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法实施,保障城市交通线安全,预防地震次生灾害

   日期:2024-10-05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浏览:380    
核心提示:我国现行的抗震设计规范是JTG/TB02-01-2008《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D类桥梁只须进行E1地震作用下的抗震设计。(2)立体交叉的跨线桥梁,抗震设计不应低于下线桥梁的要求。

随着人口的大量集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城市对交通线路的依赖将越来越强。一旦地震破坏交通线路,可能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也会增加。巨大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于1998年3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第三条地震防灾减灾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救结合的方针。

第三章 地震灾害防御 第十七条 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必须符合抗震要求。本条第三款规定以外的建设项目,必须按照国家颁布的地震烈度区划图或者地震参数区划图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重大建设项目和可能造成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项目必须进行地震安全评价;根据地震安全评价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实施抗震设防。本法所称重大建设项目,是指具有重大价值或者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项目。本法规定可能造成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项目。

第十九条 建设工程必须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抗震设计,并按照抗震设计进行施工。

我国现行的抗震设计规范是JTG/TB02-01-2008《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

抗震设防标准:桥梁抗震主要靠预防。桥梁抗震设防的基本原则是:合理安全原则、经济与安全合理平衡。桥梁抗震的目标是减少桥梁工程的震害钢结构抗震等级规范,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少经济损失。

确定桥梁工程的抗震标准,一般应考虑以下三个因素:根据桥梁的重要性确定结构的设计基准期;地震破坏后,桥梁结构功能丧失,可能造成次生灾害损失;建设单位能够承受地震和防灾的最大经济能力。

三级抗震设防理念:“小震不损坏,中震可修复,大震不倒塌”。

一、基本要求

1、地震作用:地震对结构的作用,包括水平地震作用和竖向地震作用。

E1级地震作用:工程现场重现期短的地震作用,对应一级设防级别。

E2级地震作用:工程现场重现期较长的地震作用,对应设防级别为二级。

2、各抗震设防类别桥梁抗震设防目标符合下表

3、一般情况下,桥梁抗震设防等级应根据下表规定的各桥梁抗震设防类别的适用范围确定。但对于抗震救灾和对经济、国防有重大意义的桥梁,或者损坏后难以修复(抢修)的桥梁,经国家审批机关报请批准后,可以增加设防类别。

4、抗震设防烈度6度及以上地区的公路桥梁必须进行抗震设计。甲、乙、丙级桥梁必须进行E1级地震作用和E2级地震作用下的抗震设计。 D级桥梁只需进行E1级地震作用下的抗震设计。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地区的B、C、D级桥梁,可仅设计抗震措施。

5、各类桥梁的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不同类型桥梁在不同抗震设防烈度下的抗震设防措施等级如下:

注:g——重力加速度

(2)具有三维交叉口的跨线桥梁抗震设计不应低于下线桥梁的要求。

6、公路桥梁抗震设防烈度与设计基本地震动加速度值的对应关系见下表。

注:g——重力加速度。

地震烈度——表示地震对地表和工程建筑物的影响强度。 (或解释为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它是根据人们在地震时的感受或震后物体的反应程度、工程建筑物的损坏或毁坏程度以及无仪器记录的地表变化而确定的宏观尺度。因此,强度的识别主要依靠宏观考察和对上述方面的定性描述。

地震加速度值是指地震时地面运动的加速度,可作为确定烈度的依据。在制定烈度抗震设防标准时,往往针对相应的烈度给出相应的峰值加速度。

2、抗震措施

1 各类桥梁抗震措施的选择按表3确定。

2. 6度区

简支梁的梁端至桥墩、承台或盖梁的边缘应有一定的距离。其最小值a(cm)

按下列公式计算:a≥70+0.5L 式中:L——梁的计算跨度(米)。

3. 7度区

(一)7度区的抗震措施除6度区的抗震措施外,还应当符合本节的规定。

(2)拱桥基础宜建在地质条件一致、两侧地形相似的硬土或岩石上。对于实腹拱桥,应减少拱上填料的厚度,并采用轻质填料。填料必须逐层压实。

(3)桥台女儿墙应适当加强钢结构抗震等级规范,梁与梁之间、桥台女儿墙之间应加装橡胶垫或其他弹性垫,以减轻冲击力,限制梁的位移。

(4)桥面不连续的简支梁(板)桥,宜采用垫块、螺栓连接、钢夹板连接等措施,防止纵横梁倒梁。对于连续梁桥和连续桥面简支梁(板)桥,应采取防止较大横向位移的措施。

(5)在软粘土层、液化土层和不稳定河岸上建桥时,对于大中型桥梁,可适当增加桥长,合理布置桥孔,避免桥墩可能发生的滑移和地震期间的平台。岸坡或地形突变的不稳定区域。否则,应采取措施增强基础抵抗侧移的刚度,并增加基础埋置深度;小型桥梁可在两桥台基础之间设置支撑梁或用砂浆片(块)覆盖河床。

4.8度区

(一)8度地区的抗震措施除7度地区的抗震措施外,还应当符合本节的规定。

(2)大跨度拱桥的主拱圈宜采用抗扭刚度较大、整体性较好的断面形式,如箱形拱、板式拱等。采用钢筋混凝土拱肋时,侧向连接必须得到加强。

(3)应采用合理的限位装置,防止结构相邻构件产生过大的相对位移。

(4)摆柱式支撑不宜作为梁桥的活动支撑;采用滚轮支撑时,应采取限位措施。

(5)对于连续梁桥,应采取措施保证上部结构产生的水平地震荷载能够由各桥墩和平台承受,避免固定支撑桥墩受力过大。

(6)连续曲梁的边墩与上部结构连接宜采用地脚螺栓,防止边墩与梁分离。

(7)高度大于7米的柱墩、排桩墩宜设置横向拉杆。

(8)石质或混凝土墩(扣)的墩(扣)帽与墩(扣)体的连接、墩(扣)体与基础的连接、断面突变等;施工缝均应采取提高抗剪性能的措施。能力衡量标准。

(9)桥台应采用整体性强的结构形式。

(10)石质或混凝土桥墩、桥台、拱圈的最低砂浆强度等级应按现行《公路砌体桥涵设计规范》(JTGD61)的要求提高一级。

(11)桥梁下部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时,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

(12)基础宜建在基岩或硬土上。基础底面应平整。只有当基础放置在基岩上时,才可以使用阶梯形式。

5.9度区

(一)9度地区的抗震措施除8度地区的抗震措施外,还应当符合本节的规定。

(2)梁桥各梁之间的横向连接必须加强,以提高上部结构的整体性。当使用桁架系统时,必须增强横向稳定性。

(3)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内无扭拱。宜在拱脚上下缘准备或增设适当钢筋,并按锚固长度要求伸入墩(座)桥台内。

(4)平台上拱墩、桥台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并应配备适量钢筋。

(5)桥墩、平台采用多排桩基础时,宜设置斜桩。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热播视讯

推荐视频

    Copyright © 2017-2021  二手钢结构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ESTOON 鄂ICP备2025106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