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裴剑飞报道。今天 4 月 21 日上午 10 时 17 分,现场施工人员发出一声命令。随后,丰台站改建工程新建站房的第一根钢柱开始进行吊装作业,这标志着钢结构主体工程施工正式开启。按照施工进度来看,到 2020 年底,丰台站的局部普速场能够投入运营。而到 2021 年,整个丰台站将正式启用。到那时,丰台站将会承接北京西站的一部分京广铁路和京九铁路的客运任务。在轨道交通接驳方面,还将接入地铁10号线和16号线。
新丰台站的首根钢柱开始进行吊装作业。到明年年底,它能够在局部投入使用。摄影工作由新京报记者王贵彬完成。
352根钢骨混凝土柱撑起新丰台站
新丰台站是国内大型车站钢结构钢柱,其设计为双层车场。地上有 4 层。为节约土地资源,按设计方案,普速列车轨道在地上 1 层,高速列车轨道在地上 4 层。因此,需要用载重能力极强的钢骨混凝土柱来进行支撑。
新丰台站建设工地的北侧是正在使用中的铁路正线,时有列车从此通过。记者在现场见到,首根吊装的钢柱处于新建丰台站西站房区域,其重量为 35.93 吨。类似这样的钢柱,全站大概需要安装 352 根,它们是站房的主体结构和框架。钢结构施工作业会从西站房地下结构部分开始,按照自西向东、由下至上的顺序进行。全站钢结构投影南北的宽度是 346 米。
为确保如此大体量钢结构施工作业的安全、质量和精度,在施工作业中会采用智能化技术来为钢结构施工提供可靠保障。每个钢构件都有代表其身份证明的二维码标识。扫描这个二维码后,一方面能够实时直观地了解到构件的三维立体模型、安装位置、截面尺寸、构件重量、制作材料等信息;另一方面还能通过记录焊缝来对后续质量进行追溯。在此基础上,施工作业借助 BIM 以及信息化的手段。加大了装配构件在工厂进行加工的比例,让现场拼装焊接的工作量得以降低。同时引入了高空焊接机器人技术,提升了自动化焊接的比例。在保障高空作业焊接的安全以及质量的同时,实现了对钢结构寿命全周期的管理,也提高了后期维修保养的水平。
为了确保施工的精度和安全,每个钢构件都有一个二维码标识,这个二维码标识代表着该钢构件的身份证明。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新丰台站将接入地铁10号线及16号线
新丰台站是国内大型车站,其设计为双层车场。它采用独特造型,即“站房雨棚整体式十字型屋面”。建筑立面由灰色陶板实体墙面与深色玻璃幕墙相配合。总建筑面积达到 39.88 万平方米。站房地上有四层,地下有三层,局部设有夹层。主要分为中央站房、西站房、东站房及普速雨棚这四个功能区。
正在建设中的新丰台站。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正在建设中的新丰台站。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丰台站全站总规模设置有 17 台 32 线。其中,高架车场有 6 台 12 线钢结构钢柱,这里面包含京广高铁的 3 台 6 线;还有京港台高铁的 3 台 6 线。普速车场设置了 11 台 20 线(包含正线 5 条),主要是承接京广、京九、丰沙等普速线路的列车。地下二层接入地铁 10 号线,地下三层接入地铁 16 号线。全站建成投入运营后,新丰台站会成为一个大型综合交通枢纽中心,集高铁、城际、普速铁路、城市公交、轨道交通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每小时最高聚集人数能够达到一万四千余人。按照铁路规划,近期丰台站的年均到发人数将会达到 6026 万人次。
新京报记者 裴剑飞 协作记者 王贵彬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危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