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住在北京六环外的乡村
过上悠然自得的生活
……
- 生活 故事 -
时代就像潮水一样
变化的太快
让人无法追逐
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啊
就有了漂浮的无根之感
孔孔是一个北京女孩
虽然一直生活在人人艳羡的大城市
但总是会回想起
记忆里小时候的胡同、小院
感觉那才是家的模样
于是终于搬离了繁华热闹的城市中心
在乡下租下一个400㎡小院
和花鸟鱼虫为伴
过上了接地气的田园生活
这里位于帝都六环之外的乡村。房屋属于最普通的那种农村自建房。有两排平房,还有一个院子,总面积为 400㎡。
租下时房子已长时间未打理,显得有些破旧。不过好在这是南朝向的屋子,室内采光十分良好。
改造装修总共花费了 13 万。虽然预算有限,但是经过孔孔改造后的村屋,解决了基本的生活问题。而且一方小院极大地满足了她养植物的梦想。
首先,为了生活更加便利,把所有能够拆除的墙都拆掉了,将各个空间结构相互打通。如此一来,无论要去哪个空间,都可以从室内直接到达。
农村房子的卫生间问题得到了解决,不再需要翻山越岭去上厕所了,居住的幸福指数会随之直线上升。
小屋的亮点主要在院子里。打造这个小院花费了不少功夫。最终才有了这个四季都有美景的花园院落。
孔孔为了打造日式枯山水风的院落景色,每天六点钟就起来,然后一头扎进院子开始干活。重体力劳动让他的手指每天都肿着,但被土地滋养的日子充满了幸福。
最初在门口栽了一颗樱花树。根据生活习惯和喜好,用石子在院落里设置了一处景色。根据生活习惯和喜好,用苔藓在院落里设置了一处景色。根据生活习惯和喜好,用松树在院落里设置了一处景色。
院子内的植物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分布。春天有樱花和杏花。夏季有无花果和桃子。秋季有石榴和西梅。冬日里有雪景和松柏。
打造庭院之初,孔孔特意去找了许多相关书籍进行研读。他不仅把一些苏州园林的元素融入到庭院中,还借鉴了大量日式庭院的设计。
在院落和房子之间搭建了一个玻璃阳光房。这个玻璃阳光房成为了室内与庭院之间的过渡空间。
两扇推拉门,一扇通往室内,一扇通往庭院,它们都可以全部打开。这样的话,原本封闭的阳光房就又转变为通风良好的走廊了。
阳光房的地面全部铺着防腐木地板,脚踩上去感觉很舒适且温暖。在门口设置了茶席,人们可以盘腿坐着欣赏院落的美景,也可以一边饮茶一边听雨。
户外阳光暖暖地照进室内。偶尔到这边坐一坐,打个盹。还能趁此机会做个舒适的阳光 SPA。
孔孔在玻璃阳光房的顶部铺设了多层遮阳网吊扇安装在钢结构,同时安装了吊扇和竹帘。这样一来,即便处于三伏天这样炎热的天气,也不会出现闷热暴晒的状况。
穿过阳光房,便是屋主的日常生活区。
有一个长方形的开放式大空间,孔孔把这个大空间分割成了会客厅和书房这两个功能空间。
客厅里摆满了老物件,有着过去生活的记忆。
家具大多是屋主从旧家里带来的,这些家具是明清老家具;还有一些是从网络上淘来的,是原创品牌。
因为从小与外公外婆一起长大,所以她一直对这些旧旧的东西特别喜爱。家里的旧沙发,还有家居陈设所呈现出的怀旧色彩,都承载着她对儿时生活的怀念。
孔孔是设计师,现在自己打理一家淘宝店。
孔孔认为生活与工作不可分离。因为有时灵感会突然闪现,可能会熬夜一整晚。所以他干脆把书房设置在这里,在这里饮茶练字,在这里阅读学习,都在同一个空间。
创作间与客厅一墙之隔,原本是两个独立的房间。在改造的时候,把它们打通了,变成了一间更大的屋子。这样一来,服装打版的大工作台和皮具制作的大工作台,都能够摆放得开了。
这里会经常组织沙龙,这里也会经常组织线下体验课,所以需要一个足够宽敞的空间,这个空间是很必要的。
孔孔常讲:“创作与生活相互依存且相互滋养。”或许正是这种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才使得她一次次地与美妙的灵感不期而遇。
有一间玻璃房是开放式的,它其实是浴室。在泡澡时,视野不会被禁锢,能够彻底放松。
浴室的位置原本是一个露天过道,这个过道位于卫生间和厨房中间,是用来堆放杂物的。在改造时,特意将卫生间和厨房这两个房子打通,然后用钢结构搭建起了玻璃浴室,并且放下了浴缸。
化妆台在浴缸的对面。镜子背面有隐藏灯带,其可以调节冷暖。白天时,冷光光线柔和。夜晚打开后,氛围感很棒。
在乡村小院中泡澡,这是一件颇为奢侈的事情。然而,它也是奖励自己的一种方式。点燃香薰蜡烛,同时伴随着一段舒缓的爵士音乐。在泡澡的过程中,还能够看到院落里的树影美景。
这些对孔孔来说,
忙里偷闲的喝茶、听雨
小院里的果子熟了就去摘,
叶子落下慢慢的扫,
这些最平淡的日常片段吊扇安装在钢结构,
才是最动人的画面,
虽然一个人生活在乡村里,
但内心终于安定,
……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