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施工依据,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串联和指导各工序的施工,贯穿整个钢结构施工过程,是钢结构施工的重点技术任务之一。通过高精度的测量和校正,使钢构件安装到设计位置,满足绝对精度的要求。因此,测量控制是保证钢结构安装质量和工程进度的关键工序。
1. 安装测量控制的一般原则
序列号
测量控制的一般原则
负责工程施工所需的一切施工测量、放线工作及钢结构安装过程中的测量、控制工作,配合监理工程师进行测量、检查的辅助工作及一切便利条件。
工程开工前,总包方应提供已有基准点、测点的标高、坐标,如认为总包方提供的资料有问题,须在业主提供资料后5日内,以书面形式向监理工程师报告。
总承包商提供的测量基准点验收后,应对基准点(线)的测量精度进行校准,并对基准点信息和数据的准确性进行审查,并以书面形式向监理工程师报告。
根据总承包方提供的测量基准点(线),按照国家测绘标准及本工程施工精度要求建立本工程控制网。施工控制网资料应于接到开工通知后7日内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施工基线、定位点、控制点、施工参考点的桩号测量后必须进行检查,测量值和定位点的精度必须符合有关规定。
负责保护测量水准点、水准台、水准点及自增控制点,并提供通往各点的道路和护栏。对缺失、损坏的测量点进行修复。
钢结构安装完毕后,应每天同一时间测量钢结构节点变形数据,作为控制数据依据,必要时应进行适当的修正。
2 测量主要内容及要点
3. 测量和控制准备
测量准备是保证整个施工测量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因此测量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必须充分完成。
3.1 测量仪器的准备
测量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建筑安装的质量,而测量仪器的准确性和质量又直接影响测量结果的质量。为保证测量质量,特配备以下科学精密的测量仪器:
序列号
姓名
数量
评论
全站仪
10 设备
用于一、二类工程平面控制网的测绘设计;构件的拼装安装定位;结构变形检测
经纬仪
6 个单位
用于轴线测量与设计、轮胎骨架现场装配等。
等级
10 设备
用于测设高程控制网、桁架高程复测等。
反射棱镜
4 组
用于全站仪距离测量
塔尺
10
用水平仪测量和设置高度
对讲机
10
测量员工作联系方式
所有计量器具在投入使用前都必须经过技术监督部门的校准,保证这些仪器的实际测量精度合格有效,并报监理工程师核查。
3.2 测量人员部署
3.3 测量时机的选择
序列号
评选原则
设计提供的各施工段对应高程一般以某一标准温度下的设计值为准,而大型结构往往跨季节、跨昼夜施工。温度变化特别是日照温差变化对结构变形的影响是复杂的,将温度差引起的结构变形从实测的变形值中分离出来相当困难。因此,应尽可能在温度变化较小时进行测量,努力减小温度和日照对施工控制的影响。对一些大型结构温度影响的试验表明,在气候条件最不利的夏季,清晨日出前和日落后的温度较为均匀,与季节平均温度最接近,是测量的好时机。目前,很难准确描述温度对大型结构控制的影响。
在大型结构施工控制中,温度影响可分为两种:一是昼夜温差的影响,二是季节温差的影响,昼夜温差和季节温差均对桁架标高控制产生较大的影响。
高程控制通常要避免昼夜温差的影响,即要求控制高程的施工工序在气温相对均匀的清晨日出前进行。但遇连续高温天气,清晨气温仍难以均匀,气温的影响难以完全避免。此时建议采用高程修正公式,以减少日光温差的影响。
为了考虑季节温差的影响,应设置标准温度,并在施工控制计算中考虑施工过程中实际季节温差对结构的影响。
3.4 制定测量计划
本项目在进行勘察前,由勘察工程师组织全体勘察人员参加的勘察小组,经过讨论,制定了初步的勘察方案,指导后续具体勘察工作的实施。
4 平面控制网建立
4.1 平面控制网设计准备
4.2 总承包商控制网络的审查
4.3 平面控制网布设
4.3.1 平面控制网层次关系
层级
内容
一
土地使用权人应当在土地使用范围内测量、设立红线界桩。
二
由围绕整个屋顶设置的 4 个主控制点组成的多边形控制网络
测控点布置图
4.4 平面控制网测量及精度要求
4.4.1 平面控制网测量精度要求
一、二级平面控制网按一级导线精度进行观测。用全站仪测距时,应注意仪器的指标设定和检测。仪器的等级和测量次数应符合下表的精度规定:
控制网络层
仪器分类
测试总数
一级
一、二、准确度
二级
二、准确性
4.4.2 平面控制网具体测量方法
(1)一级、二级控制网测量采用一级导线的精度要求,精确计算导线成果,并进行精度分析和控制点位置误差。
一级控制点的设置是按规范制作测量标志,埋设在选定的点位。为防止标志下沉,先将标志下部浇筑混凝土,并在其周围修筑通往控制点的道路和护栏,并做好标记。为保证测量精度,标志埋设后一周内不得进行观测。
4.5 工程测量定位特点与要求
序列号
测量与定位特点及要求
起重单元地面组装、定位要求高,焊接前后需有严格的测量、检查制度。
了解施工顺序安排,根据施工流程划分、钢结构安装顺序、施工进度计划,确定测量、放样的顺序和时间安排,制定详细的详细测量计划。
针对本工程的特点和要求,在施工测量工作的组织管理中,要求测量人员明确认识测量在本工程施工中的重要性,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以下要求开展工作:
(1)认真审查施工设计图纸钢结构工程师等级划分,严格按照图纸进行测量;
(2)了解计量仪器的构造、原理,掌握仪器的性能,按照仪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定期校准仪器,及时发现隐患,消除和减少误差;严格执行计量工作巡检制度;
(3)根据工程特点,采用合理的测量、校准方法,利用高精度、高速的测量能力,保障工程有序施工,使测量工作成为一种智能化的施工方式。
5.建立业务流程控制网络
5.1 高程控制网布设
高差随机误差MΔ=
(毫米)
式中:Δ——平整路线测量段往返高程差(mm)
L----校平段长度
n-----往返平整路线段数
高差总平均误差MW=
(毫米)
其中:W----收盘价差
L----计算每个W时对应的路线长度(Km)
N----符合要求的航线或封闭航线环路的数量
5.2 测量与设计方法
全站仪三角测量高程测量方法
由于本工程结构高差较大,采用常规水准测量可能达不到要求的精度要求,不能满足施工的需要,必须将水准测量与三角高程测量结合起来。两种方法虽然各有特点,但都存在不足。水准测量是直接高程测量方法,测量高差精度较高。但水准测量受高程限制,现场工作量大,测量速度慢。三角高程测量是间接高程测量方法,不受地形起伏限制,测量速度快,在工程测量中应用广泛。但精度较低,每次测量都要测仪器高和棱镜高,比较麻烦,增加了误差源。本次采用全站仪加跟踪杆测量高程的方法,此方法结合了水准测量任意站的特点,减少了三角高程的误差源,同时不必每次测量都测仪器高和棱镜高。 三角高程测量的精度进一步提高,测量速度更快。
5.3 水准测量精度要求
仪器要求
(1)施工所采用的水准仪必须经过相关检测部门的专业检验,并附有检测报告;
(2)水准测量仪器本身的准确度按等级要求应满足下表的条件。
5.4 调平原则
在进行水准测量时,为了减少误差,应采取一定的措施,减少其影响,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同时,也应避免测量结果出现误差。因此,在进行水准测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序列号
遵循原则
观测前,所用的仪器、工具必须经过仔细检查、校准;
野外测量时,水准仪和水准尺应尽可能放置在坚实的地面上,脚架和尺垫应踩稳,防止仪器和尺子下沉;前后视距尽量相等,以消除照准轴与水准管轴线不平行的误差及地球曲率、大气折射的影响;
前后视距不宜过长,一般不宜超过100m,视高以能在水准尺上读出上、中、下线为宜,以减少大气折射的影响;
水平杆必须摆直,不得倾斜,使用过程中必须定期检查、清除杆底泥土,塔杆各节接头必须锁紧,防止塔杆二、三节滑落;
计数完成后,再次检查气泡是否仍然匹配,如果不匹配,则重新读取;
记录员应重复读数以进行核对。记录应整洁、清晰、正确。如果有错误,不应使用橡皮擦掉,而应在更正处画一条线,并在旁边写上更正的数字。
在烈日下工作时,要用伞遮挡阳光,防止气泡因受热不均匀而受到影响。
6.预埋件测量与定位
6.1预埋件平面定位方法
(1)轴定位方式
在一、二级控制点基础上,努力提高放样精度,利用精密测距和经纬仪测角,放样预埋件纵、横轴线及定位点TK1、TK2、TK3、TK4。在TK1、TK3定位点处架设经纬仪,利用定位点TK2、TK4定向,使预埋件中心线与控制轴线重合,利用全站仪复测各点坐标。
(2)全站仪坐标定位法
根据设计图上各预埋件结构中心线确定YK1、YK2、YK3的位置,求出它们的坐标值,在预埋件上标注YK1、YK2、YK3。利用全站仪极坐标法线定位YK1点,确定预埋件中点位置,再用同样的方法确定YK2、YK3的位置,控制预埋件的轴向。
以上两种定位方法测得的预埋件轴线偏移允许值为2.0mm。
6.2 预埋件标高控制
对于基础面高程控制钢结构工程师等级划分,采用水准仪进行常规高差测量,直接测量预埋件表面高程;对于距离水准基准点较远的勘测设计,为减少水准仪的传输误差和多次读数的偶然误差,采用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法测量预埋件高程,预埋件高程允许偏差为3.0mm。
7. 安装过程中的测量和监测
7.1 大剧院球幕安装测量与监测
7.2 花瓣结构安装测量与监测
7.3 花瓣结构安装测量与监测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