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18岁的关同贤考入北京理工大学,成为建国后第二批大学生。 毕业后,他进入交通部工作。 1992年上海振华重工钢结构,59岁的管同贤看到了我国港机领域发展的迫切需要和全球航运业的快速崛起。 他主动应聘,在浦东三个办事处创业,员工十几人,成为振华重工的掌门人。 原型。 凭借价格和售后优势,关同贤带领振华在成立当年就拿下了温哥华港的港口机械订单。
1994年,面对缺乏国际运输队伍的困境,管通贤决定让振华自建港口机械运输车队,按时到达交付,振华重工名扬海外。 如今,振华重工生产的港口机械已遍布全球95个国家,占据全球82%以上的市场份额。 连续18年位居全球第一,成为全球最大的港口机械制造企业。
与此同时,管同贤也把发展目标聚焦在海工装备制造上。 从大型起重船、铺管船,到龙门起重机、钻井平台,振华重工的产品屡次打破世界纪录。 2011年9月,振华重工完成了世界最大的单塔索钢结构桥梁旧金山湾大桥新东桥的建设,创造了行业奇迹。 洋山港四期项目中,振华重工制造的全球最大单体智能自动化码头、岸桥、轨道吊、自动化运输车也将投入使用,再次向“海洋智造”的目标迈进。中国”。
如今,八十多岁的关同贤仍然关注着中国海洋重工的发展。 “振华就是要让世界看到‘中国制造’的能力。” 从港口机械到海洋重工上海振华重工钢结构,管同贤不仅为振华重工指明了未来,也为我国海洋战略发展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