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纪娇娇 通讯员 潘媛媛 孙立波
11月19日,随着最后一次混凝土浇筑完成,焦作市马村区金座城中村改造工程8栋建筑主体结构全部封顶,比原计划提前20多天,为项目的全面封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续工作如期顺利完成。
在圆满收官“十三五”、全面启动“十四五”的关键时刻,中铁二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坚决贯彻落实焦作市委、市政府要求,勇敢承担国企责任,在“精品城、质量城”建设中当先锋、起带头作用,发挥主体作用,塑造焦作品质传递民生温暖,推动民生工程高质量发展。
以强硬作风打硬仗
2018年6月23日,中铁二十二局集团中标焦作市马村区金座城中村改造项目。是马村区唯一的棚户区改造项目,总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这个项目承载着人们对未来的期望。美好的生活愿景也孕育着马村区更大的发展潜力。建成后可安置1914户。
时间紧、任务重。中标第二天,中铁二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迅速组建项目部进驻施工现场,精心组织、科学管理,克服高温天气、环保压力等困难。这是在建棚户区改造项目中的第一个,其速度令人印象深刻。
“我们宁愿在工地加班,也不愿让等待搬迁的村民多等一天。”项目部现场经理王宏伟说。
受疫情影响,施工人员紧缺,资源配置不足,环保形势严峻。 “时间不等人,困难和问题必须解决焦作钢结构,利润降低,比增加成本投入要好。”项目负责人乔泽伟在项目协调会上要求,材料不足,就转!缺工,招工!
为了挽回延误的工期,项目部采取了双管齐下的办法,一是通过当地政府协调外地劳动力返乡,二是因地制宜利用当地劳动力资源,二是接回外地农民工。”点对点”。 3月1日全面复工,成为马村区首个。已复工复产的项目;在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工作人员昼夜24小时轮班工作。项目部高峰时期,有近900名施工人员在施工。主体结构进度由原来每层7天加快。每五天一层楼;为打好施工现场扬尘治理“攻坚战”,项目部严格执行施工现场“六百分”“两禁”,坚持“绿色施工”,支持民生工程。
“看施工进度,我们觉得可以提前搬进新房了!”初冬时节,马村区金座村村民老郑指着不远处一排排新房兴奋地说。
用匠心铸就人心
“我们使用的钢筋强度很高,每平方米的钢筋比市场标准多了10公斤。”随意走进一座大楼,项目部总工程师郑海涛用手敲着墙壁说道。混凝土注重内在和外在的美感。剪力墙光滑,敲击时发出“砰砰”的声音。
“民生福祉迈上新台阶”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十四五”规划中作出的重要部署。棚户区改造提升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是一项惠民工程,让居民充分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为统一工程质量标准,项目部提出“标准化”工作重点,设立质量标准化样板间。每面墙上都印有《抹灰测量检验表》,测量开间的尺寸和每个房间的平整度。规定了诸如标尺位置等管理细节。
王宏伟介绍,在安全风险较高的关键作业和工序中,项目采用“边站”监管,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每天安排10名专职环保人员使用钢刷和水枪清理施工现场的道路和杂物。运输车辆及其他车辆已充分冲洗;为了彻底清洁施工现场道路,项目部购买了电动清扫车,有效减少道路扬尘污染;组织人力、物力,在所有塔吊上安装塔吊喷淋设备,并按照《临时道路修整道路喷淋设备延伸到施工现场任何地方的要求》,形成了“三对工地各个角落的灰尘进行“次元攻击”。
据了解,该项目曾两次被评为焦作市环保示范标杆企业。来自焦作市数十个在建项目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300余名企业代表观摩,共同体验“绿色施工”带来的品质。飞跃。
真诚并保持初心
5月26日,项目党支部参观了革命老区西大境1919文化旅游园和十二大纪念馆,重温了入党誓词,接受了红色精神的洗礼;
8月11日,我们携手马村区房管局开展“携手发展助力脱贫”主题党日活动;
9月15日,我们走访安阳各村困难群众,为贫困户捐赠米、面、油等生活用品……
打开乔泽伟的笔记本,密密麻麻的工作笔记记录着党建活动、扶贫故事、社交瞬间。它记录了中铁二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与相距600多公里的马村区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一起。
这种联系就是大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这种联系,是企业反哺社会的“真扶贫、真扶贫”;这种联系是企业和地方共同努力实现小康社会的信心和决心。
秉承“建工程、惠民生”的理念,马村区金座城中村改造项目建设以来,项目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着手扩大当地劳动力就业,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家庭就业困难。项目部不忘助力脱贫攻坚的初心,坚持以实际行动履行社会责任,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今年疫情期间,项目部建设者在乔泽伟的带领下,自发筹集资金购买慰问品,为周边村庄的村民送去米、面、油、奶和慰问金,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
弯下腰、真心实意地做事,成为中铁二十二局集团建设者真爱当地人民的真实写照。
奋斗者先谱新歌,铁马金剑谱写辉煌篇章。寒意渐浓,但施工现场仍是一派热闹景象。这支善于打硬仗、始终保持本色的“铁军”,正在双手建设民生工程焦作钢结构,擦亮“责任央企”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