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钢结构行业相关产业政策暖风频吹,推动绿色建筑发展

   日期:2024-10-0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浏览:419    
核心提示:2011年,住建部发布《建筑业十二五规划》,提出:钢结构工程比例增加。同年12月24日,住建部发布《关于北京东方诚国际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等27家钢结构企业开展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试点的通知》,探索解决钢结构专业承包企业在承揽工程过程的相关问题。

点击“能源世界”关注绿色建筑综合服务平台

介绍:

在钢结构建筑子行业,“十二五”期间,特别是近两年,与钢结构行业相关的产业政策不断升温。政府出台了多项对行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政策。

◆◆◆ ◆◆

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是落实绿色低碳循环要求、提高建筑工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是钢铁行业稳增长、调结构、转型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过剩产能的重要举措。为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发展理念,在钢结构建筑子行业,“十二五”期间特别是近两年,相关产业钢结构行业的政策不断吹来,政府出台了多项对行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政策。

钢结构行业产业政策回顾

钢结构承包工程_钢结构企业开展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试点_住建部钢结构总承包试点

(2007-2013)

2007年,建设部颁布了《“十一五”期间我国钢结构产业形势及发展对策》,提出继续坚持正确导向和鼓励支持钢结构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十一五”期间,进一步推广和扩大钢结构应用,促进钢结构在建筑中的应用和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钢结构自重轻、强度高、抗震性能好的优点。到2010年,建筑钢结构综合技术水平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钢铁 结构产量目标达到全国钢铁产量的10%。

2009年,国务院印发《钢铁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尽快完善建筑领域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结合提高抗震标准,研究出台扩大抗震标准的规定。钢结构用于工业厂房、公共建筑、商业设施等建筑。修订完善地震多发地区建筑物、重点工程、建筑基础工程钢材标准和设计规范。

201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建筑业十大新技术”。钢结构技术包括:深度设计技术、厚钢板焊接技术、大型钢结构滑动安装施工技术、钢结构及大型设备的计算机控制整体顶升及改进等。安装施工技术、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住宅钢结构技术、高强钢应用技术、大型复杂膜结构施工技术、模块化钢结构框架装配、吊装技术等。

2011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建筑业“十二五”规划》,提出钢结构工程比重增加。推动重大工程、地下工程、超高层钢结构工程和住宅工程关键技术基础研究。

2013年,国务院一号文件《绿色建筑行动计划》推广装配式混凝土、钢结构等适合工业化生产的建筑体系。国务院《关于化解严重产能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提出,推广钢结构在建筑领域的应用钢结构企业开展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试点,提高钢结构在公共建筑和政府投资建筑领域的使用比例,推广抗震轻型建筑地震等自然灾害多发地区的钢结构集成房屋。型建筑。

钢结构承包工程_钢结构企业开展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试点_住建部钢结构总承包试点

2014年4月8日,住建部发[2014]45号文,批准部分钢结构企业开展房屋建筑工程总承包试点;同年5月27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国家标准。将于1月1日起实施,标志着中国绿色建筑2.0时代的开始。

2015年9月30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促进绿色建材生产应用行动计划》,从“钢结构建筑材料生产应用”等10个方面部署相关任务和木结构建筑推广行动”。同年11月4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对促进工业稳增长、调结构、促进企业拓展市场、增加效益作出部署。其中,要求结合棚屋改造、抗震住房工程开展钢结构建筑试点。同年12月24日,住建部印发《关于北京东方城国际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等27家钢结构企业开展建筑工程总承包试点的通知》探讨解决钢结构专业承包公司在工程承包过程中的相关问题。问题。

2016年国发[2016]6号《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困难发展的意见》:推广钢结构建筑应用,结合棚户区改造实施钢结构建筑推广应用、危房改造及抗震安居工程。试点项目将显着提高钢结构应用比例。国发[2016]8号《关于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全面实施大型公共建筑和各类政府投资建筑绿色建筑标准和认证,积极推广新型绿色建材和装配式建筑应用。和钢结构建筑。同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提出力争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30%用10年左右的时间,积极稳妥地推广钢结构。建筑学。

“十二五”期间钢结构发展现状

2013年以来,钢结构行业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市场新环境,进入战略转型。 2014年,行业内还没有估值超过100亿的公司。与2013年相比,结果好坏参半,58%的企业产值增加,最大增幅为46%;42%的企业产值下降,最大降幅为48%。 2015年情况更加复杂,部分中小企业业务量大幅萎缩,承接业务量下降10%至35%。尤其是公建业务,承接业务量同比大幅下降(部分企业达到70%以上);不过,令行业兴奋的是,海外出口业务大幅增长。 2015年钢结构企业开展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试点,部分企业海外订单超过国内市场;产能5万吨以上企业近四年同比增长25%以上; 2015年,首个“双百企业”诞生——中国建筑钢结构。

2015年,建筑钢结构行业总产值约为4906亿元,占建筑业总产值的2.7%;产量约5007万吨,同比增长12%。 2015年,钢铁产量8.04亿吨,其中建筑钢材3.6亿吨。建筑钢材占钢材产量的45%,建筑钢结构钢材占钢材产量的6.2%,约占建筑钢材的13.8%。从五年前的情况分析显示,虽然钢结构行业的产量逐年增长,但其在建筑行业中的比重并没有明显增加。钢结构目前还不是建筑行业的支柱产业,钢结构在建筑行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钢结构企业开展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试点_钢结构承包工程_住建部钢结构总承包试点

钢结构行业市场分析

2015年,5万吨级钢结构生产能力的骨干企业总数超过50家。

2015年,前五名企业完成产能298万吨,约占建筑钢结构年用钢量的5.9%。整个行业的集中度仍然不高。

钢结构行业技术创新

2015年,钢结构行业在技术投入、技术研发、技术创新等方面都有新的发展。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专利、工法3501项。 “十二五”期间,会员企业完成国家和行业标准101项。我国钢结构建筑市场与国外的差异在于,“十二五”期间,钢结构建筑用钢量约为3000万吨至5000万吨,占比约为4%至6%的钢铁生产。与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钢结构建筑的比例明显较低,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生产能力低/标准化程度低。国内钢结构工厂机组的生产能力为1~1.2吨/平方米/年。欧美钢结构工厂机组的生产能力是我们的三倍以上,可达3吨/平方米/年。在台湾,约为2.5吨/平方米/年。这种差距并不是因为我们厂家设备落后造成的。主要是零部件标准化程度低,型材使用不频繁。国内钢构件需要钢板,经过切割、组装、焊接成型,加工效率低,而国外则直接使用型材。 。这一问题也是制约钢结构建筑工业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钢结构住宅产业化

住建部钢结构总承包试点_钢结构企业开展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试点_钢结构承包工程

从目前已完成的钢结构住宅项目来看,钢结构结构体系成熟,围护材料逐步完善,装配工艺不断优化,住宅整体性能大幅提升,工程造价具有市场竞争优势,具备产业发展条件。表现为:结构体系日趋成熟,钢结构住宅已覆盖低层、多层、小高层和高层钢结构住宅。主要结构体系有冷弯薄壁轻钢框架、全钢框架及钢架钢支撑、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钢框架-混凝土芯管、钢框架-钢板剪力墙等体系。与之配套的钢桁架楼承板、水泥肋(筋)复合板、组合外墙板、龙骨轻质复合墙板等围护板构件日趋成熟。

钢结构行业的发展机遇

“一带一路”加快走出去、“一带一路”和国际化步伐,涉及65个国家44亿人民的经济合作与发展。这标志着我国经济新增长、新复兴的历史拐点已经到来。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关键在于基础设施建设,涉及国内城市和沿线国家。其巨大的潜在市场吸引了钢结构企业纷纷离开。以中建钢构、杭萧钢构、东南电网、精工钢构、多维联合集团等为首的企业在境外签订了数十亿元订单。

“十二五”期间,钢结构行业企业在技术、人才、布局等方面开始准备走出去:开展国外认证、许可等相关工作。多家拥有钢结构一级资质的企业获得了欧美、日本、东南亚市场。准入认证。从布局上看,海外事业部或国外分支机构相继成立。在人才方面,除了自身准备外,还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 “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后,钢结构行业海外市场出现爆发式增长。

2014年,“一带一路”沿线成功承接订单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东南电网与委内瑞拉签订了价值超过10亿元的大合同;北京多维联合集团与委内瑞拉政府签署价值近10亿元的新板材项目;精工钢构集团已中标海外钢结构项目30余个,设立海外分公司8家。 2015年,钢结构行业最大海外合同订单突破30亿元。部分企业海外业务规模超过境内业务。海外市场将成为企业发展新的强劲增长点。

全面提升行业信息化水平,开拓互联网+新时代

钢结构企业开展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试点_钢结构承包工程_住建部钢结构总承包试点

“互联网+”概念正式提出后,迅速发酵。各行各业都试图用互联网思维推动行业发展,钢结构行业也不例外。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 6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互联网+新兴产业模式正式成为国家行动计划。目前,不少大型钢结构企业已向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首先是钢构件加工和管理的智能化。如物联网、全自动化加工中心、焊接机器人等的应用,特别是几个特大型钢结构工厂的现代化程度已超过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二是施工现场数字化、标准化。比如BIM技术的应用、现场焊接机器人、自动化施工平台、4D、5D信息管理平台、远程安全监控等。然后就是管理的信息化。以ERP、PDM、BIM等数字化管理系统为代表,企业现代化管理已渗透到财务、人力资源、工程管理等各个系统。例如,针对超高层建设难度大、多专业建设交叉频繁等问题,广州周大福国际金融中心项目与广联达软件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东方Tower BIM 集成项目管理系统。天津高银金融117大厦项目在建设之初就启用了广联云服务,将其作为BIM团队数据管理、任务发布和信息共享的数据平台,并提出了基于广联云的BIM系统云建设方案,以开展BIM系统云建设方案。 BIM技术的深入应用。上海中心大厦项目引入大空间3D激光扫描技术;钢结构施工前,在计算机上对施工过程进行三维模拟演示,可以提前发现和避免实际施工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

拓展公建业务承接,PPP项目模式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六部委制定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于2015年6月1日起施行。2015年5月19日,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国务院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 PPP已成为国家意志。

全国多地正在开展PPP模式试点。 2014年,重庆签约启动公路、轨道交通、市郊铁路、市政设施、港口物流、土地整理等六大类PPP项目,总金额1300亿元。这些项目基本涉及社会公共事务。涉及利益和公共安全的大型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项目PPP项目。

行业要深入研究,准确把握PPP模式的深刻内涵,积极务实运用PPP模式,以“产融双驱”模式促发展,深化转型升级。 “中国建筑”一直走在PPP发展的前列。他们抓住机遇,相继建立规范化、专业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基金和融资平台。同时,他们与国内多家建筑公司发起合资,以多种形式聚集力量。进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截至2015年5月,PPP项目涉及金额超过900亿元。财政部国家PPP综合信息平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2月29日,全国纳入信息平台的地区开发PPP项目有450个,涉及总投资约8090亿元。在投资需求和政策的大力支持下,PPP项目模式将成为我国下一阶段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模式。 PPP项目模式将对钢结构市场环境,特别是城市公共建筑和基础设施建设产生巨大影响。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热播视讯

推荐视频

    Copyright © 2017-2021  二手钢结构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ESTOON 鄂ICP备2025106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