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人
你看过了吗?
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红嘴鸥
今年5月15日,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在六合区龙袍长江湿地公园首次观察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红嘴鸥。
据中国鸟类记录中心介绍,红嘴鸥主要分布在江苏南通、盐城、连云港等沿海城市,在内陆地区很少见到。此次发现创造了南京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数量和种类的新纪录。
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土壤生态处处长吴浩介绍说:“这只红嘴鸥是在南京龙袍湿地发现的,该湿地是长江下游浅滩保护修复最典型的示范区,形成了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类型,可以为不同种类的鸟类和一些珍稀保护动植物提供丰富的生存空间。”
南京“物种宝库”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新产品?
近年来,南京频频发现新物种,原因何在?
近年来,南京相继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南京市生态空间保护区监督管理和考核办法》,划定106个生态空间保护区,总面积约1002.27平方公里,实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生物多样性丰富区域全覆盖。
2021年10月起,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启动“全区域生物多样性基线调查”,截至目前共记录到3672种,很多物种的发现打破了历史记录。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南京一直在努力!
十里造船带
“变身”长江风光带
数千年来
长江滋养了南京这座城市
从南京浦口东龙山郊野公园向西望去,远处江天合一,近处草木葱茏。然而15年前,这里的景象却截然不同。
当地村官滕彦贵回忆:“原来这里是永华造船的船台,我们沿海有50多家企业,2018年把一些没有岸线占用证的企业拆迁绿化了。”
改造前的“十里造船带”
改造后的长江风光带
滕彦贵所在的浦口桥林街道拥有长江岸线18.9公里,整治工作正分沿江违章码头整治、江豚保护区整治、长江岸线专项整治三个阶段逐步推进。据统计,目前已累计清理长江生产岸线37.6公里,生态岸线占比由66.2%提升至80.3%。
为保护长江,南京还按照南京都市圈与宁镇扬合作框架协议,与周边城市开展水污染联防联控,重点关注长江、石臼湖、滁河等跨区河流,有效改善跨界水体水质。
一批“河长”上线
保护城市河流环境
让长江畅通无阻
南京水系管理
还要特别注意
在鼓楼区安怀村社区,有一条长达600米的南十里长沟,是周边居民休闲的好去处。
安怀村居民程丽华对“河长”上任后南十里长沟的变化感触颇深:“以前河水又臭又黑,到处都是漂浮物,现在经过治理,水质清澈,两岸有花有草,管理得也好,看着就很舒服。”
改造前的南十里长沟
改造后的南十里长沟
作为滨江城市,南京今年还启动了“净滩行动”志愿服务活动南京六合区钢结构,以“保持江滩洁净美丽,守护长江碧水”为目标,守护母亲河。
产业转型升级
南京的“底色”更绿了
南京,东部制造业重镇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今年6月,扬子石化举办公众开放活动,邀请市民近距离体验石化企业绿色转型,公司部分环境监测设备、环保治理设备等受到关注。
例如红外气体摄像机不仅让VOCs(挥发性有机物)无处遁形,还能通过红外热成像技术发现20余处重大泄漏点,在大大提升大气管控能力的同时,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近年来,扬子石化累计投入超过40亿元,在生产经营总量持续扩大的同时,实现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连续10年大幅下降。
绿色低碳
这是新型工业化的生态背景
近年来南京六合区钢结构,南京积极构建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的制度体系,在全省率先发布《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大力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调整,2023年出台《工业能源效率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以一企一策推动“两钢四化”碳存量削减、接近零增长、碳资源开发。
在2023年“全国低碳日”主活动上,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全国81个低碳试点城市进展评估报告,南京被评为国家低碳城市优秀试点城市。
一系列数据见证南京生态环境的改善:
到2023年,42个国家和省级监测断面水质连续5年达标,11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28条入江支流水质连续3年达标;
大气PM2.5浓度与优良天数比值绝对值居南京都市圈首位,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96天,是2013年以来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最多的年份。
全市生物多样性调查共记录有各类物种3672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92种……
顾淑荣 摄
高山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南京立足山水城林一体的生态基础,着力完善长江保护机制体系。2022年,《长江岸线保护条例》出台,这是全国首部贯彻长江保护新理念的地方性法规。截至目前,长江南京段水质总体良好,长江岸线湿地保护率达到80%以上。
今后一个时期,我们仍然要把长江生态环境修复摆在压倒性的位置,特别是在跨区域联合执法、大力发展绿色生产力等方面,要进一步创新举措,拿出更大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