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区开始成为视频平台的“必争之地”。
最近,抖音发布了“砥砺计划”,宣布要聚焦自然科普、前沿科技、人文社科、名校名课这四大创作方向,投入专项流量持续激励优质内容,还将通过作者成长、创作变现、出版计划这三大作者服务专项体系,全年深度服务1000位优质作者。
(图源:央广网)
这表明,抖音从中长视频知识赛道自2023年起就开始进行布局,而如今已步入关键阶段 。
在过去两年,不少头部知识博主来到了抖音,他们通过“迁移”或者“同步分发”的方式,在不同程度上共同激活了抖音这一池活水,而与此同时,被关注的还有知识区的“大本营”B站。
两个平台对知识赛道重视,两个平台在知识赛道发力,或早或晚,这显示出这一赛道有无限潜力。平台策略不同,平台打法不同,不过在视频世界里,人类知识终于开始拥有能继续闪耀的无限可能 。
题图
涌入抖音的头部博主们
一支24小时的视频,在短视频平台上能有多少人点击观看?
2024年7月,抖音知识区博主@大问题Dialectic上传了一支视频,该视频名为“开悟!一口气24小时看完30个人生底层大问题!”。字幕标明这支视频耗时3年,还称其“吸收了上百位哲学家思想精髓,看完本视频,能让人人生开悟,活得通透!”
这支知识类长视频时长24小时,包含着诸多哲学问题,它在抖音收获的播放量近4亿,点赞数400万余,转发、收藏数200多万,评论数40余万,推荐数近20万,这几乎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大问题Dialectic(图源:抖音)
这样亮眼的成绩,同时也宣告了抖音在知识赛道投放了一枚“深水炸弹” 。
事实上,在抖音上有着出色表现的并非只有@大问题Dialectic 。近两年,有越来越多来自不同赛道、不同规模的知识区博主进入抖音,开启自己的“新事业”。
博主@学院派Academia主打“把世界顶尖大学的知识带给你,哪怕漂洋过海”,他从2024年开始在抖音上传视频,像“哈里斯败选后的民主党失败史”“消费主义如何控制全世界”“中美对账”等视频,在抖音收获了不小的热度 。
一期关于分析资产管理行业的干货视频时长1小时,它让@学院派Academia在抖音收获了10万点赞,还新增了5万关注。
另外,有一个账号叫@苏星河牛通,它主打“APP测评” ,还有一个账号叫@迷因水母,它用动画讲述知识 ,这两个账号都在抖音收获了百万粉丝 。
@学院派Academia(图源:抖音)
最近,抖音发布了“抖音知识创作砥砺计划”,该计划针对知识赛道,聚焦自然科普、前沿科技、人文社科、名校名课四大创作方向,投入专项流量持续激励优质内容,通过作者成长、创作变现、出版计划三大作者服务专项体系,全年深度服务1000位优质作者。
这一系列操作,都显示着抖音对“知识内容”的渴望与看重。
实际上,抖音是一个短视频平台,它对知识类内容早有布局,这类内容相对更长 。
2023年3月,抖音推出了兴趣知识视频平台“青桃”,该平台的内容资源和用户数据与抖音实现了打通,然而它并未采用抖音的算法推荐,而是类似早些年的门户网站,通过不同的内容分区来分类,像互联网科技、自然科普、金融财经等 。
(图源:网络)
仅过了半年时间,“青桃”就改名为“抖音精选” 。应用介绍表明,抖音精选APP是抖音旗下的中长视频版本 ,其内容时长更长 ,信息更丰富 ,你想要的好内容都在这个版本里 。
在抖音主站,“精选”成为了独立频道,它出现在页面顶部菜单栏的中央位置,其采用双列分布的形式,页面设计很像B站 。
题图
角力与平衡
一个短视频平台为何发力中视频内容?
从抖音内部情况来看,其经历了短视频带动流量高速累积的阶段,在此之后,站内的内容增长开始放缓,用户增长也开始放缓,以知识类内容作为代表的中视频内容,能够为站内注入活力,增加内容的丰富程度,更能够吸引用户,进而提高用户的驻留时长以及行为粘性 。
在内容方面,知识类内容相较于娱乐性内容更有调性,知识类内容也更加安全,围绕知识的所有方面都拥有更多的可开发空间。
抖音知识运营负责人于“砥砺计划”发布会现场进行介绍,在过去的一年里,抖音知识类内容的供给增长显著,其消费增长也颇为显著,并且表达形式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内容丰富度同样呈现出多样化趋势。
@镜像娱乐(图源:微博)
当然,除了自我突围,还有一个原因必须提及,那就是行业竞争,而B站是不得不提的 。
2023年3月,抖音推出了兴趣知识视频平台“青桃”,从那时起,业内将二者相比较的论调就层出不穷。
B站的动作比抖音更早。在2019年,B站站内学习类UP主数量同比增长了151%,学习视频播放量同比增长274%,泛知识学习类内容的观看用户数突破了5000万,这一数字相当于2019年高考人数的5倍。
与此同时,日后能够“呼风唤雨”的头部UP主,像@巫师财经、@罗翔说刑法、@硬核的半佛仙人,都纷纷进入B站,站内生态开始呈现出初步的样子。
很快,次年6月,B站正式上线一级分区“知识区”,并分设六个二级分区,分别是科学科普、社科人文、财经、校园学习、职业职场、野生技术协会 。
@罗翔说刑法(图源:BILIBILI)
疫情期间,B站与各大高校以及教育机构一同推出“停工不停学”频道。“在B站上大学”成为那时流行的“梗”,还吸引了不少教育、知识类UP主入驻。
时间来到2023年,此时的B站知识区已经来到全盛期。
在2023知识型视听平台发展论坛中,哔哩哔哩副董事长李旎表示,知识型内容已然成为互联网内容的主流,知识类内容于B站生态里持续蓬勃发展。
这也是抖音开发上线“青桃”的关键节点。
2023年开始到现在,谁都没有想到,抖音知识区突然迅速发展,直接逼近B站的“大本营”。
从发布的“砥砺计划”可以看出,高校内容能够更深层次地链接更年轻群体,这也成为了抖音的新抓手。
计划显示,抖音会推出200多所名校的名课,上线公开课专属频道,形成选课、剪课、推课的合作模式,打造“学科名片”,把名课推广到极致 。
2024年底,北京大学在抖音、抖音精选独家发布了12门信息技术学科的完整版课程,这些课程收获了超6600万次播放,收获了230万次点赞,收获了175万次收藏,北大抖音号涨粉65万。
@北京大学(图源:抖音)
更有意思的是,前文提到的抖音知识区创作者,比如@大问题Dialectic、@学院派Academia、@苏星河牛通以及@迷因水母,他们最早都是B站知识区的头部up主 。
@苏星河牛通和@迷因水母同步速度最快,两人分别于2020年、2021年在B站发布个人首支视频,发布一个月后迅速同步到抖音,之后的视频也基本维持分发节奏 。
@学院派Academia动作相对较晚,它于2017年就在B站发布视频。@大问题Dialectic动作也相对较晚,它在2021年才在B站发布视频,而在抖音上发布则要到2024年了。
进入抖音的时间各不相同,在抖音发布的内容和B站是一样的,只是有些内容会由于短视频平台的特性而被切片传播。
@大问题Dialectic(图源:抖音、BILIBILI)
各大B站的up主们在抖音发展得很不错,他们大多在抖音收获了数十万粉丝,甚至收获了与B站数量相当的百万粉丝。
题图
人类知识闪耀时
表面上看起来皆大欢喜,然而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创作者们在抖音面临着一种生态体系,在B站面临着另一种生态体系,这两种生态体系颇为不同,且各有优缺点 。
B站率先占领高地,拥有一批最具黏性、活跃度的用户,且这些用户的“调性”相对更加纯粹,他们在弹幕、评论区留言互动,总能让一支视频得到更具思考力的二次讨论与传播。
打开知识区博主们的评论区,一屏都滑不完的长评到处都是。以@大问题Dialectic的“开悟!一口气24小时看完30个人生底层大问题!”视频来说,众多B站用户在评论区从生物学、哲学、社会学角度探讨这30个底层问题,加缪、王阳明、克尔凯郭尔更是频繁“出现”,用来证明各自理论 。
同时,疫情期间培养出了“在B站上大学”的用户行为,也塑造了相应的用户心智,目前,B站知识区在年轻一代心中的地位还很难被撼动。
@大问题Dialectic(图源:BILIBILI)
用户的“死心塌地”并不代表B站能够就此“躺平”。抖音在这两年奋力追赶。大批头部百万博主出现了“迁移”的情况。这些都值得B站振作起来。
同样作为用户,B站的优势体现在原始积累方面,还体现在用户习惯上,抖音的优势在于拥有广大的“泛知识用户群体”,并且其集团生态更加庞大、立体,能够给予多方位支持 。
“开悟!一口气24小时看完30个人生底层大问题!”这个视频,属于@大问题Dialectic ,它在B站收获了300万播放量,这已然是站内颇为优异的成绩,然而,该视频在抖音的播放量将近4亿 。
这表明在抖音内部存在数量颇为可观的“泛知识”用户,他们的消费习惯黏度可能不如B站用户高。然而空白代表着机会,是一个能在现有用户群体中借助流量爆款打造出心智与习惯的宝贵契机。
@苏星河牛通(图源:抖音)
但机会的另一面常常就是问题。对比@大问题Dialectic、@学院派Academia、@苏星河牛通以及@迷因水母这四位博主在B站、抖音的数据,能够明显发现,B站的视频播放量相对不高,不过平均数据十分亮眼,基本都在十余万左右,这也和百万博主的粉丝体量相匹配,表明粉丝的消费习惯持续且稳定。
在抖音,若用量化的“点赞”数据来看,这些博主们的视频点赞数一般是几千,甚至有几百的情况。和用户消费更稳定的B站相比,抖音似乎更依赖爆款。@大问题Dialectic的“开悟!一口气24小时看完30个人生底层大问题!”这个视频收获百万点赞后,其其他视频的平均点赞数据基本处于几千的水平。
这一方面和用户的消费习惯紧密相关。抖音作为短视频平台,不少用户打开它是为了观看轻松、解压的娱乐短视频,以此享受快速滑走时的新鲜感与释放感。然而相对更长的知识类视频而言,在某种程度上是在与已形成的用户消费行为进行对抗。怎样让用户不滑走,或者不只是点赞收藏,而是展开深度互动,这是一个需要抖音着力解决的难题。
但相比于问题,抖音的机会明显更多。
@镜像娱乐(图源:微博)
和B站相比,抖音的生态触角更加多元且深入。特别是在商业化变现这一最困扰创作者的方面,抖音的实力、整体战略明显更雄厚、更多元且更广阔。
在刚刚发布的“砥砺计划”里,抖音清楚表明,会在纵向拓展赛道,未来会在自然科普赛道发力,会在前沿科技赛道发力,会在人文社科赛道发力,会在教育校园赛道发力。
尤其在人文社科领域,抖音未来会把“文脉里的中国”当作主线,打通线上线下两个场景,让“文旅 + 知识”两条赛道联动发展 。
此外,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在横向上抖音推出了“网版联动”政策,目的是更好地服务创作者,该政策与20家出版公司合作,把好内容变成好书,进一步拓宽了创作者们的商业空间。
从@大问题Dialectic、@学院派Academia、@苏星河牛通以及@迷因水母这四位博主的变现路径来看,目前主要的变现方式分为几种,包括平台创作激励,课程售卖,橱窗带货,广告植入等 。
@迷因水母(图源:抖音)
与出版社展开的这一合作,毫无疑问拓宽了现有的变现途径,并且也使得好内容更易于回归起点,进而形成循环。
在已有的变现方式里,橱窗带货是较为贴近电商逻辑的一种方式。在这个渠道方面,抖音的页面展示比B站更为直接 。
@大问题Dialectic于抖音橱窗推荐了十余个产品,这些产品都是书籍 。@迷因水母的橱窗里有多个商品,其中包含书籍、香薰等 。橱窗和作品处于同一页面,这对用户选购而言十分方便 。
从当前行业状况而言,抖音和B站在知识区的布局并非单纯的竞争态势,两个平台都不约而同地在知识区投入力量,这表明此内容赛道存在着广阔无垠、可供开发的空间,无论是对平台的价值意义,还是对商业化来说 。
(图源:BILIBILI)
换个角度想,平台动作越激烈,越多样,这表明知识传播到了更广阔的范围。在这个范围内,优质创作者有了被看见的机会,人类知识能像群星一样,穿过大大小小的屏幕,持续无限发光 。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作者:毒眸编辑部,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