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巢修建为何备受争议?它真的是有名无实的空架子吗?

   日期:2024-11-16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浏览:370    
核心提示:二是因为鸟巢的建筑难度也是当时世界上数一数二的,能彰显我国的综合实力。鸟巢也在这种情况下,被视为是政绩工程,落下了神坛。鸟巢的修建成本是34亿人民币,北京奥运会的总花费在42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近3000亿元。

“你不能拆后庙,为了建鸟巢,就得拆掉祖先留下的东西,这不是忘记祖先吗?”

当地一位老人向周围的建筑工人喊话,但没有人理会他。几天后,娘娘庙拆迁现场突然刮起了大风,导致现场多人受伤。

此次事件也将鸟巢的位置向北移动了100米,但传闻并没有就此结束。由大量钢材制成的鸟巢自首次提出以来就一直受到批评。它被视为一个由钢制成的空框架,这是名副其实的。

事实真的如人们所想的那样吗?

01

“鸟巢”的诞生

2001年7月13日,当国际奥委会主席宣布举办地为北京时,全中国陷入一片欢呼。因为这场胜利来之不易,就在2830天前,北京以同样的出场顺序以两票之差输给了悉尼。

这次失败被全国人民长久铭记,直到今天还引以为豪。这次胜利可以说不亚于1971年我国重新获得联合国大会合法席位的胜利。前者是我国得到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承认,后者是我国公民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承认,这也标志着我们摆脱了东亚病夫的耻辱。

有了申奥的机会,我们一定要努力展现自己的闪光点。带着这个想法,中国奥委会向世界各地征集了设计方案。经过深思熟虑,我们选择了一个原创而又巧妙的设计——“鸟巢”。

我们之所以选择鸟巢计划,是因为体育运动不分国界、种族、阶级。这是一项平等属于全世界人民的活动。它还具有丰富的含义。首先,它象征着孕育和保护生命的港湾。众所周知,同年5月,我们经历了汶川特大地震,令全国人民悲痛万分。

它的建造不仅是为了纪念在地震中丧生的无辜生命,也是为了给那些努力生存的人们带来希望。第二个原因是鸟巢的建造难度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之一,这可以展示我国的综合实力。第三,概念简单易懂,容易被全世界人民理解。

如果说刘长春是中国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奠基人,那么他代表中国参加了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鸟巢是中国现代奥运会的名片,也是最早参加北京奥运会的运动员。因为它是奥运会的主会场,所以它代表了中国的国家角色。

既然是国家之间的竞争,就必须参考过去国家的成功案例。充满优雅古典气息的雅典体育场、最明亮的悉尼体育场、最古色古香的蒙锥克体育场、最接地气的慕尼黑体育场,这些都是我们的学习目标。中外设计师也在实践中不断通力合作鸟巢钢结构,逐步落实鸟巢的设计方案。

02

施工的艰辛

别小看这个简单的燕窝。想要做好确实不容易。从最简单的组件开始,无数的组件中只有两个是相同的,其余的都需要专门定制尺寸。其次,我以前从未有过构建类似的东西的经验。在预制效果图中,横梁居然出现了扭曲,这让工作人员紧张不已。

我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先用3D设计软件画图,然后根据得到的图纸制作比例模型,然后根据模型慢慢摸索施工思路。同时,还成立了14个课题组,专门负责解决鸟巢建设问题。首先是钢材的选择。大家都同意应该使用国产钢材。

首先,国外进口钢材价格太贵。我们需要大量的钢材。进口成本高,安全性难以保证。第二,大家都按捺不住热情,认为国产的产品并不比国外的差。他们认为,如果中国的奥运会全部使用外国钢材,那么无论多么精彩,也不会那么精彩。

抱着这样的想法,舞阳特钢厂全体员工奋力拼搏一年鸟巢钢结构,累计试验三次,终于获得了鸟巢所需的Q460E钢材。有了合适的钢材,施工工作就会顺利得多。没过多久,大部分所需的部件就被加工完成了。

最难的是各个部件的对应工作,需要完美契合,不能有任何错误和遗漏。这也给负责焊接的同志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据他们初步估算,仅焊缝就有300公里长。然而,面对如此巨大的困难,焊接同志并没有退缩。

焊接工程师们主动提高技术水平。针对焊接的难点,他们认真讨论,制定了合理的分工策略。凭借他们一丝不苟、认真的态度,鸟巢钢结构的焊接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后来质检部门超声波检测发现焊接合格率高达100%。

紧随其后的浇注人员并没有屈服,主动放弃了成本效率相对较低的旧方案,果断采用了自下而上的浇注方式。不仅节省了大量的建设成本,还缩短了工期2个月。随后,这项技术还被列为国家专利。

不仅焊接和浇注工程师在辛苦工作,设计师们也闲着。他们反复核对工程数据,吸取悉尼歌剧院钢材浪费的教训,修改设计方案。修改后的设计帮助我们减少了一万多吨钢材的使用量,但质量和空间并没有减少。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座让很多设计师望而却步的建筑,不到五年的时间就在北京成功启动。随着鸟巢的建成,也标志着它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亮点,也代表了中国人民珍视生命、热爱运动生活的理念。

这也是我们第一次站在人类的角度,向全人类解释中国是什么。世界上很多人看了这届奥运会才真正了解了中国。本届奥运会也被全世界人民认为是奥运会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体育盛宴之一。

03

会议结束后的阴郁

与其他奥运场馆一样,鸟巢赛事仅持续了十六天。十六天后,随着闭幕式,这场凝聚全国人民心血、承载全国人民期盼的盛会戛然而止。不过,鸟巢已经关闭维修一年了。

这让全国人民都不太理解。这个奥林匹克体育场是专门接待外宾的吗?这样的疑问也让人们开始审视北京奥运会的收入和支出。查完之后,我更加震惊了。北京奥运会原本的预算只有200亿美元,但实际支出却高达450亿美元。

超限次数高达2.25次,是往届奥运会上为数不多的案例之一。最让人惊讶的是,收入只有10亿美元,不到支出的2.3%。这也让原本支持奥运会的人们开始动摇,认为自己的国家成为了“最大的受害者”。

国家也考虑到舆论的变化,重新开放鸟巢对外营业。正是这种行为招致了更多的批评。这也让国内民众非常不满。大家都奇怪为什么自己国家的人来了要收费,而外国人却赶上了更便宜的价格。

其次,时间到了。重新开放已经一年了,人们的焦点不再是北京,而是远在欧洲的伦敦。随着北京奥运会光环的褪去,鸟巢的体育文化色彩也在消失。到2009年底,已经没有相对稳定的收入,甚至维修费用都让工作人员头疼。

为了振兴鸟巢这片奥运圣地,运营部门也付出了很多努力。首先,利用奥运光环修建纪念馆和游客走廊,希望固定游客数量,为鸟巢提供有保障的收入。随后,通过鸟巢的完善设施,将其运营成为北京重要的文化娱乐中心。

但这些努力只是弥补了人们眼中的现状。鸟巢营业收入在2018年底达到顶峰,仅为2.1亿元。但每年的运营费用却高达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足足8000万。这让人们对奥运会不是充满惊喜,而是厌恶。

接下来就是三年的疫情生活。这对于刚刚好转的鸟巢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运营部门只能从往年利润中拨出部分资金来维持鸟巢的正常运营。虽然举办了冬奥会,但反响平平。

尤其是中国主办的冬奥会,成本是历史最低的,这让人们对过去大事的高消耗感到遗憾。一时间,关于要不要建鸟巢、要不要举办奥运会的意见甚嚣尘上。这时,人们也总结了多届奥运会的收入。

发现没有一届奥运会能够收支平衡,大家开始远离奥运会。在这样的情况下,鸟巢被视为政绩工程而跌落神坛。

04

燕窝的寓意

鸟巢的建设成本为34亿元人民币,北京奥运会的总造价为420亿美元,即近3000亿元人民币。当人们听到这是一笔巨额开支时,他们总是认为我们不需要花它。事实上,这种观点是有偏见的。

鸟巢不是无用的建筑,它是体现我国当代精神的时代地标。和鸟巢之前的北京一样,这里只是王公将相的聚集地。外地游客要么到昔日的庙宇拜神烧香,要么到故宫等地观赏古代文物。

北京一直是一座没有新面貌的老城。随着鸟巢的建设,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不仅向世界展示。也向世界展示了一个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新时代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不仅政策开放,而且思想多元化。

燕窝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死物。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合理复用。以北京冬奥会为例。如果没有2008年的基础设施,这次的成本仍然在400亿美元左右,而北京冬奥会的实际成本只有31亿美元。节省十倍以上。

而且,本届冬奥会的预算比例也能说明一些问题。三分之二的资金来自私营部门,国家只起到协调作用。中国在获得申奥经验后,已经能够将预算削减到世界最低水平,而不用担心出现新的铺张浪费。

而且,建设鸟巢不仅仅是为了获得鸟巢建筑,而是为了举办奥运会,向世界展示中国风采。我们不能把责任归咎于北京的一处,而是应该细数这两届奥运会之后我们所获得的一切好处。例如,我们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更加密切。

进一步澄清了某些国家污蔑我国的谣言,在此基础上也扩大了我们在冰雪运动领域的话语权。我国的体育氛围也有所改善。从传统的冷门实力,逐渐成为百花齐放,推动我国向体育强国发展。

从目前鸟巢的营收状况来看,保证盈利不亏损。以鸟巢全年营收最低的一年为例,为1.9亿元。剔除每年8000万元的运维费用,余额约为1.1亿元。这对于一个体育场馆来说已经很高了。

思考问题一定要全面地看,不能只看经济。算账的时候也要全面的看,不能只看小账。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热播视讯

推荐视频

    Copyright © 2017-2021  二手钢结构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ESTOON 鄂ICP备2025106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