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工程中地脚螺栓的测量控制方法与规范要求

   日期:2024-11-06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浏览:278    
核心提示:根据《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柱子定位轴线的允许偏差为1mm,地脚镙栓的埋设正确与否是钢结构吊装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包括地脚镙栓的安装就位、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与混凝土凝固后偏差的测量。

地脚螺栓的测量控制

根据《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立柱定位轴线允许偏差为1mm。地脚螺栓埋设是否正确是钢结构吊装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包括地脚螺栓的安装和浇筑。测量混凝土加工过程中和混凝土凝固后混凝土之间的偏差。

1)安装地脚螺栓前钢结构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在地脚螺栓钢板上标出“十字”中心线;

2)钢筋绑扎后,准确测量钢筋上地脚螺栓的理论“十字”中心线;

钢结构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_钢结构施工验收规范2017_钢结构验收规范2001

3)利用高程控制网测量地脚螺栓附近的高程点;

4)沿钢筋中心线安装地脚螺栓;

5)在地脚螺栓中心线方向设置两台经纬仪,准确指挥地脚螺栓的安装;用水平仪指导地脚螺栓高度的调整;

6) 重复上述2过程,直至地脚螺栓的平面位置和标高符合规范要求。

钢结构施工验收规范2017_钢结构验收规范2001_钢结构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

钢柱测量修正

1、经纬仪校正方法

测量和校正时,采用两台经纬仪安装在钢柱垂直轴和水平轴附近,但偏差角不应大于15度。距立柱的距离约为立柱长度的 1.5 倍。校正时,首先瞄准柱底部的控制线。经纬仪瞄准部分固定好后,再抬头看立柱顶部的控制线。如果它们重叠,则意味着该柱在该方向上是垂直的。如果它们不重叠,则应进行调整,直至相互排斥。直至两个垂直方向都满足要求。当第一根钢柱就位时,除了校正垂直度外,还必须调整柱底标高。第一根立柱的高度必须通过调节立柱底部的螺母来调整,以保证钢梁的准确放置。

钢结构验收规范2001_钢结构施工验收规范2017_钢结构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

使用缆风绳矫正钢柱时,当缆风绳松弛时,只有柱能保持“0”位移状态,才能认为矫正完成。如果电缆风绳的力量很大,立柱会产生较大的安装内力,因此松开电缆风绳。柱子的位置会发生变化,也会引起结构的重大变化。此时,不能认为修正已完成。

2. 空间后方交会技术

由于施工现场条件的限制,工作层面施工作业时可能会出现以下问题:无法查看现场控制点、已知点无法设置仪器、视线长时间被遮挡等。时间。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空间后方交会技术,将全站仪架设在能见度好的位置,利用“后方后方交会法”与仪器中心坐标相交,然后利用坐标数据进行放样。

钢结构验收规范2001_钢结构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_钢结构施工验收规范2017

钢梁安装测量与控制

钢柱校正完成后,下一步就是钢梁吊装。主梁安装前,根据焊接收缩量预留焊接变形值,并书面记录预留变形值。如果立柱安装时已达到垂直度,则在安装校正钢梁时,将立柱撑起,以允许接头焊接收缩。此时,立柱产生的内力在焊接完成并收缩后会自动消失。

梁与钢柱采用高强螺栓连接。由于柱间主梁截面大、刚度高,安装柱间主梁时,会影响钢柱的垂直度,需进一步检验。应跟踪并纠正列;与主梁相连的跨,甚至相隔两跨以上的柱也应一起监测。只有采取这样的措施,才能保证立柱的安装质量。

高强螺栓拧紧后,再次对该区域钢柱进行整体观察并做好记录。根据记录的偏差值和偏差方向,确定对接焊前是否需要对局部尺寸进行偏差调整,并确定焊接顺序、焊接方向、焊接收缩的倾斜预留量,然后交付给焊接团队用于焊接。

高强度螺栓最终拧紧后,下一步就是焊接。焊接时焊缝会收缩。因此,焊接完成后,必须对区域内的钢柱、钢梁重新进行检测,并做好记录。校准后记录的测量数据必须整理出来钢结构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作为下一层钢柱吊装校正和焊接的指导。控制数据。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热播视讯

推荐视频

    Copyright © 2017-2021  二手钢结构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ESTOON 鄂ICP备2025106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