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乡镇企业到行业第一,精工钢构的成功之道

   日期:2024-07-16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浏览:385    
核心提示:20年来,精工钢构从最早做板材业务到第一次承建钢结构大楼,再到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建造鸟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精工钢构首先要制作的构件,是“鸟巢”众多基础柱脚中体积最大、吨位最重的一个。

■本报记者 黄群

“企业的成功,来源于每一位精工人的汗水、辛勤和努力,也来源于他们所认同的企业核心价值观。”近日,《证券报》记者到长江精工钢结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精工钢结构”)采访时,董事长方朝阳强调了这一点。

20年来,精工钢构从最早的板材业务,到第一栋钢结构建筑施工,再到2008年为北京奥运会承建鸟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如今,精工钢构已连续五年稳居国内钢结构行业第一,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122.7亿元,创历史新高,实现净利润1.82亿元,同比增长192.98%。

从乡镇企业起步

为奥运建“鸟巢”

时间追溯到1999年,精工钢构的前身浙江精工集团与德国Bühne-Daimler集团旗下的卡尔-博钢结构有限公司合并,组建浙江精工钢结构有限公司,方朝阳担任总经理。

今年,继完成首栋钢结构大厦——精工商务大厦建设后,这家由乡镇企业发展起来的公司从此与钢结构结下了不解之缘。

方朝阳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精工’二字,取自‘技术精湛、品质卓越’,我们秉承‘工匠精神’,以一流的技术和品质打造精工品牌,打造精品工程”。在他的带领下,精工钢构业务不断拓展,从工业建筑逐步拓展到高层钢结构、空间钢结构等。

2001年公司与同济大学合作成立了“同济精密钢结构技术研究中心”,同年公司取得国家建设部“专项设计甲级”资质。

2002年,精工钢构获得国家建设部颁发的“钢结构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在钢结构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同年,精工钢构中标哈尔滨国际会展中心项目,合同额超亿元,这是公司历史上第一个亿元项目。

回首这次工程,方朝阳依然感触颇深。该项目弦杆桁架跨度达到128米,是当时国内最大跨度工程,而当时精工钢构还没有承接类似项目的经验。

2002年9月下旬,工程基本完工,一场大雪袭来,构件上积满积雪,人站在上面很容易滑倒。为了防滑,精工钢构的施工人员用草绳缠住棉衣。“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工人们丝毫不退缩。工程负责人在视察工地时,踩进一个伸缩缝,受了伤。为了不耽误工期,他瞒着大家,简单用冷水冲洗了一下。第二天,他的脚就肿得变形了,根本不能动。”方朝阳回忆说,“后来,在我的极力劝说下,他去了医院,但住院不到3天,就拄着拐杖回到了工地。”

正是凭借着这种大胆、吃苦耐劳的精神,精工人冒着冰天雪地、零下几十度的气温,仅用58天就完成了工程并通过验收,比原计划提前了一个月。

2003年,精工钢构通过收购安徽长江农业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在A股上市,并利用募集资金建立了覆盖中西部地区的钢结构生产基地——长江精工工业园。

上市后,精工钢构承接的最重要的项目就是国家体育场“鸟巢”,方朝阳介绍,国家体育场是精工钢构继世界第一高楼——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项目之后承接的又一个影响深远的项目。

从开始投标,到构件加工生产完成,再到钢结构最终合拢、顺利卸车,精工工人们凭借着勇敢的拼搏和一丝不苟的施工,成功啃下了这块“大骨头”。

“当时公司领导和技术人员压力很大,为此,工艺技术部部长亲自带队,汇集各方技术力量,大家夜以继日地进行焊接工艺试验长江精工钢结构 集团 股份有限公司logo矢量,反复验证制定了6套焊接工艺考核方案,并通过对每套方案进行优化,综合考虑实际施工中的成本效益,确定最佳方案。最终,公司顺利拿下国家体育场110mm厚板高强钢Q460EZ35焊接工艺考核。”方朝阳说。

但前方还有不少挑战。精工钢构要做的第一个构件,是“鸟巢”众多基础柱座中体积最大、重量最重的一个,钢板最大体积折合12立方米,构件重达162吨。结构复杂,组合节点既有H型钢截面,也有T型截面,还有多边形截面,再加上箱体节点内部布满了横向和纵向加劲板,制作难度可想而知。

2005年8月30日是一个喜庆的日子,凝聚着精工工人心血和汗水,被誉为“鸟巢第一柱基”的C14柱基,完成了单元焊接、总装和预装工作,巍然矗立在工地上。

从第一根柱脚,到薄壁箱形柱,到无模弯扭箱体;从第一根精细弯扭构件,到第一个精细节点,到第一批精细腹板。一件件精工细作的产品,从江南水乡发往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吊装现场。

公司董秘沈月华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公司承接的众多体育场馆项目中,有2022年冬奥会、残奥会三大赛区、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比赛场地——深圳湾体育中心、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体育场建设等。公司还承接了全球最大的机场航站楼——吉达机场,以及北京首都机场T3航站楼、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广州白云机场、麦加火车站、上海虹桥枢纽工程、南京南站等。商业建筑方面则有全球第一高塔——1007米的沙特天皇塔,以及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北京世贸中心三期、广州新电视台(小蛮腰)、广州周大福金融中心(广州东塔)、港珠澳大桥—香港边检大楼等。” 据了解,其中多项工程荣获“鲁班奖”“詹天佑工程奖”“国家优质工程金奖、银奖”“国家钢结构金奖”等国家级奖项。

瞄准装配式建筑蓝海

领跑者永远站在时代的前列,自2013年起,精工钢构就把绿色集成建筑作为战略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实施由“建筑钢结构建造商”向“钢结构建筑集成服务商”的战略转型。

国家层面,政策利好不断涌现。2016年初,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指出,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达到30%,积极稳妥推广钢结构建筑。2017年6月1日起,《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作为国家标准实施。

“实际上,2015年长江精工钢结构 集团 股份有限公司logo矢量,我们的绿色集成业务就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实现了项目落地。”沈跃华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我们成功研发了交错桁架体系,并成功组建了绿色集成建筑BIM团队。当时承接的梅山江商务大厦A区、B区项目,公司作为总包商,采用了公司自主研发的绿色集成建筑体系,装配式率将达到85%以上。此项目标志着精工GBS绿色集成建筑体系全面进入市场推广阶段,在行业内具有示范作用。”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精工钢构已通过“成套技术特许经营合作”的方式在宁夏、河北等地开展装配式建筑的合作推广。

“2019年是精工成立20周年,公司将从两方面着力推进企业转型,一是继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保持核心管理团队的稳定;二是继续坚持既定战略,快速转型为建筑集成系统服务商。”沈跃华说。

精工钢构有着“千亿梦”,目前中国建筑市场容量20多万亿元,精工钢构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公司将重点抓好两大新业务,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一是绿色节能建筑集成业务,通过技术创新,大力发展钢结构装配式建筑;二是商业模式转型,由钢结构建筑专业分包商拓展为项目施工总承包商。

“精工的两大重点业务也符合国家鼓励和支持的方向,所以我们非常看好行业前景,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方朝阳说。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热播视讯

推荐视频

    Copyright © 2017-2021  二手钢结构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ESTOON 鄂ICP备2025106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