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规范》和《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规范》送审会在北京中工大厦召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刘灿处长、魏明副处长、王国英处长;建筑节能与科技司韩爱星副司长、何仁飞司长;标准与配额研究所所长李大伟;中国建筑科技集团公司副主任孙英 院长、中国建筑标准设计院副院长余印泉、刘东伟院总建筑师、两规范评审专家及编制组成员出席会议。会上,成立了以聂建国院士为组长的《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规范》审查小组,以设计大师赵观前为组长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规范》审查小组。
审评专家组和与会代表认真听取了编制组对《规范》编制流程和内容的介绍,逐项讨论,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最终一致同意《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规范》和《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规范》通过审查,认为技术内容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规范,与现行相关标准相协调。标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16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发展装配式建筑进行了专题研究,并立即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随后,住建部启动了4项装配式建筑国家标准的编制工作。作为落实国务院文件要求的首要任务,必须在年底前完成,为全国装配式建筑发展发挥基础支撑作用。标准院负责制定其中最重要的两个:《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规范》(GB/T51231)和《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规范》(GB/T51232)。标准院举全所之力,投入最好的资源,聚集了全国96家参与单位、174家编制单位,吸纳了全国所有19个省市相关地方标准主管部门的参与,全面组织和推动筹备工作。两个规范的编制立足于国家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实现了四个突破和创新:一是坚持问题导向,加强整合整合。装配式建筑,覆盖结构、周边防护、设备管道、室内装饰四大系统;二是实现装配式建筑全专业、全流程、全产业链的全面覆盖;三是首次将零部件生产、施工、验收标准纳入技术规范;四是积极采用国内有广泛应用基础、得到行业普遍认可、有可靠科研成果支撑的成熟技术体系,凸显装配式建筑的通用化、标准化。超过1000名专家参与了三个规范的编制和讨论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规范,每个规范收集了1000多条行业反馈,充分体现了整个编制工作的艰辛和努力。
审查会上,住建部领导及与会专家对两个规范的编制质量和有效性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两个规范的技术内容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与现行相关标准协调一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将其视为集中精力完成伟大事业的一个例子。目前,两项规范已正式报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审批,交付任务已顺利完成。
筹备组两位专家组合影
钢结构资料
与人交往|设计资源|撮合交易 |集中采购
猎头服务|委托加工|专题沙龙|技术员培训
产品认证|创新转型|投资建议 |新闻稿
新浪微博:中国钢结构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