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钢结构设计-公众号关注我
来自中国建筑、中国建筑科技
6月18日
由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所属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承建
中建科技负责钢结构制造及安装
重庆在建最高建筑 458米
重庆陆海国际中心项目荣获金顶奖
世界高层建筑和城市人居委员会
海陆国际中心正式授牌
“重庆第一高楼”
中国建筑科技工作者用自己的行动
再次突破城市天际线
该项目主塔高458米,是重庆在建最高建筑。 该项目应用中建三局自主研发的“空中建筑机”技术,最快可实现四天一层的施工速度。 建成后将成为重庆发展陆海新通道、建设“一带一路”、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关键一环,代表又一个世界级商圈重庆卡。
— 01 —
“天是圆的,地是圆的”,对接焊缝长度比3座珠穆朗玛峰还长
该项目主体钢结构由西部最大的钢结构制造基地中建钢结构四川厂制造。 该项目钢结构用量约7万吨重庆的钢结构公司,对接焊缝总长度超过3万米,是珠穆朗玛峰高度的三倍多。 该项目H型钢梁均通过中建钢结构重型钢结构智能制造生产线加工,保证了构件的加工质量和供应效率。
主要承受外框架荷载的巨型圆柱柱,直径达2.8米,至少需要五个正常成年人手拉手才能握住。 为了在建筑立面上实现帆的形状,19层的巨型圆柱柱数量从18根增加到20根,截面也从圆形改为箱形。 该项目成立了专门的研究团队,开发分腿柱节点,创新性地集成了跨越五层结构、高17.3米、重330吨的完整分腿柱,成功解决了数量转换问题。的巨型柱子。
该项目重点研究圆转盒节点,即圆方节点的设计与加工技术。 它使用空间建模方法进行分析,并将节点的核心区域分割为四个面板。 通过对面板的分析,确定下一步可行的步骤。 材料和压制路线,最后组装和焊接实现平滑过渡。
—02—
精益求精,追求每一个细节的完美
项目精确控制物料、零部件的到达时间,以及各类物流车辆及相应零部件的具体数量。 采用“点菜”生产和运输模式,严格控制材料和零部件的“输入和输出”平衡。 实现“材料不堆积、成本积压少、元件堆积少、堆场多流通”。 该项目充分利用公司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系统,实时掌控项目走向,保证项目平均6天一层的施工进度。
针对现场高空作业和焊接火灾的特点,项目重点开展防坠落、消防专项管理,实行网格化管理,落实现场管理人员日常跟踪操作,始终维护安全和消防安全。零事故,荣获中建西南地区指挥部颁发的“安全班组”称号。
—03—
因地制宜,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项目协办了2019年重庆质量安全综合智能制造观摩会和2021年全国建筑业观摩会,充分展示了中建钢构的智能建造技术和企业品牌形象。 项目荣获重庆市重点建设工程劳动竞赛先进集体、化龙桥区域共建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2020年8月,重庆遭遇“百年一遇”洪水。 项目组争做抗洪抢险志愿者,积极参与化龙桥街道抗洪抢险行动,帮助群众紧急转移生活生产物资重庆的钢结构公司,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04—
屡次报道,擦亮中建钢构金字招牌
该项目曾被中央电视台《强国建设》纪录片专题报道。 该片以“探索建筑工程奇迹”为主线,聚焦重庆陆海国际中心的钢结构制造及安装施工。
封顶前夕,该项目被重庆市人民政府网、中国新闻网等媒体报道,再次擦亮了该项目的宣传品牌。
重庆陆海国际中心位于重庆国际商务区,总投资约90亿元,高度458.2米,总建筑面积约52万平方米,相当于近73个标准足球场。 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重庆发展陆海新通道、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总部基地、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关键一环。 它将是一座集商业、休闲、酒店、办公于一体的高端商务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