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征求意见,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未来趋势如何?

   日期:2024-10-15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浏览:296    
核心提示:今天我们一起从行业的数据与分析来看看,究竟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未来趋势如何?与传统混凝土结构建筑形式比,钢结构建筑具有“高、大、轻”三大特征,容易实现设计标准化、构配件生产工业化、施工机械化和装配化。进一步凸显出钢结构建筑的优势在多重政策利好叠加下,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机遇期。

近日,为推动钢结构建筑推广应用,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住建部建筑市场监管司印发浙江、江西、山东、河南、湖南、海南、四川、海南省订单。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相关行业协会、相关企业启动《关于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

住建部征求意见的政策消息发布,被业内解读为行业利好政策。那么钢结构建筑的未来发展真的光明吗?今天我们就通过行业数据和分析来看看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未来趋势是什么?

混凝土结构的替代方案

钢结构形成未来趋势

首先,装配式建筑的分类按结构体系可分为三类:预制混凝土结构(PC)、钢结构(PS)和木结构。目前的主流结构仍然以PC为主。住建部数据显示,2019年新建开工的装配式建筑中,PC结构占65%,钢结构占30%,木结构约占1%。

作为一种正在兴起的装配式建筑,钢结构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区别在于,其主要承重构件全部采用钢材,由钢梁、钢柱、钢桁架等钢材和钢板构成的构件组成。接头通常在现场使用焊接、螺栓或铆钉连接。

目前,钢结构建筑80%以上的构件可以在工厂加工,且拆装方便。部分产品和材料可以回收利用,可以覆盖大部分现场作业对应的下游。他们是绿色建筑的重要代表。

钢结构建筑性能优越

是传统混凝土建筑结构的替代品

与传统的混凝土结构建筑形式相比,钢结构建筑具有“高、大、轻”三大特点。易于实现设计标准化、构件生产工业化、施工机械化和装配化。

此外,钢结构还具有以下优越的性能特点:

1、钢结构重量轻,仅为传统钢筋混凝土建筑的30%~50%左右,且非常坚固;

2、钢结构占地面积小,空间利用率高。房屋获得率比传统钢筋混凝土房屋提高5%至8%;

3、钢结构延展性好,抗震性能优良;

4、钢结构施工效率高,可提高4倍。建设工期短,仅为传统建筑的三分之一。 30~50层钢结构工程可缩短工期约8~12个月;

5、钢结构节能环保,可有效减少建筑垃圾量,实现节能三分之一以上。钢材100%可回收,碳排放可减少35%以上,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

因此,业内普遍认为钢结构建筑将成为传统混凝土结构建筑的替代品。

新冠疫情背景下

进一步凸显钢结构建筑的优势

疫情期间,世界人民见证了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设速度。作为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而修建的方舱医院,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均以轻钢结构为主体,采用钢结构箱房预制化建造方式。由于两家医院均采用标准化、模块化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采用成熟的预制工业化产品,大大减少了现场作业的工作量,实现了效率的最大化。比如火神山医院,施工第四天就可以安装完毕,从施工到交付的时间只有10天左右。

除武汉外,全国多个地区也启动了抗疫医院改扩建项目,进一步凸显钢结构建筑施工效率高、建设周期短的性能优势。

非住宅钢结构建筑

未来仍有望实现不低于GDP的增速。

根据2017年我国一定规模钢结构工程中不同建筑类型占比分析,商业地产占钢结构下游需求的33%,场馆占24%,工厂占18%,而住宅建筑占钢结构工程总量的18%。中等收入家庭占比仅4%左右,学校、医院等领域仅占1%。学校、医院和住宅区的比例仍然较低。保守预计2019年的占比将与2017年基本相似。

目前,钢结构下游需求较为分散,大部分行业与工业、房地产、建筑、交通运输等密切相关。据业内专业机构测算,未来全国非住宅建筑钢结构产量年增速预计将保持不低于实际GDP增速。增长率。

据测算,钢结构建筑在商业地产、场馆的渗透率接近58%,钢结构在厂房的渗透率接近40%。但钢结构在科研、学校、医院、住宅区的普及率仍然较低。业内专业人士认为,目前钢结构在商业地产、场馆的运用已经相对成熟,住宅、学校、医院等领域或将成为钢结构建筑发展的下一个“主战场”。

住宅领域钢结构有望为行业贡献产出

根据《关于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到的推广应用要点,“钢结构住宅试点省份要增加高层住宅、农村住宅、农村住宅等钢结构的使用”。从其他领域的推广应用和近期的产业政策可以看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目前推广的装配式建筑实际上主要指的是装配式住宅,即装配式建筑。 ,提高装配式住房在新建住房中的比重。

根据国家统计局对新开工住房面积的测算,2019年底,住宅建筑占新开工住房面积的70%以上。因此,在各省份制定的装配式建筑规划中和城市中,“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当年新开工建筑面积”的比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表征装配式建筑在各地的渗透率。政策层面对装配式建筑的大力推广,实际上增加了装配式建筑的普及率。装配式住宅在新建住宅中所占的比例。

/图片来自中国建设报/

目前,普通大众对钢结构的接受度较低,因此钢结构住宅的普及率仅为1%左右。主要原因集中在两个方面:

1、普通民众对钢结构住宅的性能优势认识不足。

我国传统建筑设计院的建筑设计师对钢结构住宅的诸多特点缺乏深入了解,容易根据传统混凝土结构住宅的设计理念钢结构铆钉连接图片,简单地将钢筋混凝土构件替换为钢构件,这阻碍了钢结构住宅的发展。钢结构住宅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然而,结构设计师对钢结构住宅的防火、防腐性能存在直观的误区。他们在确定住宅方案阶段往往会拒绝钢结构住宅方案,而更愿意选择传统的混凝土结构住宅方案。

2、对钢结构住宅的综合效益认识不足

开发商和消费者更愿意接受直接成本较低的传统混凝土结构住宅和砖混结构住宅。钢结构住宅的综合生命周期成本包括设计成本、采购成本、人工成本、废物处理成本、资金周转成本等。对房屋购置率、环境生态效益等成本因素缺乏分析和认识,限制了钢结构住宅的市场推广。

在装配率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未来钢结构的优势有望逐步显现,住宅领域渗透率还有较大提升空间(部分省份目标2022年渗透率达到10%) )。据行业专业人士测算,2025年住宅钢结构消费量较2019年新增量预计将达到1741万吨,平均每年贡献行业产量增长约3.3个百分点。钢结构住宅可能成为装配式建筑的下一阶段。重要市场。

优惠政策+成本桥接

钢结构住宅呈上升趋势

进入2019年,钢结构住宅相关政策不断强化,政策倾斜是行业层面的重大变化。

业界关注

2019年3月:住建部首次单独提出推进钢结构住宅试点工作。随后,山东、浙江、湖南等地陆续出台试点方案。浙江提出“到2020年,钢结构活动板房将占新建活动板房面积”。 “力争达到12%以上的比例。”江西提出,“到2022年,全省新建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占新建住宅的比例达到10%以上”。试点计划更加量化。

2019年6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行业标准《装配式钢结构住宅技术标准》,并于10月开始实施。涵盖了钢结构住宅的一体化设计、构件生产、施工安装、质量验收、使用维护和管理等各个环节都进行了精心规范,推动行业相关标准体系逐步形成。

2019年12月: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再次强调2020年大力推进钢结构装配式住宅试点建设,任务目标进一步细化,钢结构试点住宅建设全面启动扩大钢结构的应用空间。

另一个变化是,随着混凝土价格和人工成本的不断上涨,钢结构相对于混凝土结构的成本劣势已明显缩小。

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招工难度加大钢结构铆钉连接图片,装配式钢结构的成本优势将逐渐显现,混凝土结构与钢结构的成本差距有望逐步缩小。

2017年以来,混凝土价格随着水泥、沙子价格快速上涨。由于砂石骨料短缺,目前混凝土市场供应紧张。但钢材价格在2017年、2018年之后从高位回落,混凝土结构相对于钢结构的成本优势已逐渐缩小,价格劣势有望得到明显改善。

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具有抗震性能优越、布局灵活、轻质高强、绿色环保、施工方便等优点。在多重利好政策叠加下,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将迎来黄金发展机遇期。

文章素材来自中国建筑报

结尾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热播视讯

推荐视频

    Copyright © 2017-2021  二手钢结构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ESTOON 鄂ICP备2025106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