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报记者徐超杭州报道
9月4日晚间长江精工钢结构集团,绍兴“精工集团”旗下上市公司长江精工钢结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精工钢结构”,600496.SH)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控股股东精工控股通知,精工控股股东之一中建信托控股集团与另一股东上海万荣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中建信托受让上海万荣持有的精工控股10%股权。转让后,中建信托持有精工控股54.10%的股权,成为精工控股的控股股东。这意味着中建信托间接收购精工钢结构。
自7月份以来,绍兴精功集团陷入资金困境,引发市场各方高度关注。此时,精功钢构大股东精功控股的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有分析认为,这或许意味着精功集团旗下各公司的命运开始出现分化,或将成为精功集团突围的重要节点。
这个“精工细作”和那个“精细工作”不一样
一位熟悉精功集团的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除了绍兴精功集团,还有一个“精功集团”,全称“精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绍兴当地人习惯称精功集团为“大精功”,即功夫里的“功”,称精功控股为“小精功”,即工里的“功”。精功钢构则是“小精功”旗下的上市公司。
如今,“小精工”的实际控制人已由精功集团董事长金良顺变为建银信托控股集团、精工控股集团董事长方朝阳。
具体变化如下:
精功控股股权结构变更后:中建信托持有精功控股股份由44.1%增至54.1%,精功集团持股比例保持不变,仍持有精功控股45.9%。方朝阳为中建信托实际控制人。
7月份以来,精功集团因债务违约消息引发市场关注,旗下三家上市公司精功科技、会稽山、精功钢构股价受挫。虽然精功集团持有的精功科技、会稽山股份多次遭司法冻结,但精功钢构质押的6.65亿股股份并未受到冻结事件影响。
虽然二者都被外界视为“精工集团”,但二者的情况却大不相同,这是因为精工钢构与精工集团的历史渊源与其他两家上市公司不同。
《华夏时报》记者从一位知情人士处获悉,大精工、小精工两家公司实际上一直是不同人管理,大精工董事长一直是金良顺,小精工董事长一直是方朝阳。大精工在小精工的持股比例,与方朝阳控制的中国建设银行的持股比例十分接近。
进一步梳理股权关系可知,精工集团并非精工钢构的直接股东,而是公司控股股东精工控股的大股东。精工控股由精工集团(45.9%)、中建信托控股集团(44.1%)和万融投资(10%)三方控股。精工控股合计持有精工钢构36.7%的股份(见图)。这也是此次危机以来,精工钢构相应股份未被司法部门冻结的原因。
精工钢构此前公告显示,除两家精工股份之间存在股权关系外,精工钢构未在资金方面为精工集团及其子公司提供任何形式的担保;与精工集团在业务合作方面不存在关联关系;精工集团亦未向精工控股及精工钢构派驻高管人员。
第二大股东被动晋升或将带来“突破”
精功集团流动性危机涉及规模逾百亿元,自突发爆炸事件发生以来,给精功旗下企业带来重大冲击,相关利益者马不停蹄寻找解决方案,市场极为关注其后续发展,是会像多数民营企业一样在危机后“全军覆没”,还是有办法破除危机、实现各方利益最大化?
据绍兴当地官媒此前报道,作为当地经济的支柱,大精工金融危机爆发后,债权人利益如何维护、数万员工生计如何保障、优势产业如何发展、地方经济金融生态如何维系成为当地政府最头疼的问题。从政府角度看,此次危机中被动从幕后走到台前的实际控制人——小精工第二大股东的变更,对稳定局势起到了明显的作用,也化解了当地政府的困境。
当地有人士认为,方朝阳正式出任精工钢构实际控制人,也是各方对解决市场困境、共创共赢的期待。这是一条窄路,因为没有太多选择;路虽窄,但可行,是走出漩涡、抵达光明的希望。
精工钢构相关负责人9月5日上午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期公司经营基本面良好,公司将努力降低外界影响长江精工钢结构集团,继续保持主营业务平稳发展。
上海财经大学特聘教授、资本市场金融与金融学专家宋文革博士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18年以来,资本市场出现了上市公司董监高多起犯罪、控制权转移频繁、破产频发等新特点。比如大股东的更替,以前被称为“被动更替”“暴力更替”或“和平演变”。但精工控股第二大股东在危机期间被动崛起成为大股东,或许可以算得上是最平稳的过渡方式,非常符合中国特色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对大小股东、债权人和所有利益相关者来说都是一个极好的解决方案。
宋文革认为,精工钢构作为精功控股的核心资产之一,基本面良好,强化业务链、供应链、价值链融合,进一步凸显对主业的聚焦,公司治理结构质量提升。在挺过股东债务危机冲击、实现稳健发展后,精功集团所持有的精功控股股权资产也将随之保值增值,即便在处置精功集团资产时,仍能实现持有这些资产价值最大化,因此对原大股东及精功集团债权人而言也是最有利的解决方案。
大精工陷入流动性危机,记者近日在绍兴市柯桥区精工钢结构管理总部大楼看到,设计人员、项目经理正忙碌于今年新承接的23.5亿元EPC项目,员工们似乎对债务危机并不太关注,丝毫没有危险就在身边的氛围。
“其实,无论是对地方政府、债权人还是金融机构,还是对精工控股来说,当前的关键是尽快克服股东债务危机带来的冲击波,保护好快速增长的主营业务。或许,精工钢构实际控制人的变更,可能成为突破这场危机的重要里程碑。”宋文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