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最大的市场是重型钢结构、轻型钢结构、空间钢结构。
设备结构
设备钢结构市场需求的主要驱动力是节能减排带来的特高压输电铁塔、风电铁塔建设。
装备钢结构是重型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分支。 装备钢结构的发展速度与工业发展速度密切相关。
随着“新基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规模扩大,涉及钢结构需求的特高压建设、5G基站建设将为钢结构行业带来潜在增长需求。
建筑重型钢结构
重型钢结构市场需求的驱动因素主要是消费升级带来的购物中心、高层写字楼和钢结构住宅的建设。
“十四五”期间,我国城镇化建设将更好支撑城市公共建筑高层重型钢结构的需求。
截至2018年底,我国在建25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117栋。 在建超高层建筑主要集中在250~300m和300~400m,分别为48栋(41%)和54栋(46%)。 在建500m以上超高层建筑5栋。 超高层建筑所用材料以钢-混凝土混合结构为主,共有229栋(75%)。 高度超过250米的纯钢结构有17座,约占6%。
建筑轻钢结构
建筑轻钢结构主要用于轻工业厂房、钢结构住宅等。
2020年,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部署的九项重大任务中有两项涉及装配式钢结构住宅。
国外低层轻钢住宅体系已经比较成熟。 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已在低层住宅中广泛采用轻钢结构。 日本建造的钢结构建筑90%以上是5层以下的低层建筑。 在澳大利亚轻钢结构住宅的市场份额为15%,欧洲部分地区也采用排式钢结构住宅。
空间钢结构
空间钢结构和桥梁钢结构市场需求的驱动因素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机场航站楼、火车站、会展中心桥梁、高铁等建设。
空间钢结构主要应用于各种大型场馆,包括体育场馆、展览馆、会议厅、活动中心、机场航站楼、车站等大型公共建筑。 钢材由于重量轻、强度高、可塑性强,可以轻松实现大型连续空间结构和多样化设计,使钢结构在机场等场馆建设领域具有更显着的竞争优势。
桥梁钢结构
近年来,我国新建高铁大多采用高架设计钢结构新式立交桥,高架桥主体结构采用钢结构。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全国各大城市都开始了新一轮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建设大量的立交桥、高架桥、水桥、人行天桥和轨道交通。
高铁基建项目多采用钢结构高架桥作为路基,铁路基建投资将倾向于选择钢结构桥梁项目。
钢结构市场竞争格局
据中国钢结构协会统计,目前我国约有2500家钢结构企业。 与2012年的4000多家相比,企业数量明显减少。
从钢结构制造新增资质企业数量来看,2011年至2016年行业新增钢结构制造资质企业数量最高峰,每年以40多家以上的速度递增,最高峰为2016年。 2014年为63个,2016年后新增数量有所下降。
2019年,年产5万吨至10万吨钢结构企业数量再次大幅下降。 预计,随着钢结构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的完善,中小企业退出市场将进一步加速。 钢结构行业的强者有望继续壮大。 。
从龙头企业数量来看,2018年产量超过5万吨的企业仅有57家,2019年这一数字增加到83家,数量增幅明显,但在整体行业中占比仍然较低,钢铁结构行业仍然非常分散。
从企业类型来看,我国钢结构企业大致分为三类:
一是核心业务为建筑工程总承包,钢结构主要应用于大型央企系统内,如中建科技(中建钢构)、上海宝业等。
二是以钢结构产品制造和钢结构建筑工程承包为主业的民营企业,如宏路钢构、精工钢构、杭萧钢构等。
对应消费升级和产业转移理念的主要企业有精工钢构、杭萧钢构。 对应节能减排理念的主要企业有鸿路钢构。 对应基础设施建设概念的主要厂家有东南电网、精工钢构等。 等待。 具有产业链多环节优势的企业还包括富皇钢构、安徽建工等厂商。
三是中小型钢结构产品生产企业。
目前我国钢结构行业市场集中度较低。 从钢结构上市企业CR5的产量来看,2011年至2016年集中度逐年下降,2016年以来CR5产量集中度的提升主要来自于宏路钢构,而其他四家企业的集中度较高2019年并没有大幅增长,甚至略有下降。
钢结构:装配式建筑的主流形式
装配式建筑主要有三种结构形式,即装配式混凝土结构(PC)、装配式钢结构(PS)和装配式木结构。 其余少量装配式建筑采用混合结构。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成本相对较低。 我国装配式建筑中约2/3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装配式钢结构约占30%,木结构所占比例较小。
国家主要从两个层面推动钢结构建筑的发展。 一是推动建筑业全面转型升级,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调发展。 二是推进绿色建材、建筑垃圾减量化的生态环保路线。
2020年,住建部提出装配式建筑“1﹢3”标准化设计生产体系,即开始编制1项装配式房屋设计选型标准和3项主要构件及构件尺寸指南。 该系统将全面打通装配式建筑,可以有效解决装配式建筑标准化设计与标准化构件应用之间的衔接问题。
其中,钢结构行业《钢结构住宅主要构件尺寸导则》有望加速钢结构行业走向标准化、规模化、市场化。 通过全面提升设计单位和施工企业的工作效率,《指南》有望进一步降低装配式钢结构的施工成本,有助于持续扩大钢结构市场份额。
近期钢结构新式立交桥,浙江、江苏分别发布建筑行业相关文件,对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提出新要求。
其中,浙江要求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达到35%,钢结构占装配式建筑比重达到40%,建筑行业应用BIM/物联网/大数据,智慧工地覆盖为 100%。 江苏要求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开工建筑面积的50%,装配式装修占成品房的30%。
钢结构行业整体发展前景广阔,无论是制造型还是承包型钢结构企业凭借各自的优势都有较大的成长空间。
点击此处快速了解本周热门行业
商务合作 | 文章转载| 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