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梁扭转计算复杂?钢结构规范征求意见稿公式详解

   日期:2024-07-07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浏览:331    
核心提示:钢梁扭转的计算,正式版的《钢结构设计规范》一直没给出过实用计算公式。可见,结构师朋友苦钢梁扭转计算久矣。由约束扭转所引起的附加正应力,在一般实体截面杆中通常均很小,可略去不计。为何钢筋混凝土梁可以给出扭转计算公式,而钢梁却不能?

我们知道结构构件所受的宏观力可分为:拉伸、压缩、剪切、弯曲、扭转。通常拉伸、压缩、弯曲产生的是正应力;剪切、扭转产生的是剪应力(可能吧?)。但请注意:扭矩作用下的应力计算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正式版《钢结构设计规范》从来没有给出过钢梁扭转计算的实用计算公式,新版《钢结构规范》征求意见稿中确实给出了一个公式,如下:

但真要用这个公式去算的话,就会觉得很难了,看看这些参数,倍扭矩,主扇区坐标,扇区惯性矩,约束扭转扭矩与自由扭转扭矩,扇区静扭矩,是不是很吓人?

工作第二年,领导给我布置了一项任务,计算工字钢梁的扭转承载力,并告诉我这个公式在征求意见稿中。

看似简单,按照公式就可以了。但是我花了好大力气才找到这些参数的表达式。

幸好,这个问题有理论上的解决办法,我给出了完整的例子,问题也就解决了。

但是在后来的工作过程中,同事/朋友也经常遇到同样的问题,我干脆把这个例子放到网上,并留下我的联系方式,希望大家可以和我交流。

在百度文库搜索“工字钢梁扭转计算”还能找到这篇文献,目前这篇(苦)文献已经被阅读了近7k次,可见结构工程师们已经被钢梁扭转计算折腾了很久了。

这个资料发布后,很多陌生人加我QQ,希望得到更多参考资料。这次我干脆把所有参考资料,包括Excel计算表都打包好,放在微信公众号(JIE结构生活)学习资料里,供有兴趣的朋友获取。(回复公众号主页:学习资料)

翻过这座山头,又是一座巍峨的大山矗立在眼前钢结构应力比计算公式,矩形管的抗扭强度该如何计算呢?

对于直的非圆形杆而言,当杆受到扭转变形之后,其横截面将发生弯曲,不再保持平直,这意味着我们最熟悉的平直横截面假设彻底失效。

说到非圆直杆的扭转,我们需要了解自由扭转和约束扭转,不然总会有人说扭转只会产生剪应力。

自由扭转(纯扭转):当直杆两端受到外力偶作用,且端部能自由弯曲时,杆上所受的扭转为自由扭转。由于两相邻横截面的翘曲程度完全相同,所以横截面上只存在剪应力,而不存在正应力。

约束扭转:杆件两端受到约束,不能自由弯曲,此时相邻两截面的翘曲程度不同,将在截面内引起附加正应力。

对于一般的实心型材,约束扭转引起的附加法向应力通常很小,可以忽略不计;然而,对于薄壁杆件,这个附加法向应力就变得不可忽略了。

为什么钢筋混凝土梁可以给出扭转计算公式,而钢梁却不能?上面两句话是不是解答了你的疑惑?注意,我给出的工字钢扭转计算示例中,在支撑位置,正应力是剪应力的17倍!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为了寻找矩形钢管扭转的(实用的)理论计算公式,踏上了漫长的征程,但基本上无功而返。

有一天,一个大佬告诉我,他有一个插件可以计算矩形管的扭转力,我心里欣喜若狂钢结构应力比计算公式,但忐忑不安地看完了插件给出的计算公式,读到:

眼泪都流下来了!这简直就是欺负人啊!

寻找矩形钢管扭转(实用)理论计算公式的伟大工程已经圆满结束!

当然,这个问题不会自动消失。作为勇敢的结构工程师,我们不能轻易说我们不够好。

当我们告诉甲方,这里扭矩比较大,截面可能承受不住的时候,甲方朋友就会很无奈地说,好啊,那别用工字钢了,用矩形管吧。

我给大家讲一个神奇的现象,在钢结构设计中,当不可避免地要承受扭矩时,矩形管就像是一剂强心针,只要用矩形管,大家就觉得不会有问题,这是骗人的。

有一天,我们因为建筑效果的限制,设计了一个很大的钢梁,上面有很多单向悬臂,所以梁承受的扭矩很大。当梁遇到大扭矩的时候,我们该相信谁呢?是钢梁大,还是扭矩大?

作为一名专业的工程师,当大家都在讲概念的时候,我们应该学会量化,经过多次量化之后形成的概念才是真正的概念。

其实,只要你放弃追求理论公式的执念,一切都会变得简单。别说ABAQUS、ANSYS了,SAP2K、Midas也能算。

最后提醒大家,如果按照杆单元计算,由于标准公式没有考虑扭转,所以我们看到的应力比也没有考虑扭转,不要因为应力比较小就以为是安全的,这又是谎言。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热播视讯

推荐视频

    Copyright © 2017-2021  二手钢结构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ESTOON 鄂ICP备2025106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