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础定位轴线和支撑面标高超差。
基础定位轴线和支撑钢筒标高超过规范中允许偏差值。 原因包括:基础测量控制网、基础测量放样、高程测定等误差和偏差。 基础模板支撑不牢,混凝土浇筑过高,混凝土受到振动和冲击,导致模板移位,造成基线偏差。 或者如果使用钢尺、经纬仪、水平仪未经校准,也会出现误差。 或者施工图看错、轴线错误、工作没有严格检查等。 或者基础支撑面未进行二次抹灰找平,混凝土出现收缩下沉。 或对预埋钢板(或支撑)等未采取固定措施,由于基础定位轴线与支撑面超差,导致立柱安装轴线与支撑标高超差,影响整个结构安装工程的质量。
预防
(1)基础测量控制网、基础测量放线、水准测量所使用的仪器、量具的精度应准确。 使用前必须经计量部门检查或验证。 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调整,防止失误或累积误差,导致轴损坏。 且标高超出允许偏差。
(2)基础模板支撑必须牢固,并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浇筑混凝土并振捣时,要防止其撞击模板而产生位移。 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定期用量具或吊线检查定位轴线和标高。 若发现偏差,应停止浇注和振捣,加固调整后才能继续。 混凝土终凝前,基础混凝土表面应抹灰、找平两次。 预埋钢板或支架的标高和水平应校正两次,并保证底部混凝土密实。 基础支撑柱钢板或支架上应安装必要的固定装置,以保证正确的位置和标高。
(3)基础纵横轴线与柱钢板或支撑面的标高、水平超差时,应根据偏差程度采取措施处理。 偏差不严重时,可通过立柱安装时移位立柱底座、扩孔、填充垫板等方法解决。 偏差严重且无法调整的,应会同有关部门研究确定可行的修正方案后再进行。
基础地脚螺栓螺纹损坏,立柱安装时螺母无法拧紧。 螺栓螺纹损坏的原因有:地脚螺栓在运输、装箱、拆箱过程中受到冲击,或存放不当,导致螺纹严重腐蚀。 或者埋设后未采取防护措施,导致螺栓被氧化皮损坏。 或者现场用螺栓当导电中性线电焊,螺纹被电弧烧伤。 或者使用螺栓作为牵引绳张力的绑扎点。 由于螺栓螺纹损坏,无法拧入螺母来紧固钢柱等构件,影响结构力的传递和稳定性。
预防
(1)地脚螺栓运输、装卸时,应先用工业凡士林保护螺纹,然后用塑料薄膜包裹、捆扎,防止螺纹损伤和腐蚀。 并应单独存放,不得与其他零部件混放,以免碰撞损坏螺纹。
(2)地脚螺栓埋设后,不得作为弯曲加工的支点或电焊机的零线钢结构基础设计,或作为拉力的结合点。 吊装构件时,应正确操作,防止水平侧向冲击力损坏螺纹。
(3)如果螺栓的螺纹损坏,可采用以下处理方法:当损坏的螺纹长度不超过其有效长度时,可用钢锉修整螺纹,直至能拧紧螺母为止。顺利进入。 当地脚螺栓的螺纹长度损坏并超过规定的有效长度时,可采用气割的方法,将原有螺纹段的长度剪掉; 然后用与原螺栓相同的材料和规格,将一端加工成螺纹,固定在对接端上。 将头段制成30°-45°坡口并下端对焊后,在接头处插入相应直径、规格、长度的钢套管进行焊接加固。 加固和加套管加固后,螺栓直径会大于底板孔径,可通过适当扩大柱底板直径来解决。
3、柱基浆垫设置不符合要求。
柱底浆垫随意设置,标高、水平度、位置不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原因有:铺设垫板前基础表面未处理、找平,使垫板不能顺利受力,表面凹凸不平,高度不一; 垫板未按受力要求合理布置钢结构基础设计,造成底座、垫板、基础不能承受均匀压力,造成座浆下沉不均匀,标高、水平度达不到要求。 开式背板设置不符合要求,不能达到均匀荷载传递的功能,会降低柱的受力性能,影响上部结构的稳定性。
预防
(1)为了使垫板组能顺利地将力传递至基础,垫板应与基础灌浆紧密结合。 不平整的基础表面需要凿平。
(2)焊盘的位置和分布要正确。 一般根据钢柱底板的受力面积,应布置在钢板的中心以及地脚螺栓两侧或靠近两侧的受力集中区域,以便底板和垫板是底板和基础起到综合承受压力载荷的作用,共同均匀地受力,避免地脚螺栓拧紧受力时底板局部偏斜、受力集中或变形。
(3)直接承受载荷的垫板面积应满足应力要求并经计算确定。 面积不宜太大或太小。 如果太大,就会造成浪费。 如果太小,容易造成基础局部集中超载,影响基础整体受力均匀。 垫板厚度一般采用4~25mm范围,每组不超过3块。 座浆垫板有厚度为10~12mm的钢板,垫板长度为100~300mm,宽度为50~120mm。 凝结砂浆时,采用强度不低于30Mpa的无收缩水泥砂浆。 由于钢柱的安装主要依靠垫板来调整标高和水平,因此在灌浆时需要找准标高和水平。 允许偏差应符合规定,并加强监督。 垫板灌浆前,应清除垫板表面的锈迹、油污及加工毛刺,以便灌浆、灌浆时能与混凝土牢固结合; 灌浆后的垫板组露出基板边缘外侧的长度约为10~20mm。
4、钢桁架安装允许偏差见表
注:项目中的尺寸单位为毫米。
5、焊缝外观检验的允许偏差或质量标准
注:对于焊缝的无损检测,对于设计要求全焊透的焊缝,内部缺陷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一级焊缝应进行100%检验,其合格等级应达到现行国家标准《钢焊缝手动超声波探伤方法及质量分级方法》(GB 11345)B级检验的二级及以上。 ;
(2)二次焊缝应进行抽查,抽查比例不应低于20%。 资质等级应为现行国家标准《钢焊缝手动超声波探伤方法及质量分级方法》(GB 11345)B级检验的Ⅲ级及Ⅲ级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