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桥梁结构设计:Civil 工具助力梁单元建模

   日期:2024-08-2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浏览:292    
核心提示:“车轮间距”根据《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第10.0.2-4条,取值为1.8m。程序中给出的规范是《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这里车道荷载的定义和《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中第4.3.1是一样的。

对我来说,桥梁的结构设计一直很神秘,只存在于注册考试的试题里……如果你想了解它,Civil无疑是个很好的工具。

梁单元建模:

桥梁一般都是一些拱形的造型,我首先尝试了“变截面”的建模方法,在AutoCAD中画出最大截面和最小截面,钢板厚度为18mm,然后将两个截面保存为dxf格式。

在Civil中运行“工具”→“截面属性计算器”:

在计算器中可以计算截面的各项截面属性,通过运行“属性”→“计算截面属性”可以查看计算结果。

运行“模型”→“截面”→“导出”,将编辑好的截面导出为“Midas截面文件”格式:

然后使用“可变段”→“任意段”将两个段组合成一个新的可变段。

先用3#截面搭建半跨模型:

运行“结构”并选择两个选项“将自重转换为质量”和“将梁顶部高程与地板高程对齐”:

运行“属性”→“变量部分组”:

然后选择全部并镜像并复制以创建另一个跨度:

选择镜像后的另一个跨度并重复变量节组命令:

将每个段转换为单独的梁单元,以获得结果中每个单元的内力: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如果两端截面高度不合适,使用“截面形状变化”的Z轴多项式会出现不合理的结果:

因此首先必须确定桥底的曲线方程。

两个端点处的边界条件定义为除绕 Y 轴旋转之外的所有约束:

荷载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恒载,一种是活载,均为5KN/m2,相当于线荷载,布置在梁上:

粗糙模型建立后,对计算结果进行检查:

国家标准有很多可以选择,中国标准有GB 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JGJ 99-98《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范》、JTJ 025-86《公路桥涵钢木结构设计规范》。可能是盗版软件的原因,标准都比较老了,所以我们还是用JTJ 025-86《公路桥涵钢木结构设计规范》。

简单定义两个工作条件:

两种情况的分项系数均为 1.0。不过,我们可以在这里手动干预并调整系数。

在模型支座反力计算结果中可以看出,虽然钢桥体型有拱度,且边界条件也对X方向进行了约束,但计算结果中并不存在水平推力。

我们看一下计算结果和位移结果:

钢梁内力结果:

板模拟梁:

《桥梁工程软件Midas Civil使用指南》一书介绍了另一种建模方法:使用板单元建模。首先在AutoCAD中画出断面的形状,定义断面的中间下节点为原点(0,0,0),并保存为dxf格式。

使用Civil的导入功能导入横截面:

这里可以在“截面”中输入虚拟梁,否则无法进行分析。

然后定义板材的材料和厚度:

选择所有节点,使用“单位”→“扩展”、“复制”在X方向复制0.5m,共64次。

选中下部中间的所有节点,使用“投影”功能将节点移动到圆柱面上,建立梁的底面。由于两个边腹板是倾斜的,所以投影方向也是倾斜的,而底板上的其他节点都是垂直的,所以需要三个投影(底板和两个腹板)。

使用“镜像”功能完成另一半的建模,然后创建板单元设置悬臂钢板加劲肋:

钢桥模型完成。投影方式非常方便灵活,可以实现多种梁底曲线,不只是圆柱,还有圆锥、球体、椭球、抛物线等。类似的功能在PKPM、3D3S中都有使用,但Midas更丰富,功能更强大。

荷载排列如下:

要使用分配表面载荷来安排恒载和活载:

定义两侧下端点的边界条件:

运算结果、反作用力:

由于是拱形板梁,桥身对两侧支座产生X、Y方向的水平反力。

位移和变形:

可以看出,板单元模型的位移与变形比梁单元更能反映钢梁的实际变形。实际箱梁中,均按一定间隔设置隔板。

通过查看“板单元内力”可以看到内力情况:

在Civil的“建模助手”中可以看到使用板单元建模的工具,但是通过这个例子,我还是没有深入了解板单元建模的优点。唯一能理解的是,板单元建模可以准确地分析支座反力,特别是对于曲线梁底(拱形特征明显)的桥梁;并且板单元建模可以很好地分析钢桥的翘曲和扭曲特性。对于类似的桥梁,可以分别使用板单元和梁单元进行建模,用板单元模型分析支座反力,用梁单元模型分析内力……我想应该有更高效的方法。

曲梁分析:

Civil 中平面曲梁的分析与直梁的分析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必须为支撑处的节点定义局部坐标,这样可以更轻松地分析沿圆弧的切向和法向反作用力。节点处还有双支撑模拟,这也是一项非常强大的功能。

我们用一个工程来体会一下: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的要求:曲线桥的曲线半径小于等于250m时,应考虑车辆荷载引起的离心力。由于这是一座非常简单的景观桥,所以不考虑车辆荷载,只简单考虑恒载和活载。

1:

2:

该桥平面曲率如图1所示,图2为钢桥实际截面图,这里将模型简化为单根箱梁:

定义节点的局部坐标:

作用在钢梁上的荷载为:恒载25Kn/m,活载25Kn/m,活载扭矩35Kn.m。

模拟双支撑,建立“刚性连接”或“弹性连接”。

刚性连接:在梁底部支撑的实际位置建立从属节点,将这些节点向下复制大约一个橡胶支座的距离,在这两个节点之间的“弹性连接”中使用“常规”连接,并利用橡胶支座提供的刚度值。底部节点按固结处理。

经过计算分析得到的反力结果如下:

弹性连接:不同于“刚性连接”,弹性连接的两个节点不存在主从关系,建模时一般采用“弹性连接”的“刚性”。

从两种连接方式在相同工况条件下的反力结果来看,数值差别不大。

有一种观点认为,支撑顶部节点与主梁上对应节点的连接最好采用“刚性连接”,而“弹性连接”的“刚性”有时因刚度协调问题导致返回结果不理想。另一种观点认为,“弹性连接”在施工阶段可以任意启用​​和停用,“刚性连接”在施工阶段只能启用而不能停用,因此一般双支撑模拟建议采用“弹性连接”。

这两种连接方式有什么区别?哪种更好?以我现在的水平,我也不知道。下面是其他的分析结果,位移:

弯矩:

扭矩:

在Civil的“设计”功能中,我发现Midas的一个小问题:自定义截面形式无法验证。不仅如此,软件中内置的一些截面形式也无法进行分析,比如“组合截面”、“变截面”等。Midas只能设计一些常规的梁单元,比如热轧型钢、焊接型钢等。Midas在这方面似乎不如3D3S。

其实没有哪个软件是万能的,有时候我们需要在结构概念明确的情况下手工进行计算。

以上就是结合实际的钢结构景观桥项目对Civil的一些功能和操作的简单体验,Civil最强大的功能之一就是对大型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箱梁截面(带车辆移动荷载)的分析与设计。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箱梁简易分析(PSC设计)

在这里我主要学习了PSC截面钢筋的输入,预应力钢绞线的特性及形状,预应力荷载的施加,施工阶段的定义,以及车辆和车道荷载的布置等。

定义材料: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定义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预应力钢绞线为Stand1860。

对于横截面,我定义一个简单的盒子横截面: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截面的选择必须在PSC截面即“设计截面”栏中选择,可见我们可以根据需要修改截面尺寸,在“修改偏心距”项中选择“中下”,方便确定支架的实际位置。

定义了材料和横截面之后,下一步是定义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特性。

土木工程有很多国家提供标准,这里我们选取中国标准。

“强度等级”一栏按JTG D62-2004中3.1.1条和附录A规定,对于C50混凝土填写50Mpa(附录A的公式很基础,完全看不懂)。

依据JTGD62-2004中表6.2.7,“环境年平均相对湿度”填写70%。

在“理论部件厚度”栏中暂时填写一个非零的整数,然后在程序计算结果中检查并修改。

“水泥类型系数”和“混凝土开始收缩龄期”应按JTG D62-2004附录F的有关要求填写。

这样就定义了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函数。然后,使用“材料连接”功能将该函数属性分配给 C50 混凝土材料:

这样,C50混凝土就具有了收缩、徐变的特性。

让我们构建一座简单的桥梁,总长度为 60m,有三个跨度,单跨度为 20m:

在设计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时,需要进行施工阶段分析,其中也涉及到“组”的概念,包括不同的“单元组”、“荷载组”和“边界组”。在3D3S和PKPM中也遇到过“组”的概念,但并不像在Civil中那么重要。

首先定义“组”:

第一期建设为“结构组一”,1#至22#单元;第二期建设为“结构组二”,23#至42#单元;第三期建设为“结构组三”,43#至60#单元。

还定义了三个边界条件:“边界组 1”对应于第一施工阶段的“结构组 1”:

“边界组 2”对应于第二阶段施工的“结构组 2”:

结构公路钢木规范桥涵设计图_结构公路钢木规范桥涵设计方案_jtj025-86 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

“边界组3”对应第三施工阶段的“结构组3”:

3组边界组均采用双支撑模拟,在1#、20#、40#、61#节点设置边界条件。其中1#节点双支撑约束X、Y、Z方向平移和绕X、Z轴转动,其余3个节点双支撑约束Y、Z方向平移和绕X、Z轴转动。

对于这座桥,我定义了四种荷载,分别是桥梁本身的自重荷载、预应力钢绞线的预应力荷载、桥梁主体建成后施加在桥面的第二阶段恒定荷载、温度荷载。自重、预应力和第二阶段恒定荷载都是施工阶段的荷载。预应力荷载分为“预应力1”、“预应力2”和“预应力3”三组。第一组预应力钢绞线在第一施工阶段张拉,第二组预应力钢绞线在第二施工阶段张拉,第三组预应力钢绞线在第三施工阶段张拉。

施加预应力荷载有三个步骤。首先,定义肌腱的特性:

采用7根直径为15.2mm的钢绞线。钢筋松弛系数依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第6.2.6条,低松弛取0.3。超拉验算时,程序也会根据《JTGD62-2004》第6.2.6条取超拉系数为0.9。预应力钢筋与管壁间的摩擦系数、管道每米局部偏差的摩擦影响系数分别根据《JTGD62-2004》中表6.2.2取0.3、0.0015。锚杆变形、钢筋收缩及接头压缩值根据《JTGD62-2004》中表6.2.3取6mm。

以上参数设置用于计算钢筋预应力损失,具体请参见JTG D62-2004中6.2节。

下面定义钢绞线的排布形状。Civil中有多种定义预应力钢绞线形状的功能,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工具”里的“钢绞线生成器”,这个比较陌生,我也没有用过。

我采用最常见的方法,即通过“预应力”中的“钢筋形状”来定义:

这种方法是通过钢束各个控制点的坐标值来定义钢束的形状,非常直观。如果控制点较多,也可以将坐标点和弯曲半径做成Excel表格,直接复制到Civil表中。这里我定义了6个钢束,分别是“钢束1”、“钢束2”、“钢束3”、“钢束4”、“钢束5”、“钢束6”,两两组成三个“钢束组”。钢束1、2对应“预应力1”,钢束3、4对应“预应力2”,钢束5、6对应“预应力3”。

钢绞线布置在腹板内,由于箱梁两侧腹板有一定的倾斜角度,每根钢绞线应与腹板角度一致,角度设置成绕X轴旋转。钢绞线布置完成后效果如下:

其实我一直在纠结预应力钢绞线的位置是否合理,像这样的箱梁,预应力钢绞线到底应该布置在翼缘板内?还是布置在两侧的腹板内?我完全没有经验。

确定了筋的位置之后jtj025-86 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就要布置预应力荷载。

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第6.1.3条规定,钢丝、钢绞线张拉控制应力值为0.75fpk,取1395000Kn/m2。

进入普通钢筋,“属性”→“截面”→“接口管理器”→“钢筋”:

输入方法和预应力钢筋类似,只是图中没有画出抗剪钢筋的输入,按照我自己的理解应该是设置在两侧腹板中,但是具体怎么设置还是不太清楚。

因为配置了普通钢筋,所以在计算截面刚度时必须考虑普通钢筋的影响,所以需要勾选“主控制数据”中的“PSC截面刚度计算中考虑普通钢筋”选项。

温度荷载设置为整体温升20摄氏度,这里的温度荷载发生在桥梁完工阶段,所以不属于施工荷载。土木工程中还可以考虑普通钢筋对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影响。运行“分析”→“施工阶段分析控制数据”→“时间效应应变控制”:

但很多数据背后的原理并不明确。

移动荷载的布置:首先,布置车道:

由于此桥为单梁结构,因此点击“车道单元”。

“偏心距”设置为0.5m,以考虑桥梁扭转效应。“车轮间距”按照《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第10.0.2-4条设置为1.8m。这里我重新学习了“汽车荷载纵向折减系数”这个概念,实际桥梁上通过的车辆荷载不太可能达到某些极端特殊情况,大跨度桥梁按可靠度分析折减计算效果。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第4.3.1条规定,纵向折减系数计算公式为a=0.97913-4.7185x10-5*Lo。根据《JTG D60-2015》中表4.3.1-6,次桥全长仅60m,折减系数(比例系数)取1。设置车道效果如图所示:

根据《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 11-2011》第10.0.2条和《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第4.3.1条规定:“汽车荷载分为车道荷载和车辆荷载,车道荷载宜分为均布荷载和集中荷载。桥梁总体计算宜采用车道荷载,桥梁结构、桥台、挡土墙压力等局部荷载计算宜采用车辆荷载。车道荷载和车辆荷载的影响不得叠加。”土木工程专业委员会对此给出了非常详细的定义:

这里只对桥体进行分析计算,所以只定义车道荷载,不考虑人群荷载。

方案中给出的规范为《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此处车道荷载的定义与《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第4.3.1节相同。

车道和车辆随后连接在一起,这就是移动荷载情况的定义。

由于只有一条车道,因此无需考虑多车道组合。

定义移动荷载分析的主数据:

“每条线单元上的影响线点数”选项是为了保证计算的精度,点数越多,精度越高。

这里的“结构基频法”的确定,是参考《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第4.3.2条的解释,这里我假设为0.8来计算冲击系数。

施工阶段的定义是Civil的一大特色,我定义了四个施工阶段:CS1、CS2、CS3、CS4,分别对应相应的结构组、边界组和荷载组。

CS1、CS2、CS3施工工期、材料龄期均为5天。

程序会根据输入的材料龄期计算混凝土的徐变,一般指从浇筑混凝土到拆除模板,直至机组开始运转(拆除脚手架)的时间,与施工工期无关,没有联系。

CS4对应的荷载组为“二期恒荷载”,考虑了混凝土10年的收缩徐变特性,由于工期较长,需要分步进行,这里使用程序进行自动划分。

我还是不太明白这种步骤划分的原理。

自此,桥梁的大致模型就建立好了,接下来我们进行计算分析。运行“分析”→“运行分析”。计算过程中一直担心会出现“WARNING”或者“ERROR”的提示,但信息窗口中还是有很多提示的,比如:

“迭代编号:1 位移误差标准..:0.10000E+01 收敛公差..:0.10000E-01”消息。

查了很多资料也没找到解释,很纳闷,感觉这样不影响程序对模型的正常分析和运行。

运行“结果”→“荷载组合”:

Civil 根据规范生成不同的荷载组合,我们还可以自定义荷载组合:

然后可以查看不同工况组合下的反力、内力、位移变形的计算结果。

反作用力:

位移、变形:

内力、内力图:

应力、应力图:

查看内力影响线:

查看位移影响线:

梁元详细分析(与 Midas Gen 功能相同):

jtj025-86 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_结构公路钢木规范桥涵设计方案_结构公路钢木规范桥涵设计图

在这里分析移动载荷时,无法运行详细分析,因此某些载荷工况组合没有分析结果。

运行“结果”→“结果表”→“肌腱预应力损失”,查看预应力损失计算结果:

预制组件必须使用 PSC 进行设计。运行“PSC”→“设计参数”:

由于截面输入的是普通钢筋,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第6.1.2条规定,“构件类型”选择B类部分预制构件;根据同规范第6.4.2条规定,选择最大裂缝宽度限值。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第1.0.5条和表4.1.5-1规定,设计安全等级为1级。

要编辑材料属性:

确定裂缝宽度系数:

根据“高速公路的设计代码”的第6.4.3条,JTGD62-2004是钢棒的表面形状系数,C2是1.0,这是一个属性,该属性是1.0jtj025-86 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它是1.0,组件,以1.0为单位。

运行“ PSC Design”→“运行设计”→“ Beam Design”,并且消息“未计算的长度”,“跳过压缩验证”出现在信息窗口中。

我在Baidu上搜索,发现对于梁单元的设计,此提示不会影响其他PSC计算。

查看设计结果:

基本上,可以在规格中找到每个设计结果的相应计算基础。

“在施工阶段对正常压缩应力的验证”:根据第6.1.5、7.1.3和7.2.8条计算的“高速公路钢筋混凝土和预定层混凝土桥和涵洞的设计规范” JTG D62-2004。

“张力区域中钢杆的拉伸应力的验证”:根据第6.1.3和7.1.5条的“高速公路钢筋混凝土设计规格和预先介绍的混凝土桥梁和涵洞”的计算。

“使用过程中倾斜部分的裂纹电阻计算”:根据第6.3.1、6.3.2和6.3.3条计算的“高速公路钢筋混凝土设计规格和预定的混凝土桥梁和涵洞” JTG D62-2004。

“使用过程中的裂纹宽度验证”:根据“高速公路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的混凝土桥和涵洞的设计规格”第6.4节计算的:JTG D62-2004。

“在使用过程中对正面截面的压缩应力的验证”:根据“高速公路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的混凝土桥和涵洞的设计规范”第7.1.5条计算。” JTG D62-2004。

“在使用过程中对倾斜部分的主压缩应力的验证”:根据“高速公路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的混凝土桥和涵洞的设计规范第7.1.6条计算” JTG D62-2004。

“普通钢条数量的估计”:根据“高速公路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的混凝土桥梁和涵洞的设计规范”的第5.2.2、5.2.3、5.2.4和5.2.5条计算的JTG D62-2004。

“预应力钢筋数量的估计”:关于这一点,尚未在当前规格中找到该原理。

“使用过程中正常截面的弯曲计算”:根据第5.2.2、5.2.3、5.2.4和5.2.5条计算的“高速公路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的混凝土桥梁和涵洞的设计规范” JTG D62-2004。

“使用过程中倾斜部分的剪切阻力验证”:根据第5.2.7至5.2.10条计算的“高速公路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的混凝土桥和涵洞的设计规格” JTG D62-2004。

“使用过程中的扭转验证”:根据“高速公路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的混凝土桥和涵洞”的“设计规格”的第5.5.1至5.5.5条计算。” JTG D62-2004。

在上面的数据中,红色表示验证尚未通过,并且显示“ ng”。

“ PSC设计内力”:

可以在此处查询各种内部力量结果,以提供手动验证和审查的数据。

尽管我无法理解的数据和参数太多,但我相信民事绝对可以帮助我们完成更多的工作。

结论

越过河流,感觉像婴儿一样是世界上最困难的事情之一,他跌倒了无数次。

洞察力降落在火星上,而又一次的又一次登上了婚姻。

无论如何,桥梁建设,我在这里...

 
标签: 文本 标签 识别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热播视讯

推荐视频

    Copyright © 2017-2021  二手钢结构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ESTOON 鄂ICP备2025106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