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新版GB50661《钢结构焊接标准》即将正式实施。作为致力于钢结构无损检测人员培训的专业机构,源创力无损检测培训中心将分三个阶段向大家推送标准原文及相应解读内容。
(转述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
标准文本
8 焊接检验
8.2 不进行疲劳验证的结构焊接质量检验
8.2.1 焊缝外观质量应符合表8.2.1的规定
8.2.2 焊缝外观尺寸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接、角接组合焊缝(图8.2.2),当板厚t不大于40mm时,加强焊脚尺寸不应小于t/4,且不应大于10mm;当板厚t大于40mm时,钢筋焊脚尺寸宜为10mm;钢筋焊脚尺寸允许偏差为0~4mm。对于钢筋焊脚尺寸大于8.0mm的角焊缝,局部焊脚尺寸可比设计要求小1.0mm,但累计长度不得超过焊缝总长度的10%; H型梁腹板与翼缘板的焊接焊缝两端翼缘板宽度的2倍范围内,焊缝的腿尺寸不应小于设计要求;焊缝加强筋应符合本标准表8.2.2的规定。
2 对接焊缝、角焊缝的加强筋和错边尺寸要求应符合表8.2.2的规定。
8.2.3 焊缝内部质量无损检测的基本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目视检查合格后应进行无损检测。焊接难度等级为C、D时,按焊接完成24小时后无损检测结果验收;当钢材公称屈服强度不低于690Mpa或供货状态为调质状态时,按焊接完成48小时后的无损检测结果验收。测试结果作为验收的依据。
2、设计要求全焊透的焊缝,其内部缺陷检出率应符合现行国家强制性规范《钢结构通用规范》GB55006的规定,其资质等级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一级焊接资质等级不应低于本标准第8.2.4条B级检验的二级要求;
2)二次焊接合格等级不应低于本标准第8.2.4条B级检验的Ⅲ级要求。
3、3级焊缝应按设计要求进行相关检验。
定义
一、二类钢出现焊接延迟裂纹的可能性很小,因此规定焊缝冷却至室温并检查外观后即可进行无损检测。
对于Ⅲ、Ⅳ类钢,如果焊接工艺不当,焊缝存在延迟裂纹的可能性,且裂纹延迟时间较长。国外有些标准规定,此类钢材焊接裂纹的检查应在焊后48小时进行。考虑到工厂储存条件、现场安装进度、工艺连接限制以及随时间推移延迟裂纹发生概率逐渐降低等因素,本标准适用于焊接难度等级为C级的Ⅲ、Ⅳ类钢材及结构。 D.规定以24小时后的无损检测结果作为验收依据。
对于公称屈服强度大于或等于690MPa的钢材或调质钢,考虑到较容易产生延迟裂纹,规定以焊后48小时的无损检测结果作为依据验收。
内部缺陷一般可以通过超声波检测和射线检测来检测。
本标准将二次焊缝的部分检验定义为抽样检验。一方面,这是基于钢结构焊缝的特殊性;另一方面,我国目前已有多年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经验,采用抽样检验是可行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更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
标准文本
8.2.4 超声波检测技术及工艺应符合下列规定:
1、超声波检测设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焊缝无损检测超声波检测技术、检测级别和评定》GB/T11345的相关规定;缺陷长度测量应符合本标准附录E的规定;
2.超声波缺陷检测灵敏度和距离幅度(图8.2.4)应符合表8.2.4-1的规定。评价线以上至定量线之间的区域为I区(弱信号评价区);定量线以上的区域应为废弃线,应为II区(长度评估区);拒绝线以上的区域应为Ⅲ区(放弃区);
3、位于II区的最大反射幅缺陷,应按表8.2.4-2的规定,根据缺陷的显示长度进行分级;
4、最大反射幅度不超过评价线的缺陷应评定为I级;最大反射幅度超过评定线的裂纹缺陷评定为IV级;反射幅度位于I区的非裂纹缺陷应评定为IV级。一级;反射幅度位于Ⅲ区的缺陷,无论其显示长度如何,均应评定为IV级;
5、焊接球节点网架、螺栓连接球节点网架及圆管T、K、Y节点焊缝的超声波探伤方法及缺陷分级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结构超声波探伤及质量分级方法》JG/203的规定相关法规;
6、箱形构件隔板电渣焊的无损检测除应符合本标准第8.2.3条的相关规定外,还应按本标准附录D进行焊缝熔深宽度和焊缝偏移量检测。 ;
7、当超声检测结果需要进一步判断时,可采用其他检测方法辅助验证;
8、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宜在焊前对T形、十字形、角接缝坡口处的翼缘板采用超声波探伤方法进行夹层探伤,或在焊后进行层状撕裂探伤;
1)发现钢板存在层间缺陷;
2)翼缘板、腹板为厚度方向厚度大于或等于20mm的钢板;
3)腹板厚度大于翼缘板厚度,翼缘板厚度方向工作应力较大。
8.2.5 射线检测技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焊缝射线无损检测》GB/T3323中B级检测技术的有关规定;射线照相底片的质量等级应符合本标准附录C的规定: 一级焊缝评定合格等级不得低于二级要求,二级焊缝评定等级不得低于二级焊缝评定等级要求。 Ⅲ级要求。
定义
目前钢结构接头设计大量采用部分熔透对接接头、角接接头和纯角焊缝。除纯角焊缝形式的焊缝内部质量外,目前国内外尚无无损检测标准。对于局部焊缝,熔透对接焊缝和角焊缝都可以使用超声波方法进行测试。因此,对焊缝的内部质量应提出与全焊透焊缝相同的要求。
对于目前高层钢结构和大跨桁架结构中箱形柱(梁)制造中广泛采用的舱壁电渣焊的检验,本标准以附录的形式规定了检验方法。
随着钢结构技术的进步,对承受厚度方向荷载的厚板(T≥40mm)结构产生层状撕裂的原因认识日益清晰,对材料的质量要求也日益明确。然而,近年来一些薄板结构(T
标准文本
8.2.6 表面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1、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进行表面检查:
1)按设计文件要求进行表面检查;
2)外观检验发现裂纹时,对该批同类焊缝进行100%表面检验;
3)当外观检查怀疑有裂纹缺陷时,对怀疑部位进行表面检查;
4) 检测人员认为有必要时。
2、对于铁磁材料,应采用磁粉检测表面缺陷;对于非铁磁性材料,应采用渗透探伤来检测表面缺陷。
8.2.7 磁粉探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焊缝无损检测磁粉探伤》GB/T26951的有关规定,检验结果应符合本标准第8.2.1条的规定。
8.2.8 渗透检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无损检测渗透检测第1部分:一般规定》GB/T18851.1的有关规定,检测结果应符合本标准第8.2.1条的规定。
定义
表面检查主要作为外观检查的补充手段,其目的主要是检查焊接裂纹。检验结果的评价按照外观检验的相关要求予以受理。
一般来说钢结构焊接规范,磁粉探伤的灵敏度高于渗透探伤。特别是在钢结构中,磁粉探伤所需的焊缝大部分是角焊缝。另外,焊缝表面不规则,清洗困难,渗透检测效果较差。 ,渗透测试既困难又昂贵。
因此钢结构焊接规范,为了提高表面缺陷检出率,规定铁磁材料工件应尽可能采用磁粉探伤方法进行检验。仅当由于结构形状原因(如检测空间较小)或材料原因(如奥氏体不锈钢)而无法使用磁粉检测时,才应使用渗透检测。
标准文本
附录 E 超声检测的固定回波幅度长度测量
E.0.1 超声检测中显示的缺陷的水平长度应采用本方法测量。
E.0.2 测量时,探头应左右移动。回波幅度等于评估线的点 1 和 2 应为缺陷显示的端点(图 E.0.1-1);端点 1 和端点 2 之间的水平长度应为缺陷所示的测量长度(图 E.0.1-2)。
定义
新标准明确了超声波检测零件的超声波检测工艺。
源创力TM无损检测培训考试中心
---提供超声波检测(UT/PA/TOFD)、射线检测(RT)、磁粉检测(MT)、渗透检测(PT)、目视检测(VT)等无损检测方法的培训服务。
服务行业:
建筑钢结构、特种设备、机械制造
可选标准:
GB/T9445无损检测人员资格及认证
ISO9712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认证
SNT-TC-1A无损检测人员资质及认证
TSG Z8001-2019特种设备无损人员考核规则
网址:
电话: 13918635063(微信)13918635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