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钢结构专家陈绍蕃教授:一生踏实工作,桃李满天下

   日期:2024-06-1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浏览:351    
核心提示:为缅怀先贤,今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全国人大代表,钢结构领军人物——陈绍蕃教授的精彩一生。他始终关注钢结构事业的发展和学校学科建设,将毕生精力奉献于我国结构工程教育和科研事业,用不平凡的一生实践了崇高的理想。

2017年3月21日,著名结构工程专家、教育家、我国钢结构行业的主要奠基人和先驱者、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陈少帆教授因病去世,享年99岁。

陈少凡教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仁慈宽厚,淡泊名利,从教六十余载,堪称楷模,学生遍布海内外。今年是陈少凡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也是我国新版钢结构设计规范颁布实施之年。为了纪念前辈,今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全国人大代表、钢结构领军人物陈少凡教授的精彩一生。

“我这一生,只做过一些踏实的工作,庆幸自己选择了一条对的路,一生无怨无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著名结构工程专家、教育家、中国钢结构行业先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陈少帆先生在回首往事时由衷地说。

陈少藩教授1919年2月2日出生于北京。1940年毕业于上海中法工学院土木工程系西安钢结构设计公司,1943年获重庆国立中央大学结构工程系硕士学位。1941年在綦江引淮委员会从事水利工程结构设计;1943年至1945年在重庆中国桥梁公司从事桥梁工程设计;1945年至1946年在美国芝加哥西北铁路公司实习;1946年至1949年在中国桥梁公司上海分公司任副工程师。1950年转入教学、科研岗位西安钢结构设计公司,任东北工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198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首批博士生导师。 曾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四、五届理事;中国钢结构协会常务理事;中国金属学会荣誉理事、美国结构稳定性研究学会终身理事;第五届陕西省人大代表,第六、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民主同盟第四届中央候补委员,第五、六届中央委员。

陈少凡教授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德高望重、名声显赫,在我国钢结构领域早已声名远扬。但他受人敬仰的原因,不限于他极其辉煌的履历,还有他那颗爱国的心。1945年,研究生毕业一年后,陈少凡被派往美国实习桥梁工程。一年后,他毅然回国,受聘于上海中国桥梁公司,从事铁路桥梁的设计与修复工作。1948年,风雨飘摇的国民政府相继强迫大批学者专家逃亡台湾。陈少凡的父亲决定举家迁往台湾,但陈少凡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留下来。

国家建设的需要,人生的抱负。1950年,他被东北工学院聘用,开始了钢结构研究和教学生涯,从此与钢结构行业结下了不解之缘。1956年,他随东北工学院建筑系来到古城西安,成为西安建筑工程学院(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首批创业者之一。他密切关注国际钢结构研究的发展动态,深入施工现场,现场考察钢结构工程,收集第一手资料。他很快以敏锐的洞察力、开阔的视野、扎实的理论功底、丰富的实践经验从一大批中青年学者中脱颖而出,成为我国钢结构研究领域的“三大才子”之一。他精通英语、法语,能阅读俄文、德文的专业书籍和文献,在国际权威学术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 其研究成果和学术水平得到国际学术界和组织的广泛认可,多次当选为国际钢结构会议科学委员会委员。

陈少帆教授几十年来在钢结构稳定性基础理论和设计规范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在结构工程界享有盛誉,是我国第一部、现行钢结构规范的主要起草人。他编写了我国第一部钢结构领域研究生教材《钢结构设计原理》,入选全国“百部优秀研究生教材”,他编写的本科教材一直是国内高校钢结构课程的首选教材。他是1992年出版的国际钢结构稳定性巨著《金属结构稳定性——世界观》的中方协调人,也是国际权威学术组织——结构稳定性研究学会(SSRC)在中国的唯一终身会员。陈少帆教授学识渊博、谦逊有礼、德高望重,深受学生和业界爱戴,培养了我国第一批钢结构领域博士生。 陈少帆教授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冶金工业部劳动模范、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中国钢结构终身成就奖等荣誉。

陈少帆教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仁慈宽厚,淡泊名利,从教六十余载,堪称楷模,弟子遍布海内外。他一生追求科学真理,学术造诣深厚,年近百岁仍坚持从事科研工作,孜孜不倦著述,硕果累累。他始终关注钢结构行业发展和学校学科建设,为我国结构工程教育和科研事业奉献一生,用不平凡的一生践行着自己的崇高理想。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热播视讯

推荐视频

    Copyright © 2017-2021  二手钢结构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ESTOON 鄂ICP备2025106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