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中心项目钢结构施工场地安排与施工段划分的重要性

   日期:2024-06-3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浏览:266    
核心提示:目前钢结构工程普遍应用该技术,对钢结构实际施工提供了极大的帮助。钢结构工程相较于传统钢筋混凝土工程通常需要更多地考虑汽车式起重机的吊装位置、大型构件车辆的转弯半径以及钢结构堆场位置等问题。

1 项目概况

某项目主要施工内容为地上4栋单体建筑,其中A栋、C栋为高层办公楼,檐口高度79.8m;B栋、D栋为多层办公楼,檐口高度23.5m。D栋局部采用大跨度钢桁架结构,最大跨度33.3m。4栋单体建筑均采用钢框架-支撑结构。主要钢结构构件类型为箱形构件、焊接H型钢梁。该项目总用钢量约1.8万吨。施工地点位于市中心,周围为已建成建筑及市政道路。现场施工作业范围狭窄,给钢结构材料进场及后续吊装施工带来很大困难,因此合理布置施工现场、划分施工区段显得尤为重要。部分节点施工难度大,对生产加工要求高,涉及专业多,交叉施工多,协调难度大。 专业施工队伍之间需要进行大量的信息交流。

2 BIM应用分析

钢结构吊装安全技术交底_钢结构吊装安全技术交底范本_吊装交底钢结构安全技术措施

针对工程的重点、难点,应用BIM技术,将各专业图纸信息固化为专业模型,从钢结构深化设计、全专业三维模型协同、施工规划模拟三个方面进行设计应用与信息交互,并对应用后的结果进行效益分析。

2.1 BIM钢结构深化设计

钢结构建筑的受力问题极其重要,在施工过程中,当钢结构体系自重超过临时支撑体系的承载极限,或体系承受的荷载超过应力边界时,极易发生大范围的钢结构倾覆或倒塌。BIM技术为钢结构受力安全提供了智能计算方法,通过对整体结构、复杂节点、分割单元进行有限元分析和应力模拟,可以检查钢结构建筑的受力问题,找到关键受力位置和结构薄弱位置,提前进行修正和加固。对于钢结构的工程量统计和三维模型建立,可以利用Tekla软件创建钢结构三维模型,将二维图纸转化为可视化的三维模型,在构件连接处自适应生成相应的节点。在模型中可以详细查看某个构件的具体参数,特别是对于复杂节点,可以生成相应的布置图、构件图、零件图等详图,指导现场加工安装。 通过建立的三维模型生成部分或全部材料清单,协助材料采购、工程量统计,为项目现场采购提供技术参考。

相较于传统的纸质图纸,该应用可以更好地用于项目施工前评审时的审核对比,提前发现潜在的设计施工风险,减少后期返工处理的时间。复杂节点模型的可视化,结合深入图纸与参数信息的配合,可以更好地运用到现场技术交底中,让现场人员更加直观清晰的了解项目,减少因人为想象带来的误差,更利于指导现场加工安装。目前该技术在钢结构项目中应用十分广泛,为钢结构的实际施工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2.2 BIM全专业模型协同

对于大型项目,跨专业施工时经常会出现碰撞问题,因此在项目前期对已完成的建筑及机电图纸进行专业建模,利用Revit软件建立土建模型、机电模型,另外可将已完成的钢结构模型导出为通用的IFC格式,与其他专业的BIM模型协同工作。

将钢结构模型以IFC格式导入Revit软件,即可进行不同专业之间的模型集成,计算碰撞校核。借助软件的计算功能钢结构吊装安全技术交底,先进行结构与建筑之间的碰撞校核,再进行结构与机电系统的碰撞校核。一些预留洞口、净高分析、安装尺寸处理等也可以通过软件进行计算校核。收集、整理各类碰撞点、问题点,并生成相应的碰撞报告。经过人工筛选,本项目需处理87份报告,其中设计确认书需以图文形式登记上报。

对比同等规模的已完工项目,BIM三维模型的可视化功能及附带的参数信息,可以帮助不同专业在协同工作和沟通时,对方快速了解,减少跨专业识图带来的不利影响,大大缩短沟通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当某些碰撞无法避免,必须开孔时,可以利用三维模型定位并画出孔位,可以帮助各专业、各部门提前预留孔位,从而减少后期加工或返工的次数。

钢结构吊装安全技术交底_吊装交底钢结构安全技术措施_钢结构吊装安全技术交底范本

2.3 BIM施工规划

相比传统钢筋混凝土项目,钢结构项目通常需要考虑更多诸如汽车起重机的吊装位置、大型构件车辆的转弯半径、钢结构场址位置等问题,另外本项目现场作业范围较小。为避免开工后前期考虑不周的一些问题,利用BIM软件进行前期场地规划,规划模拟土方、主体、装修三个阶段的现场布置。

基于规划好的现场布置模型,进行规范考察、行车分析、施工模拟、使用统计,分析变更以满足现场施工要求,控制现场临时设施成本,并进一步进行重大大型机械动态仿真,如塔群施工模拟等。

通过模拟,可以观察到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安全措施,而且各阶段生成的三维模型和平面图可以生成相应的效果图,用于现场技术交底,使现场沟通和管理更加便捷有效,方案更加合理。

吊装交底钢结构安全技术措施_钢结构吊装安全技术交底范本_钢结构吊装安全技术交底

3 总体效益分析比较

从项目实际应用效果来看,针对项目重点、难点,依托BIM的模块化功能进行分块技术支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实现了模块间信息、模型的互通。相较于传统的信息对接,BIM技术的信息交互功能和三维可视化功能,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信息沟通中不同专业带来的认知偏差问题。另外,多专业BIM模型的交互可以发现更多的潜在问题,从而进一步保障施工现场的安全,以及质量、施工进度的控制,以及复杂节点吊装、安装的模拟,实现数据可视化、工程信息实时共享、成本节约。

另一方面可以看出,由于专业性质和要求不同,各个专业的BIM模型需要分别建立。如果BIM技术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管控,对模型的精度要求会非常高,完成模型所需的时间也会比较长。而且由于项目规模较大,在整合和计算所有模型时,对计算机性能的要求也非常苛刻。因此,与传统施工方式相比,项目前期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精力。

4。结论

吊装交底钢结构安全技术措施_钢结构吊装安全技术交底范本_钢结构吊装安全技术交底

目前,随着BIM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建筑领域的不断深入应用,BIM技术能够针对各类工程特点,尤其是钢结构工程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不仅可以在项目前期设计时发现后续施工中易出现的不良问题,并及时规避,还可以利用BIM技术快速解决施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减少对施工整体进度的影响。但其整体投入较传统施工增加不少,如果项目规模较小,或者项目难度较低钢结构吊装安全技术交底,现有的施工技术就能很好解决,不需要高精度、多模块的BIM建模设计和计算分析,针对钢结构项目一定的技术难度即可进行单一模块的BIM应用。总体来说,BIM技术在钢结构工程中的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施工过程中,不仅可以促进团队沟通,鼓励各工种协同工作,还可以提高项目的生产效率,在一定程度上节省成本,缩短工期。

摘自《建筑技术》2023年5月 徐梦雨、王爱源、王旭、裴玉超

◎本微信公众号刊发的所有原创文章版权均归《建筑技术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必须注明原始出处。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热播视讯

推荐视频

    Copyright © 2017-2021  二手钢结构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ESTOON 鄂ICP备2025106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