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钢结构、装配式建筑”,钢结构住宅不可或缺。我国城镇住房、保障性住房建设每年占新建建筑面积的70%以上,要通过技术创新、性能质量全面提升,提高钢结构住宅的市场占有率。
经过20年的研发和推广,钢结构住宅取得了一定成果钢结构房子价格,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结构体系、围护板、配套部品生产经营体系。在技术经验和产业环境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出现了一批规模较大、有影响力的示范项目。据了解,2017年以来,全国已有2个规模在100万平方米以上的钢结构住宅项目,10万平方米以上的钢结构住宅项目13个,总建筑面积超过460万平方米。
但也要看到,钢结构住宅的应用情况并不尽如人意,“防火、防腐问题多”、“钢结构不适合做住宅建筑”、“钢结构住宅成本高、质量差”一直是行业内争议颇多的问题,政府和消费者对钢结构住宅的质量存在“疑虑”。
当前在建的钢结构住宅成本较高是事实,部分已投入使用的钢结构住宅给开发商和消费者留下了成本高、工程进度慢、配套材料不成熟等诟病,使得钢结构住宅虽然火爆却并未取得商业上的成功。
虽然目前钢结构住宅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但我认为不能简单地置之不理,目前做不好不代表以后做不好,存在问题就可以解决,不能放大、一概而论。从发达国家的应用到现在生态保护、建筑业转型、抗震防灾等要求,我国钢结构住宅还远远没有达到应有发展的目标和水平。
当前最重要的是坚定信心,落实《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通过设计、生产、施工单位协同研发,发现问题,通过技术创新提高钢结构住宅的性能和质量,降低钢结构住宅的成本,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如何提高品质?
2017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高效发展,这是推广装配式建筑的重要转折点。对于钢结构住宅,政府重视,市场期待,消费者提出更高要求,我们必须正视面临的问题,提升质量。为此,行业应关注以下五个问题:
第一,坚持以质量为核心。没有质量,钢结构住宅就无从谈起。必须摆正质量与效益的关系。住房是老百姓实现美好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的载体,是关乎千家万户幸福平安的建筑产品。必须把质量放在第一位。要根据钢材的特性做好防火、防腐,确保结构安全;要按照房屋全寿命周期,选用可靠的结构、围护墙体材料、配套构件和可靠的连接工艺、密封材料,让钢结构住户住得舒心、安心。
第二,严格把控工程验收环节。对于钢结构住宅,不能按照传统的施工组织方式,施工人员要具备技术素质和岗位培训,加强住宅钢梁柱构件加工、焊接、安装的质量控制;构件加工、运输、安装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现场焊接、材料验收,落实关键部位的质量责任制,是装配式建筑的基本要求。未来钢结构住宅的趋势应该是成品房验收一体化,生产者要按照自建自住的标准来建造房屋。
三是升级材料技术。要从房屋整体要求出发,发展成套技术体系,不仅要注重结构,还要不断改进墙板、门窗、管线、构件等的连接安装工艺,提高房屋各功能系统的集成水平。钢结构房屋的理化指标与同结构、围护材料不同,可靠的连接密封技术、材料相容性、耐久性技术都是难题。要坚持问题导向,解决好钢材与水泥基材料的连接问题。从目前出现的一些质量问题看,大部分都是在板与板、板与柱、板与梁的连接处,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升级材料。
四是注重细节质量。住户在检查钢结构住宅时,对装饰材料、门窗、管线等外露部分更加关注。我们坚持对住户负责,严格检查各种接头、板缝处理、密封材料的可靠性、耐久性,坚持做精做细细节;钢结构住宅作为工业化产品,在交付给用户时,应同时提供房屋使用说明书,同时交出建造者的庄严承诺。在这方面,应学习日本先进的人性化设计理念、绿色环保理念、舒适安全理念,用工匠的耐心和细心,打造优质产品。
第五,追求可靠性和耐用性。对于钢结构住宅来说,不必追求很高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但必须满足人们对房屋最基本的功能和性能要求。如果房屋质量不好,就会出现装饰材料脱落、保温隔音效果差等问题,这些都会损害钢结构住宅的推广。现在有些项目很适合采用钢结构体系,但往往业主最后还是决定放弃。价格不是决定性因素,对成品质量的担忧才是根本动机。
成本需要降低
钢结构房屋比传统建筑房屋要贵,为什么贵呢?我们要客观分析为什么好的房子一定是舒适性、耐用性和经济性的和谐结合。钢结构房屋未来的发展一定要走市场化的道路,不能单靠政策或者补贴,真正好的钢结构房屋消费者是不会拒绝的。
钢结构住宅造价为何高?近日,记者邀请4家房企进行项目分析,结果显示,与现浇混凝土结构住宅相比,每平方米造价增加300~600元。可见,要降低钢结构住宅造价,从用钢量、墙板选用、装配式装修等各方面都要一步到位地改进。可以肯定,从目前钢结构住宅的应用来看,造价高是不争的事实。钢结构住宅造价不一定低,贵在明显的地方,值得花钱,合理的造价,体现性价比优势。
我认为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第一,要优化结构用钢量。钢结构住宅要突破传统设计理念,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不同的抗震要求、不同的建筑高度等,调整用钢量,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减小截面尺寸和板材厚度。
第二,在新型墙板材料上下功夫。钢结构住宅使用最多的三大建筑材料是楼板、外墙板、内墙板。找到最佳的钢结构轻质绿色板材,是钢结构住宅性能和质量的决定性因素。目前成本高主要是因为板材供货渠道不畅,钢结构公司和板材公司技术指标与经济数据缺乏对接,缺乏标准化的规格、尺寸、结构连接设计,产需配合不紧密。一旦打通产业链,成本就能有效降低。
第三,注意降低地基造价。钢结构住宅自重轻,相应的住宅地基造价可降低30%~50%。以杭州钱江世纪城转塘公寓项目为例,该项目总面积19.2万平方米,改为钢结构体系后,地下室造价为2900元/平方米,而同样面积的混凝土结构住宅地下室造价为3600元/平方米。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对几栋在建的钢结构住宅进行测算后,钢结构住宅地下部分造价应比混凝土体系低30%~50%,如果低于30%,则设计过于保守。
四、合理组织工序要节俭。对于同一钢结构住宅,工序的重叠和组织层次将决定不同的措施和人工费用支出。钢结构住宅95%的构件可以在工厂完成。如何合理拆分构件尺寸、组装单元;如何方便运输和现场组装;如何一步到位,合理的施工组织和调度,可以减少大笔费用。钢结构住宅在进度控制、安装顺序、工艺流程等方面应科学组织和计算,确保成本控制。
五是想办法使标准件通用化。遵循建筑模数,推进标准化。钢结构住宅应尽量减少现场工序和操作较复杂的施工环节,减少垃圾排放,减少现场重复构件的拆卸,增加材料周转率,尽可能提高施工效率,消除二次装修工作,实现成品检验一步到位。
应体现优势
体现钢结构住宅的优势,需要在推广体系和运行机制上,实现住宅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协同;实现住宅主体、安装、装修一体化协同,以工业化生产取代现浇施工方式,体现出以下六大优势:
首先体现在工期快。钢结构住宅要实现速度快,就必须在工艺上做到快,在施工上做到干净利落,一步到位完成成品生产安装。进度快可以实现资金回收快,减少机械设备成本。现在钢管安装后浇筑混凝土时间长,结构安装墙体施工时间长,主体装修时间长。
第二,体现了房屋抗震能力强。由于钢材强度高、韧性好,结构连接灵活,采用耗能减震技术,在大地震中,钢结构房屋是最安全的结构体系。房屋的抗震水平可以提高。通过大量应用耗能减震技术,可以优化结构,特别是在抗震设防7级以上地区,可以优先采用。
三是体现装配率高。目前行业信息化应用主要在钢结构住宅领域。由于户型、模块标准化、通用化,未来利用BIM技术和设计软件,可实现整个结构体系的拆装,部件加工精度高,连接技术更成熟,成品定型,实现装配率达到80%以上,减少现场湿作业。由于环保要求,各地政府开始禁止山体采石、河砂开采,建筑市场砂石原材料价格暴涨,为钢结构住宅提供新的机会。
四是体现了绿色建材的优良性。利用粉煤灰、矿渣、工业废料,无害化处理技术成熟。特别是轻质绿色板材的应用,可以减少砂石等建筑材料的用量。
五是体现了巨大的循环利用价值。钢结构房屋的材料信息和工程档案都建档立卡,老旧房屋拆除时,钢材全部可以回收再利用,增加了钢结构房屋的战略使用,为老百姓储备钢材。通过耐候钢、高强钢的应用,解决了防火、防腐等技术难题,进行了钢结构房屋结构设计创新,推广冷弯箱型柱+隔断贯通式连接结构体系,实现房屋整体装配化,可减少房屋混凝土用量40%以上。
第六,体现装配式装修新优势。钢结构住宅要走建筑工业化道路,实现主体与管线分离,进一步推动成品精装修住宅供给。目前,住宅后期装修也是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据行业调研,现阶段普通住宅室内装修周期在10年左右,一栋100平米的住宅装修将产生约10吨的新增垃圾。装配式住宅可减少垃圾40%以上,无论从扰民还是环保方面都具有优势,无疑是一个应该积极推进的方向。
蓬勃发展是一种号召,全面提升素质是一种行动。钢结构住宅要实现高质量、高效益发展,必须坚持走市场化道路,不能单纯依靠政策扶持,更不能依靠政府去推广钢结构住宅。要认真研究分析如何解决技术难题钢结构房子价格,如何让成本合理化。钢结构企业是建筑业的实体制造业,企业家不同于资本家,企业家要关注行业现状,实现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企业更需要耐心、专业、细致的工匠精神。
作者为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分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