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桩主要的接桩方式为焊接。焊接之后,对于焊接质量的检测方法是比较有限的。本文针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01
令人纠结的问题
本号之前梳理过涉及预制桩焊接接桩质量检查的相关规定,并且对预制桩焊接后的质量检查进行了一定的归纳总结。
综合起来,基本如下文所示:
焊后检查的无损检测数量,国标方面未作明确规定,天津地标也未作明确规定,而行业标准有两个相关要求。
如果规定从宽的话,那么可以参考这样的情况:同一工程在进行探伤抽样检验时,其抽样数量不得少于 3 个接头。
如果规定从严,那么可以参考这样的标准:检测数量不应比总桩数的 1%少,同时也不应少于 3 根。
按照《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技术标准》(JGJ/T406-2017)的 8.3.2 条,焊接接桩需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5-2020)中二级焊缝的规定,此时问题出现了。而该标准的 5.2.4 条规定如下:
本条需要进行检测,并且是内部缺陷检测,包括超声波检测或射线检测,检测比例要达到 20%,而且必须要做。然而在现实工作中,极少采用超声波或射线检测方式,即便采用,也大多是采用渗透方式进行表面检测。
查询了一些资料,这些资料见参考文献。从检测方法方面来看,有一些分析;从母材方面来看,也有一些分析;从焊缝本身来看,同样有一些分析。这些分析主要涉及检测时机、检测盲区以及干扰较多等问题。然而,这些问题似乎并不构成超声波、射线等检测方法本身无法使用的理由。
深感深深的无力。规范本身并无过错,要求进行检验也是在情理范围之内,然而为何就是无法做到或者没有人去做呢?
原因可从参考文献中探寻,或于下一期对此问题进行技术分析时可见。
[id_2013993049]
不想纠结
纠结了很久之后,打开思路是比较好的。不要纠结那些规范引用规范、表格引用表格之类没意义的套路,回归本源吧!
我们检测目的是什么呢,检测要达到的效果是什么呢?
检测的目的是达到验收标准。那么,让我们来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2-2018)的要求。
玄机在于这个焊缝探伤做与不做的问题十分折磨人。接桩的焊缝质量属于一般项目钢结构 无损探伤 比例,实际上是由几个其他一般项目来进行控制的。焊缝探伤检验只是一般项目中的一个项目,既不应该用钢结构规范里的主控项目来加以控制,也仅仅应该按照设计的具体要求来进行,作为一般项目无需非得借助加个 CMA 章的所谓第三方。
这条焊缝在焊后需要先进行防腐蚀处理,然后再用锤击或静压的方式处理。焊缝检测只是过程中的检测,不能用验收性检测的标准来要求它。
通俗来讲,它很重要。然而,它的重要并非源于它自身,而是因为这根桩很重要。并且,这根桩的重要性体现在它的主控项目中,即承载力和完整性。
所以,若仅是为了一个普通项目的一项较为模糊的要求,而去引用另一个规范中一个主控项目里的全部要求,或许是不太恰当的。
举个例子,我制造一台拖拉机,使用了一个在飞机上通用的零件,这并不需要按照基于航空适航安全性的要求标准来进行制作,只要满足我所制造的拖拉机上的要求就可以了。
03
事情还是要干好
思路再转一下,那这个焊缝到底重要不重要呢,要怎么控制呢?
答案很重要,我们需要控制它的质量。仅仅依靠偷懒耍滑,让所谓的第三方做几个糊弄人的无损检测试验是远远不够的。
在管理和工艺方面加强,把焊缝的外观、层数、咬边、尺寸等各个环节都做好,对于岩土中的焊缝来说,这就已经足够了,别再奢求更多了。
04
参考文献
陈明宝、刘祖国以及许立军对 PHC 管桩拼接焊缝的检测与现场质量控制进行了探讨。该探讨成果发表于《安徽建筑》2010 年第 4 期,页码为 79 - 80 页。
厉伟光、孔元元以及周森林,他们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接桩焊缝探伤检测方面存在误区。此内容发表于 2012 年的《质量检测》杂志,其刊期为 8 期,页码在 26 至 28 页。
周鲁平、季鹏、刘晔和崔相会共同进行了预应力砼管桩接桩焊缝质量控制的研究。该研究成果发表在 2007 年第 3 期的《江苏建筑》杂志上,页码为 42 至 44 页。
贾慈力、周树兴和付文龙共同研究了 PHC 高强离心混凝土管桩的对接与焊后检测技术。该技术成果发表在《机械工人(热加工)》2003 年第 2 期,页码为 32 - 34 页。
GB/50661-2011 这是钢结构焊接规范[S],其出版地点在北京,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出版时间是 2011 年。
JGJ94-2008 是建筑桩基技术规范,该规范出版于 2008 年,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其出版地点在北京。
GB50202-2018 是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其出版地为北京,由中国计划出版社于 2018 年出版。
JGJ81-2019 是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该规程以书的形式出版,名为[S],其出版地点在北京,具体是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时间为 2019 年。
GB50205-2020 是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该标准为[S],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钢结构 无损探伤 比例,出版地点在北京,出版时间是 2020 年。
作者简介:迎子,86 年未婚,是山东人且定居在天津,有住处可依。他会测桩,也会做饭,平时喜欢看书并且热爱锻炼,期待能拥有一份美好的姻缘,如有意愿可私信留言。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