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发表于2024年9月下旬《时代教育》杂志(第21期)
题目:本文为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项目《建筑结构》课程思想政治“三层次四融合”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工匠精神”目标”(JXJG-22-2-20),江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项目“基于‘四个’交叉点能力学科教学效果评价体系》(22QN007),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全过程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以工程管理研究生专业课程为例》( JXYJG-2021- 057) 研究成果
将奉献、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融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既是响应现代工业发展时代的要求,也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必由之路。构建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建筑结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可以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工艺人才、能工巧匠、大工匠。本文以建筑结构课程为例,构建以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为目标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想政治要素,建立相应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旨在帮助学生培养坚持、专注、精益求精、精工细作、追求卓越的精神。
一、建筑结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研究现状
笔者通过文献研究发现,近两年钢结构课程设计作业,国内高校在工程图学、建筑力学、房屋建筑、建筑施工、建筑材料、建筑结构等工程管理类课程中开展了相关思政教学改革。工程测量。并进行实践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笔者通过梳理CNKI相关专业课程思政文献发现,工程管理相关专业课程思政课程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魏巍等人以建筑力学课程为例,将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爱国主义教育、职业素质培养相结合,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实践[1]。
二是思想政治教学方案的设计。姜六涛等人根据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课程总结出一套可行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2]。
三是思想政治要素和教学案例的设计研究。王莉等人结合住宅建筑专业课程,深入挖掘思想政治要素,凝练经典案例,丰富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改革[3]。
四是课程思想政治教学实施路径研究。吴立勤等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教案及讲义、网络课程等方面探索了思想政治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实践路径,并将其运用到专业课程教学的各个方面[4]。 ]。
第五,课程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郭华等对建筑安全专业课程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发现该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模式[5]。
针对工程管理相关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笔者分析了2019-2021年7门专业课程的研究现状,如图1所示。笔者分析了建筑结构思政研究的研究现状通过对工程管理专业课程的调查发现,建筑结构课程发表的思想政治研究论文数量逐年增加。如何将思想政治元素有机融入到理论课程教学中,如何使理论知识通俗易懂,如何结合实际案例和项目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是教育工作者普遍关心的问题。问题。
二、培育工匠精神目标下的思想政治教学实践
笔者所在学校依托工程管理专业建设平台,结合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深入挖掘建筑结构课程中的思政要素和案例,进行设计与实践本课程思想政治课教学。教师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弘扬爱国主义、工匠精神,引导学生敬业、专注、勤奋、细致、追求卓越,从而做到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无声的教育效果。
(一)设计研究计划,改革教学体系
一、通过对建筑结构课程中思政要素的深入探索,对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探索,以及对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的实施,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提高理论知识,并采用工程实例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通过机械结构实验钢结构课程设计作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第三,通过学科团队竞赛,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四是通过科技竞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上述方案将思想政治元素与专业课程教学有机结合,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科技报国的理想信念。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为目标,结合建筑结构课程的特点,深入挖掘建筑结构课程中的思想政治要素和案例,构建相应的教学体系,重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安排、和评估分数。改革制定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二)引入思想政治教学案例,丰富教学内容
建筑结构课程涉及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砖石结构、木结构等专业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学生学习难度较大。因此,建筑结构课程可以按章节分为基础知识、关键知识和难点知识。
首先,我们通过思想政治教学案例和实际工程项目设计教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是针对课程章节学习必须掌握的关键知识,将思想政治元素、前沿研究案例、大国工匠等实例融入到关键专业知识的教学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根据建筑结构课程内容体系的特点,我们深入挖掘并介绍了相应内容的思政案例,如表1所示。
三是针对课程章节中有一定难度的知识点,与课堂实验、机械结构实验、学科竞赛等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四是立足新建筑、新材料发展,结合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创新创业项目等,组织学生参加具有挑战性的竞赛,提高学生应用专业理论知识的能力。教师应结合建筑结构类思政课专业特点,研究适合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建筑结构类课程教学形式,形成建筑结构类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三)结合课程特点创新教学方法
建筑结构课程具有综合性强、覆盖面广、工程实践性强的特点。课程教学从专业理论到工程实践,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为了促进建筑结构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开展,教师需要以培养工匠精神为目标,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首先,在课前阶段,为了增加学生对建筑结构课程的理解,可以建立课程章节的知识图谱和知识点思维导图,提高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掌握,融会贯通思想政治。案例和工程项目示例。课程指南。
二是上课阶段,综合运用雨课堂、微助教、超星学习频道等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开展线上线下教学工作,将思政元素与案例有机融入专业。知识教学。教师可以通过丰富有趣的课堂结构组织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课余期间组织学生参加建筑设计竞赛、结构设计竞赛、数字艺术竞赛、“挑战杯”竞赛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竞赛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帮助学生培养工匠精神。
(四)根据课程内容优化教学安排
建筑结构课程思想政治教学的安排要充分考虑各教学任务的介入时间,合理安排各阶段的教学任务。
首先,在课前阶段,通过知识图谱、思维导图、思想政治教学案例、项目和科研案例等引导学生预习课程。
其次,在课中阶段,将实验教学和结构建模穿插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是课余期间鼓励学生组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应结合建筑结构课程思想政治教学特点,合理安排各项教学工作的切入点。
3.课程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改革
建筑结构课程的考核标准应包括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传统的考核评价通常采取考试或提交作业的形式,主要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实践技能、创新潜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因此,在建筑结构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
一是专业理论知识考核,包括课堂测试、在线练习、在线学习和期末考试。
二是实践能力考核,通过设计作业、实验、建模操作等方式考核学生的实践技能,并利用在线辅助教学软件统计学生的表现。
三是创新能力考核,通过评价学生在创新课程设计作业和科技创新竞赛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构建一套完整的建筑结构课程教学评价标准。
本文深入探讨建筑结构课程中的思想政治要素和案例,旨在构建适应新工科发展要求的创新思想政治教学体系,有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关于人生和价值观。教师不仅仅局限于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应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工匠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者赵腾飞为江西师范大学城市建设学院讲师;张普伟为江西师范大学城市建设学院副教授)
注:[1]魏伟,王欣,李成成,等。高职院校课程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实践——以建筑力学课程为例[J].广西教育,2019(43):88-90。
[2]姜六涛,刘顺。工程测量技术思政课系统化设计研究[J].地理空间信息, 2022, 20(07): 168-172.
[3] 王莉,倪依兰,杨修。针对性分解与纵向整合——住宅建筑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福建建筑,2022(04):151-154。
[4] 吴立勤,葛春雷,杨明.高职院校《建筑材料》课程思想政治实施路径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 21(15): 175-176.
[5]郭华,何永红,金鹏伟。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建筑安全》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研究[J].湖北工学院学报, 2022, 42(03): 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