楼梯踏板钢模。

8. 梁柱节点

梁柱节点按其形状布置,统一加工,保证节点方正,接缝紧密,无漏砂浆。

9. 后浇带模板

梁、板后浇节点采用独立支撑体系,与主框架同时搭设,主模拆除时,部分后浇节点框架保持不变。

10.落板模板

工具式挂模采用型钢制作,每次使用前涂抹隔离剂,角部用销钉连接,焊接定位卡控制水平标高及轴线位置。

11. 拆除模板

(1)拆除模板时,可采用先拆先支撑部分,后拆最后支撑部分的顺序;先拆除非承重模板,后拆除承重模板。拆除应从上到下进行。

(2)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时,方可拆除底模及支撑。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同等条件下养护的试件混凝土抗压强度应符合表4.5.2的规定。

(3)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边缘不被损坏时,方可拆除侧模。

(4)多层间连续模板底部支撑拆除时间,应根据连续模板各楼层间荷载分配情况和混凝土强度的增长情况确定。

(5)拆除的模板及支撑杆件不得随意丢弃,应堆放在指定位置,并及时运走。

(6)模板拆除后应将其表面清理干净,对变形、损坏部位应进行修复。

质量标准

《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1.主控工程

(1)模板及支撑材料的技术指标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专项施工方案的规定。

(2)现浇混凝土结构模板、支撑安装完毕后,应按照专项施工图进行下列项目的检查验收:

①模板定位;

②支撑杆的规格、尺寸、数量;

③支撑杆之间的连接;

④ 支架的剪刀撑及其他支撑设置;

⑤支架与结构的连接;

⑥支架杆件底部支撑情况。

2. 一般项目

(1)模板安装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模板各接缝应严密;

②模板内不应有杂物;

③模板与混凝土接触面应平整、清洁;

④素混凝土构件应采用能达到设计效果的模板。

(2)脱模剂的种类及使用方法应符合专项施工方案的要求,脱模剂不得影响结构性能和装饰施工,不得污染钢筋和混凝土接头。

(3)模板拱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的规定,并应满足设计和施工图的要求。

(4)支撑柱及垂直模板安装在土层上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土层应坚实、平整,其承载力或密实度应满足施工方案的要求;

②应采取防防水、排水措施;对于冻胀土应采取防冻融措施;

③支撑柱下应设置垫块,并应符合施工方案的要求。

(5)现浇混凝土结构采用多层连续模板时,上、下模板支架的柱子应对齐。

(6)模板上固定的预埋件、预留孔及预留孔不得遗漏,并应安装牢固。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其位置偏差应符合表5.2.8的规定。

注:检查中心线位置时,应纵向和横向同时测量,取偏差较大值。

(7)现浇结构模板安装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2.9的规定。

注:检查轴的位置时,应纵向和横向同时测量,取偏差较大值。

安全技术措施

1、从事模板作业的人员应定期接受安全、技术培训。从事高空作业的人员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不符合要求者,不得上高空作业。

2、安装、拆除模板时,操作人员应佩戴安全帽、安全带、穿防滑鞋,安全帽、安全带应定期检查,不符合标准的严禁使用。

3、进场模板及配件必须有出厂合格证或当年的检验报告,所用构件(柱、梁、吊环、扣件等)安装前应认真检查,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

4、模板工程应编制施工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进行施工。满楼模板、建筑高度8m以上、梁跨度大于或等于15m的模板,安装、拆除前,工程技术人员应向施工班组提供书面的施工操作安全技术指导书,施工班组应按照书面指导书进行工前工后自检、互检。

5、施工过程中应经常检查以下事项:

(1)柱底地基土回填及压实情况。

(2)垫块应符合设计要求。

(3)底座位置应正确,顶丝杠伸出长度应符合规定。

(4)立杆的规格尺寸、垂直度应符合要求,不得发生偏载。

(5)扫杆、横拉杆、剪刀撑等的设置应符合规定,并固定可靠。

(6)安全网及各种安全设施应符合要求。

6、高空安装、拆除模板时,应在其周围搭设安全网或脚手架钢结构预埋件技术交底,加设防护栏杆。临街、交通要道处应设立警示标志,并派专人监护。

7、作业时模板及配件不得随意堆放,模板应摆放平整、稳定,防止滑落。模板在脚手架或操作平台上临时堆放不得超过3层,连接件应放在箱体或工具袋内,不得散落在脚手板上。脚手架或操作平台上的总施工荷载不得超过其设计值。

8、承重面积较大、高度在4m以上的支撑柱采用扣件式钢管、门式、碗钩式钢管脚手架时,除应有合格证外,所用扣件还应经过力矩扳手检查,合格后方可用于承受载荷。

9、多人共同操作或搬运组合钢模板时,必须密切配合,相互协调,相互呼应。

10、施工中使用的临时照明、行车灯电压不得超过36V;若为全楼面模板、钢支架或特别潮湿的环境,则不得超过12V。照明行车灯及机电设备的移动线路应采用绝缘橡套电缆。

11、防雷、防触电及架空输电线路的安全距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的有关规定。施工临时照明及用电线路应采用绝缘电线、绝缘电缆,不得直接固定在钢模板上。夜间施工时应有充足的照明,并应制定夜间施工安全措施。施工临时照明及机电设备线路严禁非电工随意拉拽、接线。同时应经常检查线路的完好性,防止绝缘损坏和漏电伤人。

12、安装高度为2m及以上时,应遵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施工高空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的有关规定。

13、模板安装时,上下应有人协助,模板应随装随运,严禁抛掷。模板不得支撑在门窗框上,模板上不得支撑脚手架。严禁将模板与装卸井架、脚手架或带有车辆的操作平台连为一体。

14、支模过程中如有停顿,就位的模板或支架应连接牢固,不许飘浮或悬空。拆除模板时,应将松动或拆除的模板、支架取下运走,防止构件掉落或作业人员坠落伤人。

15、严禁人员攀爬模板、斜撑、拉杆、绳索,不得在高墙、独立梁顶及其模板上行走。

16、模板施工时应指定专人负责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报告相关人员处理。遇到险情时应立即停止工作,采取应急措施;修复或消除险情后方可继续施工。

17、寒冷地区冬季使用钢模板施工时,不宜采用电加热的方式对混凝土进行加热,否则应采取防触电措施。

18、在大风地区或大风季节施工时,模板应有临时抗风加固措施。

19、钢模板高度超过15m时,应安装防雷设施,防雷设施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W。

20、遇有大雨、大雾、沙尘、大雪、六级以上大风等恶劣天气,应停止室外高空作业。风力五级以上时,应停止高空吊装作业。雨雪天气停止后,应及时清除模板及地面的冰雪、积水。

21、木模板使用完毕后应将钉子取下,分类整理,存放整齐,如存放在室外,顶面应加盖防雨篷布。

绿色建筑

1、采用周转率高的模板及支撑系统,模板应采用可回收利用的材料制成,如塑料、铝合金、玻璃纤维等。

2、宜采用大模板、固定模板、爬升模板、早拆模板等工业化模板体系。

3、使用木、竹模板时,宜采用工厂化加工、现场安装的方式,不允许在工作面上直接加工、拼装。现场加工时,应设置封闭的场地集中加工,并采取有效的隔音、防尘污染措施。

4、应提高模板加工和安装的精度。

5、脚手架及模板支架应采用承插式、碗钩式、盘钩式等管件组合的脚手架材料搭建。

6、高层建筑结构施工,应采用可整体或者分段升降的工具式脚手架和节段式悬臂脚手架。

7、模板、脚手架施工时,应及时回收散落的钉子、电线、扣件、螺栓等材料。

8、短木板应采用十字接驳,以延长木板的使用寿命,并将木板、竹胶合板的边角料进行拼接,合理利用。

9、模板脱模剂应为环保产品,应专人保管和使用,剩余部分应及时回收利用。

10、模板拆除时应采取措施防止损坏,并应及时检查、保养和妥善保管。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热播视讯

推荐视频

    Copyright © 2017-2021  二手钢结构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ESTOON 鄂ICP备2025106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