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体育场(鸟巢),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南部,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占地面积20.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5.8万平方米,可容纳9.1万名观众。奥运会后,这里成为市民参与体育活动、享受体育娱乐的大型专业场所,成为标志性的体育建筑和奥运遗产,被誉为“第四代体育馆建筑的伟大作品”。今天中国奥运会体育馆鸟巢钢结构,就让我们走近这座建筑,了解它的美和价值。
×
01
设计概念
鸟巢是由2001年普利兹克奖获得者赫尔佐格和德梅隆与中国建筑师合作设计的巨型体育场馆,其造型犹如“巢”,是孕育生命的摇篮,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设计师没有对体育场做任何多余的处理,让结构裸露在外,自然形成建筑的外观。“鸟巢”新的品牌形象清晰地诠释了定位的变化,充分展现了它的:一是欣赏“鸟巢”建筑之美、感受北京奥运辉煌的精神殿堂;二是举办国际顶级赛事的一流场馆;三是举办大型文化演出的一流场馆;四是经过逐步改造发展,充分挖掘“鸟巢”的商业、展览、交流功能,逐步成为集体育竞赛、文化表演、会展服务、餐饮酒店、旅游购物休闲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国际体育文化交流会展中心。
×
02
建筑特色
国家体育场项目为特级体育建筑,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100年,耐火等级为1级,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地下工程防水等级为1级。项目主体建筑呈空间马鞍形椭圆形,南北长333米,东西宽294米,高69米。主体钢结构形成整体巨型空间马鞍形钢桁架编织“鸟巢”结构。混凝土看台分为上、中、下三层,看台混凝土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地下1层,地上7层。钢结构与混凝土看台上部完全分离中国奥运会体育馆鸟巢钢结构,互不相连,形式上相互包围,基础位于连通的基础板上。国家体育场屋顶钢结构上覆盖着双层膜结构,“鸟巢”下层膜上采用的吸音膜材料、钢结构构件上安装的吸音材料、场馆使用的电声扩声系统,这三层的“特殊装置”使得“鸟巢”内的语音清晰度指数达到了0.6——这个数字保证了坐在任何位置的观众都能听清广播。
×
03 功能
国家体育场(又称“鸟巢”)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主会场,承办了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开闭幕式,以及田径、足球等相关活动和赛事。体育场精雕细琢的立面与几何形的建筑基座融为一体,犹如“树根”交织,形成巨大的建筑编织。国家体育场整体设计新颖激进,其外观既像哺育生命的巢,更像寄托人类未来希望的摇篮,因此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标志性建筑,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国家体育场营造了属于自己的文化人文氛围,通过吸引国内、国际最优秀的体育活动和演艺机构,以优质的服务和先进的管理技术,成为国内最好的大型体育活动和演艺场所,成为世界各国了解中国的新窗口。
国家体育场犹如一个巨大的集装箱,起伏的基座缓和了集装箱的体积,并赋予其戏剧性的曲线外观,收敛成网格状——犹如树枝编织而成的鸟巢。在满足奥运场馆各项功能和技术要求的同时,设计并未被类似大跨度结构、数字屏幕等过分强调建筑技术的建筑所主导。场馆的空间效果新颖激进,却又简洁朴素,为2008年奥运会打造了一座独一无二、史无前例的标志性建筑,成为新中国又一张名片!
今天的剑赏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