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备安装时应检查并确认基础周围的施工环境。
混凝土基础承载面应预留一定的垫块高度或二次灌浆层高度。对于中小型机械设备,预留30~50mm;对于大型机械设备,预留50~70mm。
基础刚度、强度、稳定性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有下沉、倾斜。
初次灌浆、二次灌浆、试块取样、混凝土养护应由专业人员进行。
地脚螺栓、螺母和垫圈应与机械设备相适应,并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和设计文件的要求。
机械设备就位后,应放置平稳,防止变形。对于重心较高的机械设备,应采取措施,防止机械设备晃动或倾斜。
调平、找正基准面和测量点的选择,应以最能保证机器设备工作精度的主要表面为依据,并注意保护。
显成效
机械设备就位前,应根据施工图及有关建筑物的轴线、标高线,标出安装基准线。
互相连接、联结或排列的设备应具有共同的安装参考线。
平面安装基准线与基础实际轴线或厂房墙(柱)实际轴线的允许偏差为20mm。
带垫安装
垫片组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地脚螺栓两侧各放置一组垫片,垫片应紧靠地脚螺栓,当地脚螺栓间距小于300mm时,在地脚螺栓同一侧放置一组垫片。
2、相邻两垫铁组之间的距离可根据机器重量、底座结构型式、载荷分布等具体情况确定,最好为500~1000mm;
3、带锚板的锚栓两侧的垫片组,应分别放置在预留孔的两侧。
垫圈表面平整,无氧化皮、飞边等。斜垫圈斜面粗糙度不得大于Ra12.5um,坡度宜为1:20~1:10。对于重心较高或振动较大的机械设备,坡度以1:20为宜。
每组垫片的最小面积应满足混凝土基础的强度要求。
斜垫圈应成对使用,与平垫圈组成垫圈组时,垫圈数量应为三个(即一个平垫圈、两个斜垫圈),最多不超过五个。薄垫圈厚度不小于2mm,应位于斜垫圈与厚平垫圈之间。斜垫圈可与同尺寸或大一号的平垫圈配合使用。垫圈组高度以30~70mm为宜。
垫片直接放置在基础上,应摆放整齐、稳固、接触良好,接触面积不小于50%。 平垫片顶面水平度允许偏差为2mm/m,每组垫片顶面标高应与机器底面设计安装标高一致。
机械设备调平后,垫片组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各垫片组应摆放整齐、稳定、接触良好并露出底座10~30mm;
2、地脚螺栓两侧每个垫圈伸入机器底座底面的长度应超过机器地脚螺栓孔的中心;
3、当机座底面与垫铁接触宽度不够时,应将垫铁组放置在能保证机座位于垫铁组承压面中间的位置;
4、成对斜垫圈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总长度的3/4,且其中心线的倾斜角不应大于3°。
机器调平并用垫片对准后,应按如下方式检查垫片组:
1.用0.25kg或0.5kg的锤子检查垫片组的紧固程度。不应有松动。
2、用0.05mm塞尺检查垫片之间、垫片与底座底面之间的间隙,在垫片同一截面处从两侧插入的间隙总长度不得超过垫片长度(宽度)的1/3。
垫片组经检查合格后,应在垫片组两侧进行层间定位焊,垫片与机座之间不允许焊接。
金属结构上安装的机械设备调平后,应采用点焊将垫片牢固地焊接在金属结构上。
无需垫片安装
采用无收缩灌浆材料或环氧树脂进行二次灌浆的机械设备,应采用无垫块安装。
机器无垫片安装时,应根据机器的质量和底座的结构确定临时垫片、小千斤顶或调整螺钉的位置和数量。
当机器底座未安装调节螺钉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1、支撑调整螺杆的支撑板就位后,其顶面水平度允许偏差为2mm/m,与基础的接触面积不小于50%。相邻支撑板顶面标高偏差应小于正负2mm;
2、调节螺钉支撑板的厚度应大于螺钉的直径;
3、作为永久支撑的调节螺钉伸出机器底座的长度应小于螺栓直径。
二次灌浆前应对调节螺钉和临时垫圈采取防护措施,防止调节螺钉和临时垫圈受到二次灌浆材料的污染。
当二次灌浆层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时,允许松开临时垫块、小千斤顶或顶丝,拆除临时支撑,重新测量平整度,填补空隙。
锚栓
预留孔内锚栓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地脚螺栓的裸杆部分应无油污或氧化皮,螺纹部分应涂少量油脂;
2、锚栓在预留孔内应垂直钢结构地脚螺栓拉拔试验,其允许垂直度偏差不大于锚栓长度的1/100mm;
3、锚栓不应接触孔底,锚栓任何部分与孔壁的距离不应小于15mm;
4、拧紧螺母后,螺栓应露出螺母,露出的长度为2~4个螺距;
5、螺母与垫圈之间、垫圈与底座之间应接触良好。
当预留孔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时,应拧紧地脚螺栓,拧紧力应均匀。
贯穿式锚栓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地脚螺栓的裸杆部分及锚板应涂刷防锈漆;
2.采用螺母支撑的钢锚板,应将锚板与螺母采用点焊固定或采取其他防松措施;
3、锚板与锚栓直接焊接时,角焊缝高度不应小于螺钉直径的1/2。
预埋锚栓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地脚螺栓的坐标及对应尺寸应符合施工图要求;
2、地脚螺栓露出基础部分应垂直钢结构地脚螺栓拉拔试验,机座插入地脚螺栓孔后应留有调整余量,各地脚螺栓不应卡死。
化学锚栓应符合下列要求:
1、化学胶粘剂应在有效期内,锚栓锚固后应进行同等条件下的拉拔试验,试验结果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
2、锚栓表面应无油污或氧化皮,与化学胶粘剂接触的表面应有防剥离措施;
3、锚孔应清洁、无灰尘、无水,钻孔深度、锚杆插入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安装在金属结构基础上的机械设备地脚螺栓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地脚螺栓应采用双头螺栓,每个地脚螺栓应按标准配上螺母和垫圈,对于振动较大的机器设备应加锁紧螺母或双螺母。
2、型钢端部安装的垫圈应为调平垫圈,地脚螺栓拧紧后应垂直。
定位、调平和对齐
机械设备吊装到位前,应确认地基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并检查基础沉降、定位布置等是否符合安装要求。
机械设备所安装的定位基准面、线、点相对于安装基准线的平面位置和标高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如与其他设备无机械连接,平面位置允许偏差为10mm,标高允许偏差为-10~+20mm;如与其他设备有机械连接,平面位置允许偏差为2mm,标高允许偏差为-1mm。
机械设备调平找正时,安装基准测量点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规定。产品技术文件未规定的,应从下列位置中选择:
1.机床主体上的主要加工面为水平或垂直方向;
2.支撑滑动部分的导向面;
3.旋转部件的轴颈或外露轴的表面;
4、联轴器的端面及外周面;
5.机器加工的表面精度高。
机械设备的安装水平允许偏差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安装多套相互连接、联动或排列的设备时,应统一安装基准线:
2、确定的测量基准面的位置应固定,其表面粗糙度应满足水平测量仪器的精度要求;
3、机器设备调平找正后,其水平水平度允许偏差为0.1mm/m,垂直水平度允许偏差为0.05mm/m;
4、测量机械设备的水平度时,地脚(支撑)螺栓应按规定力矩拧紧;
5、施工过程中应保护好参照面,不得碰伤、损坏。施工后,对裸露的参照面应做防腐处理。
用重锤水平拉钢丝测量直线度、平行度、同轴度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建议采用直径0.35~0.5mm的整根钢丝;
2、两端应在同一标高处用滑轮支撑。
注浆
一次灌浆工作应在机械设备初步调平找正后进行,二次灌浆工作应在隐蔽工程验收合格、机械设备最终调平找正后24小时内进行。
锚栓灌浆前应将预留锚栓孔内的杂物、积水清理干净;灌浆时锚栓不得歪斜,不得使机械设备发生位移。
锚栓孔灌浆时,如产品技术文件无要求,则应满足下列要求:
1、锚板应与基础底面平行、紧密接触,保证砂浆不流出,锚栓垂直;
2、填砂应干燥。
与二次灌浆层接触的基面应清洁、无油脂。
二次灌浆层高度宜为30~70mm。
采用水泥基灌浆材料时,二次灌浆基础表面应用水冲洗干净,并保持湿润至少2小时,灌浆前1小时应将积水吸干;采用树脂基灌浆材料时,缓凝土表面应保持干燥。环境温度低于5℃时,灌浆层应采取保温或防冻措施。
外模板应在二次灌浆前安装,基层外缘距灌浆层外缘距离不应小于60mm,垫铁上表面距灌浆层上表面最小距离不应小于10mm。
二次灌浆层灌浆施工应连续进行,不得分批进行。
锚栓预留孔及二次灌浆层所用材料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其等级应高于基础混凝土等级一个级别,灌浆所用混凝土及水泥砂浆的配合比应符合要求。
采用无收缩混凝土或微膨胀混凝土进行二次灌浆时,施工前应对原材料进行复验、配合比试验,灌浆材料检验、灌浆试块留置应符合有关要求。
现场配制的灌浆材料灌浆后应按规定进行养护。
机械设备底座或底座腔内灌浆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和设计文件的要求。
转子轴对中
采用无垫圈联轴器时两轴的对中应符合下列要求:
1.转子轴应采用双量规对中法或多量规对中法进行对中;
2、仪表的量程、准确度等级应满足定心、对中要求;
3、台架刚度应满足产品技术文件的要求;
4、两轴应同步旋转,并考虑轴向运动的影响。
用间隔轴调整联轴器两轴的同心度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满足无间隔的要求;
2.可采用单量规法对中转子轴;
3、计算调整量时,应考虑调心架自身挠度对标距值的影响。
转子轴的对中、同心度测量和平面测量可采用激光对中进行,并应满足以下要求:
1、激光发生器、探测器等测量系统部件的安装应稳定;
2、预置输入显示的基本参数应符合机床技术文件的要求;
3.转子轴应采用三点法(0°、90°、270°)对中。如果机器转子转动受限,不能旋转180°,则可采用任意三点法对中。轴旋转角度应至少为20°的2倍。
4、读数前,进行粗略调整,确保激光束完全进入目标区域;
5、应先调整垂直位移,再调整水平位移,并保证激光束始终完全进入目标区域;
6.对位过程中,应避免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