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何可、吴文兵 摄
武汉中央文化区秀场馆、南京德基世贸中心、杭州国际博览中心、淮南孔里淮河大桥……这些地标建筑背后,都有一家安徽企业——安徽宏路钢结构(集团)有限公司。
16年前,投资近亿元的钢结构生产基地在双峰经济开发区建成,当年9月,安徽宏路钢结构股份有限公司正式上市。16年后,公司已拥有合肥、涡阳、金寨、南川、重庆、湖北团风等多个生产基地,预计今年年底,公司厂区面积将达到240万平方米,产能将达到300万吨。
面对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市场需求不足的逆境,鸿路钢构调整传统主营业务结构,做强做优加工制造,转型升级,发展绿色建筑、智能制造,“构筑”绿色未来,成为行业“单项冠军”。
产能过剩:应止步不前还是加速转型?
——“坚持、永不放弃”,坚定坚持“专业+智能”,从钢结构制造商到绿色建筑整体运营商
盛夏时节,记者来到位于合肥市双凤经济开发区的鸿路钢结构综合生产基地。
比天气更热的是这里的生产线。“工人们都在加班加点,很多项目都在等产品。”安徽宏路钢结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国胜说。
“在这条生产线上,钢板需要经过火焰切割、钢板预弯、钢管成型、接缝预焊、钢管内焊、精整、矫直等严格工序,才能生产出合格优质的钢管,产品广泛应用于压力管道、城市供水、建筑钢结构、机械制辊等行业。”7月16日,一股热浪来到JCOE(直缝双面埋弧焊管)制管厂区。厂长杜金明告诉记者,“JCOE制管线是第六代制管线,整条线的生产效率比上一代产品提高了30%。”
不少钢结构企业在经济新常态下面临产能过剩、市场需求不足的问题,但这里的生产线却一直忙碌,产品供不应求。该公司2017年年报数据显示,去年实现营业收入50.328亿元,同比增长38.98%;利润总额2.8239亿元,同比增长40.63%。
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是公司加快转型升级的坚定步伐。
安徽宏路钢结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尚小波表示,公司一方面向专业化制造转变,利用生产基地高度集中的优势,在原有产品基础上实现更加细分的构件专业化制造;另一方面向智能制造转变,引进3000余台机器人工作站,实现焊接、装配、切割、下料等关键工序的智能制造。
在生产基地的智能工厂里,记者看到,除了少数部位仍需人工操作外,工人只需负责设备、物料配置,操作监控系统即可,这里的大部分工作都由机器人完成。“智能焊接机器人设备在装配式建筑方管柱制造等领域已成功投入生产。智能制造不仅减少了人力,还提高了效率和准确性。”宏路钢构品牌经理班欢欢介绍道。
如今,宏路钢构主营业务涵盖钢结构制造与销售、新型建筑材料生产与销售、钢结构工程专业承包、智能立体车库生产与销售、钢结构装配式建筑总承包五大类。公司是国内首批钢结构总承包企业、国内首批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城建企业,参与编制我国第一部装配式钢结构住宅标准,拥有近300项专利,拥有雄厚的技术研发和装备制造能力。
“通过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强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鸿路钢构将从单纯的钢结构制造商转型为城市低碳绿色建筑的整体运营商。”尚小波说。
面对重重困难,我们应该退缩还是主动出击?
——“最美的风景在山顶”,致力于“创新+绿色”,从“现场施工”升级为“工厂智造”
企业如何转型成为绿色建筑运营商?宏路钢构负责人带记者来到合肥生产基地的“低碳装配式住宅园区”。
园区内,几栋设计精美的别墅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这些别墅与其他地方的别墅不同,是一种装配式绿色住宅。“这栋别墅面积252平方米,售价42.8万元”,班欢欢介绍。让人难以想象的是,整栋房子仅用了16天就建成了。
这样的建筑,并不只存在于企业的“展厅”里。在长丰县左店乡董红岩园美丽村建设中,四排定制房工期仅30天,目前村民已入住;在金寨县瑞祥小区产权楼建设中,现场施工期仅30天;海南长寿乡旅游度假村项目工期40天……宏路钢构的装配式绿色住宅已经从设计图纸上走下来,运用到各类建筑中。
去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通知》,要求到2020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重要达到15%重庆鸿路空间钢结构有限公司,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重要达到30%。近年来我省装配式建筑呈现平稳健康的发展态势,对钢结构企业新旧动能转换具有重要意义。
面对装配式建筑广阔的市场前景,宏路钢构不仅专注主业,还主动出击市场。2015年重庆鸿路空间钢结构有限公司,宏路钢构中标蚌埠市大禹家园公租房试点项目设计施工一体化项目施工总承包。该项目是我省首个“装配式钢结构”保障性住房项目,采用公司自主研发的装配式高层钢结构住宅成套技术,可实现标准化设计、模块化生产、装配式施工、一体化装修。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没有建筑垃圾的堆积,也没有水泥搅拌机的刺耳噪音,施工过程便捷,节省人力。预制好的模块部件通过起重机吊运到施工现场,像搭积木一样进行安装。
从“现场施工”到“工厂智造”,工厂流水线生产、现场组装,这些看似简单的拼接、组装工序其实并不简单,既有技术难度,也有市场推广问题。通过反复实验,宏路钢构如今已经自主研发出第三代钢结构住宅体系。
王国胜告诉记者,公司还推出了电商平台,致力于打造“互联网+建筑”住宅产品。消费者可以通过互联网定制房屋,自主选择户型、户型风格、装修风格、家居摆设等。“推行‘互联网+建筑’,真正让客户自主下单,根据自己的需求参与设计属于自己的房子,实现房子像汽车一样造,房子像汽车一样卖。”王国胜说。
竞争激烈,是安于现状,还是逆流而上?
——“乘风破浪必有回头路”,拓展“产品+服务”,从不完整的产业链到一站式的产品超市。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成为行业青睐的“新宠”。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宏路钢结构为何能脱颖而出?
走访中,不少企业高层不断强调“提前准备”。怎么准备?唯有延伸产业链、丰富产品线,确立成本、产品优势,才能从容应对市场竞争。
在蚌埠市大禹花园公租房试点项目中,从主体钢结构到墙板、集成装饰板、节能门窗等所有产品,均由鸿路钢架“工厂化制造”。大禹花园采用主体框架支撑结构,钢梁及支撑均采用热轧H型钢,梁柱节点根据受力及施工要求设计为隔板贯通式节点,现场采用全高强螺栓连接,现场组装。从框架、楼板、围护结构到零部件,全部由工厂智能化加工制造、模块化生产。
据了解,宏路钢构是国内钢结构品种最齐全的生产企业之一,在装备钢结构、建筑重型钢结构、桥梁钢结构、空间钢结构、智能立体车库等领域拥有强大的制造能力,拥有国内钢结构行业最齐全的配套体系产品线,涵盖主体结构、墙板、楼面板、屋面板、装饰集成板、节能门窗等6大系列30余种产品。
“通过完善钢结构及围护系统相关各类产品,充分发挥公司各产品之间的相互协同作用,实现‘打造钢结构及其配套产品一站式采购精品超市’的经营战略,确立公司的产品竞争优势。”尚小波说。
除了丰富自身产品线,鸿路钢构还有效介入上下游产业,实现全产业链渗透,不断发现新的战略支点。
王国胜告诉记者,直缝埋弧焊管车间、高频焊管制造车间、开平剪车间、焊丝制造车间、多面管制造车间、U型肋条制造车间等,都是同行业大部分企业需要从外部采购的半成品或者辅助材料,但公司可以自行生产这些产品,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此外,公司不断将产业链向下延伸,将产业延伸到应用终端,如针对性开发钢结构住宅样板、投资建设标准化厂房样板等。
采访中,尚小波反复强调创新的重要意义。鸿路钢构在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视技术研发能力的提升和人才的培养,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尚小波表示,未来公司将重点在“一体化预制高层钢结构住宅成套技术”、“高端智能车库出入口技术”、“预制低层住宅一体化技术”等方面的改进和完善,利用领先的技术优势抢占市场,为公司可持续发展增加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