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建新:35年坚守工地,从测量员到世界一流钢结构专家的奋斗历程

   日期:2024-11-26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浏览:363    
核心提示:图为钢结构专家陆建新参加工作以来,陆建新始终扎根在施工一线,从一名普通测量员,成长为项目总工、项目经理,成长为世界一流的钢结构专家。图为钢结构专家陆建新2007年,在广州西塔任钢结构项目执行经理时,面对巨型斜交网格结构,他发明了斜钢柱无缆风绳临时固定技术,和伙伴们创造了“两天一层”的世界高层建筑施工最快纪录。图为钢结构专家陆建新

他的生活是如此单调。 35年来,他一直行走在建筑工地上。

他的人生如此充实。中国已建成七百层高层建筑,他主持了其中四栋主体结构的施工。

35年来,他带领团队解决了数百个技术难题,见证并直接参与了中国超高层建筑从无到有的过程,特别是推动中国超高层、大跨度钢结构建筑技术达到世界顶尖水平。等级。

他从一名测量员成长为世界一流的钢结构专家、项目经理,谱写了央企普通员工爱岗敬业、在工作中茁壮成长的精彩篇章。

他叫卢建新,中国建筑钢结构有限公司金牌项目经理、中国建筑劳动模范、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好人、“敬业奉献”好人。国企好员工”。

图为钢结构专家陆建新

长期坚持,书写职业高峰

缆风绳钢丝绳规范_钢结构缆风绳_钢结构吊装缆风绳

卢建新,1964年7月出生于江苏省海门县麒麟乡昌南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 1979年考入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工程测量专业,获中专学历。 1982年进入中建三局第一公司钢结构缆风绳,随后企业改革调整后调入中建三局钢结构、中建钢结构公司。

参加工作以来,陆建新始终扎根于建设第一线。他从一名普通测量员成长为项目总工程师、项目经理,更成长为世界一流的钢结构专家。 35年来,陆建新和他的同事们建造了44座重要建筑,其中20座是国内知名的城市地标:

中国第一座超高层建筑——深圳国际世界大厦;

中国第一座超高层钢结构建筑——深圳发展中心;

当时,中国第一摩天大楼、亚洲第一高楼——深圳地王大厦;

北京银泰中心是当时北京最高的建筑;

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当时华南最高的建筑——广州珠江新城西塔;

缆风绳钢丝绳规范_钢结构吊装缆风绳_钢结构缆风绳

当时,华南第一高楼——深圳京基100;

现在华南第一高楼——深圳平安大厦

……

他参与建设的摩天大楼总高度达到3500多米,被业界称为“举世无双”。这些在中国建筑史上熠熠生辉、美化中国城市的摩天大楼不仅刷新了“中国高度”,也见证了中国超高层建筑从无到有的历程,其工程质量、建设速度、建设成本和多项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多年来钢结构缆风绳,陆建新坚守施工现场,与技术、工人打交道,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带领项目组进行技术创新,为企业创造价值。正是因为这份认真和坚持,才有了陆建新的今天。

刻苦学习,铸就高超技艺

图为钢结构专家陆建新

1982年,18岁的卢建新参与了我国第一座超高层建筑——深圳国际贸易中心的建设。作为测量员,他亲眼目睹了三天盖一层楼的“深圳速度”。此后十几年,他一直从事测量工作。虽然职位很普通,但是陆建新却非常敬业。

随着时代的进步,施工技术和设备不断更新。陆建新勤奋学习,很快掌握了计算机、CAD软件等新技术,甚至比年轻人还要快。在2000年的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航站楼工程中,他熟练地运用计算机三维模型对测绘队人工计算的定位放样数据进行校核。

2004年,在担任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钢结构工程总工程师期间,陆建新第一次面对这座建造难度极高的世界级摩天大楼。陆建新带领团队成功解决了10个“第一次”难题。 2007年,担任广州西塔钢结构项目执行经理时,他发明了面对巨型斜网架结构时无索风绳斜钢柱临时固定技术,开创了“两天一遇”的世界。和他的合作伙伴的一层”。高层建筑施工最快记录。

在深圳平安金融中心项目中,他还带领团队创造了“全国第一立焊”、“全国第一仰焊”、“全国第一厚焊”施工技术新纪录”。

新纪录的背后,还有施工过程中许多未知的、前所未有的问题。面对变幅塔机支撑系统承载和保持稳定的问题,陆建新带领整个团队模拟安装工况。历时两个月的模拟计算和不断的讨论修改。经过多次计算和反复论证,他终于独立设计并成功研发了一套优秀的塔机支撑系统。随后,施工又面临拆卸周转过慢的问题。陆建新凭借数十年的施工经验,带领团队想出了支撑架悬挂拆卸的方法。此次技术创新直接创造了7680万元的工期效益。取得成功后,他及时整理技术资料,推广到其他超高层项目。高达597米的中国第一高楼——天津117大厦正在建设中。该方法已被采用,效果非常好。 2014年1月,该技术经七位业内知名专家评审,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严谨细致,彰显专业精神

图为钢结构专家陆建新

陆建新的严谨体现在方方面面。熟悉陆建新的人都知道,他看图纸比谁都认真。无论项目图纸多厚,他都会第一时间阅读并仔细研究,确保项目不会因为看错、漏图而感到困惑,也不会因为没有发现图纸而感到沮丧。设计不合理。

他对待管理细节就像对待图纸一样认真执着。他逐字逐句地审阅项目中的每一个字母,不会错过每一个标点符号。他的解释是:“项目管理绝不是琐碎的事情,必须精确地完成。” 100%认真对待它。”无数的失败产品和惨痛事故,都在重复着“一失足成千里”的教训。简单的“认真”就是严格的品质准绳。

诚信友善,诠释品格高度

作为一名建筑工程师,长时间加班、出差是家常便饭,这让陆建新很少能够长时间照顾家人。陆建新的女儿说:“我的父亲是一个非常忙碌的人,整天在外面跑,小时候,我对他的印象很奇怪。”

陆建新对家人的亏欠,化作对工人同事春天般的关怀和温暖。

京基项目的一位同事的爱人在河南老家腿部受了重伤,没有人照顾。项目正处于抢工的关键阶段。陆建新二话不说,就派车和人到河南,接同事的爱人去深圳。 ,让同事能够照顾家人,同时又不影响现场管理和项目工期。

平安项目一名工人的妻子生病了。他无意中得知,赶紧安排人去买牛奶和水果表示慰问。他说:“他们启动了这个项目。没有他们,我们就不会在这里!”一名项目员工接受了手术。他每天打一个电话,还专门安排工作人员轮班照顾。

2004年,毕业一年的小赵跟随陆建新来到上海环球中心建设工地。时任该项目总工程师的陆建新交给他编制项目建设计划的任务。小赵与陆建新和工头多次沟通,绞尽脑汁一个多月才编制出一份三百多页的计划书。提交草稿后,他心里忐忑不安,担心写不好会被骂。陆建新把他叫到了办公室。他从目录结构出发,非常仔细地分析和解释了每个构建过程的顺序和问题,以及每个环节的解决方案。小赵说,他讲了两个小时,让他基本上掌握了492米高钢结构的所有要点。审二稿的时候,陆建新直接修改了,给他解释了修改时需要注意哪些细节。到了第三次,陆建新自己思考了一下,逐字逐句修改,使其准确无误,形成了最终的形式。让小赵把施工方案看一遍,了解一下。

在中国建筑钢结构中,80后已成为绝对主力,其中不少人是在陆建新的指导下成长起来的。他无私地向年轻人传授知识和经验,也将自己的责任感和工程精神传递给年轻人。

正如陆建新女儿所说:“虽然他经常加班、出差,很少能够照顾家庭,对我成长的指导就更少,但我还是能感受到父亲的踏实和勤奋。”工作精神。这种精神一直伴随着我的工作和生活,从未走远。”

忠诚奉献标志着党性高度

图为卢建新在中建钢构办公室工作

在建筑行业,尤其​​是钢结构行业,陆建新享有盛誉。很多公司向陆建新伸出橄榄枝,都被他拒绝了。

从付出的努力与收入的比例来看,很多人都觉得他的辛苦不值得。但陆建新不这么认为。四年前,一家民营企业开出150万元年薪挖走他。两年后,工资涨到300万元,但他依然不为所动。他说:“大家一定要心存感激,我是一个农民的孩子,来到中建工作很不容易,这些年来,是中建和党培养了我,让我取得了成功,并给了我很多荣誉。”

在时代剧变的背景下,我们还应该讲奉献和牺牲吗?陆建新认为,这根本不是什么值得讨论的问题。他说:“每个行业都有奉献和牺牲,都有一大批默默耕耘、默默无闻的劳动者。”因为企业和组织的每一个需要,陆建新都毅然坚持了下来。时刻牢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义务和责任。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热播视讯

推荐视频

    Copyright © 2017-2021  二手钢结构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ESTOON 鄂ICP备2025106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