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的主题是项目的实施过程。该项目的最初设计者不是秦尚,而是香港的关永泉。我们先来看看最初的设计方案。
原设计方案没有渲染图。这是后来为了形象地表达最初的设计而制作的示意性立面图。
南北立面预留22个照明槽位,槽位内安装线性灯。
上图为入口雨棚的位置。入口雨棚处安装了地下灯。地下灯从下到上照亮入口天篷。 (忽略图中人的比例,他们并没有那么大)
南北两侧线形灯详细参数。灯具为12伏RGB LED灯珠,灯珠间距要求为13毫米。即每米约76颗灯珠。图中一颗灯珠0.24W,1米功率约为18W。
线性灯安装大样本。两条线之间距离较近的是第一个渲染。较粗的线是两条线连在一起,但距离比较近。
线条灯的横截面图,包括如何连接线端,在施工图中更详细地绘制。
距离比较远的两条线之间的节点大图,其实从灯具的固定装置的安装方法来说,是有点问题的,因为安装时螺丝刀是无法取下的,所以安装起来不是很方便。
南北两侧比较简单,都是线性灯。
东西两侧设有遮阳板,弧形遮阳板上内置投影式洗墙灯。
原计划选择了iGuzzini的洗墙金卤泛光灯。上图为该灯的参数。有两种功率:70W和150W。 70W用于清洗二层遮阳篷,150W用于清洗四层遮阳篷。主要参数为色温5200K、防护等级IP66、特殊配光。
南北立面底部支架上还安装了多组大功率泛光灯。
设计安装泛光灯的支架,用6至8米的灯杆来悬挂泛光灯。
原设计照明灯具主要技术参数为2000W大功率泛光灯,四度角和十二度角灯具分别占50%,色温为5600K。
入口处的月牙雨篷最初的设计是一盏150W金卤地埋灯,从下到上照明。
施工图上写的是150W,但技术资料上却显示70W和3000K。最终以施工图为准。原设计方案的介绍到此结束。
经过与业主多次讨论,月牙雨棚入口处的地下灯不再考虑,垂直泛光灯也取消了。由于入口雨棚的设计方案与最终实施存在较大差异,我们最终采用了建筑设计方式。已经提出了新的计划,稍后会详细介绍。
我们先来看第一部分南北立面线性灯的实现。由于建筑物上的线性灯很高,所以首先要考虑可靠性。它不容易失败。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了解勤尚的人都知道,勤尚的技术实力是路灯的关键。其实我在景观灯领域并没有太多的经验。线性灯是专为该项目开发的。研发人员付出了很多努力。
上图从外面看就是一个很普通的数码管。首先我们来说说数码管的外壳。可以看到数码管的顶部是乳白色的,底部是灰色的。这是由双色 PC 挤出制成的。我们认为一般灯的底部是铝合金底座,顶部有透光罩。事实上,铝合金底座与灯罩之间存在缝隙,且缝隙很难密封。于是我就想是不是可以做成一体的,这样底座和灯罩之间就不会出现密封问题了。只要把两端堵住,防水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其实并非如此,因为这样的高层建筑不可能总是更换或维修,所以材料必须耐候,PC材料必须阻燃、抗紫外线。我们特意制作了材料来抵抗我做了一个燃烧测试,但是实验的视频时间太长我找不到了,只有测试报告。
材料除了要阻燃外,还必须具有一定的抗紫外线能力,否则长时间在阳光下暴晒会变黄变脆,清洗幕墙时一压就会破裂。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防水问题。我一开始以为中间防水没问题后,把两端堵住就可以了。然而,我认为这很简单。事实上,水蒸气会从电线接头处渗入而无法排出。我还考虑过增加通风。膜、透气膜是一种用在汽车灯具上的纳米膜。水不能进入,水蒸气可以排出。但安装在灯具上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水无法进出。最终的实现方法是在灯下保留。呼吸孔比被堵塞更糟糕。
钻好通风孔后,电路板暴露在空气中,因此在电路板上涂了一层纳米膜,以确保灯在水中浸泡2-3天不会漏水或氧化,从而保证灯管的故障率保持在较低水平。
芯片及灯芯片采用原装Cree进口芯片,RGB三合一防紫外线户外芯片,每米72颗灯珠(因为原设计对灯珠间距有严格要求,为13毫米,多种不同经过测试,最终确定灯珠中心间距为13.8mm,亮度和均匀度均合格。基本满足原设计要求。
灯具做出来后分为两类:一类是定制贴片灯,一类是廉价版的草帽灯。
下面说一下安装方法。快速可靠的灯具安装是首要考虑因素。原设计的灯具安装方式是;简单的理解就是做一个挂钩来挂灯。不过,这么高的建筑,原设计中恐怕无法采用这种结构。为了满足要求,由于还必须考虑风、振动等因素,而深圳是沿海城市,受台风等自然天气影响,原设计结构可能存在一些隐患,因此对安装方式进行了优化。
优化的结果是这样的。当时香港设计师告诉我们,他们要求线条之间没有暗区。事实上,他们开始设计的安装结构不可能没有暗区,必须安装灯具。没有滑动空间,否则安装后无法拆卸,所以最终灯具之间留有24mm的安装间隙。
这是顶部刺刀。可以看到卡口位置比原来的位置要深很多,并且增加了结构,防止里面脱落。
灯底部的卡口和安装结构经受住了风洞试验和振动试验,最终的实施就是基于这个方案。
灯具和安装结构没有问题。接下来的问题是解决灯具的供电问题。最初提出了高压供电方案,即从避难层引出220V电源线,将灯具并联。每个灯都有自己的电源,我们按照这个计划制作了一批灯并进行了测试。出现了两个意想不到的问题。一是电源附近的光色与其他位置明显不同。另外就是电源封闭在里面的时候会产生惊人的热量,会严重影响供电。电源的寿命,而且如果电源坏了,灯就需要拆下来更换,非常麻烦,所以最后放弃了。
工厂测试时拍摄的照片有色差,电源部分太热,无法处理。灯珠颜色变化是因为电源卡在里面,热量无法散发。后来我想可能是电源加热电路板后电路板的电阻发生变化,导致灯珠的颜色发生变化。
最终采用的方案是低压48V供电,加大主电缆截面,并在工厂定制电线分插座;每个子插座对应相应灯具的位置,子插座与灯具采用航空连接器连接,大大减少了现场工作的需要。减少了施工安装的工作量,现场无需布线,也减少了因施工不规范而产生的故障。电缆和接口均经过测试且可靠。
贴一些测试的照片。
样品照片。
Y型接头检测报告。
接头的材质也很重要,所以材质也进行了测试。
安装连接器的测试图。
从测试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PP材料比PVC材料的性能要好。优点可以从上图中看出。 PP材料在冲击测试后有一点裂纹,但PVC材料则完全裂纹,因为塑料制品在低温下会变硬变脆。在这方面,PP材料的性能相对优于PVC材料,因此最终用于航空接口。它是由PP材料制成的。
线性灯的最后一个问题是,由于顶部的弧度比较小,需要将不同长度的灯拼接在一起才能满足弧度要求,因此订购了几种不同规格的线性灯。
这就是线性灯的最终效果。
说完南北两侧的线性灯,我们再来看看东西两侧的泛光洗墙灯。
最初的设计使用的是传统光源,但在实施过程中改为LED灯。改变是没问题的,但是配光要求不能改变洗墙效果,所以专门为该项目开发了灯具和透镜。
在第一个版本的洗墙泛光灯方案中,你可以看到它周围有一些凸起。由于灯具需要嵌入其中,因此不能影响内部的钢结构。因此,严格控制灯具的尺寸,确保不影响内部钢结构。结构、钢梁零件。
安装槽节点图。
上图是原设计灯的配光情况和勤尚开发的透镜的配光情况。基本满足原设计的配光要求,比原配光更加均匀。制作好灯具样品后,我们将其安装在幕墙上进行实验看效果,并现场测量了亮度值。可惜没有找到实测数据,这就是最终能看到的效果。
实际图片与原设计图有明显差异。现在玻璃两侧的固定件与玻璃齐平,外侧弧线之间的凹槽起到排水功能。原来设计的灯具四周都有凸起,会形成积水,不利于防水。
这个发给幕墙公司预留孔位和尺寸。
应业主要求,我们在建筑顶部增加了装饰照明,主要采用LED泛光灯对建筑内部钢架和结构进行分层照明,使顶部从上方看形成晶莹剔透的玻璃体。外部。
我们来谈谈顶部和入口。顶部原本的设计除了线条灯外并没有特别加固钢结构灯具安装公司,以保持建筑的完整性。过程中,甲方一位领导表示,高层需要加强,所以给甲方制定了相应的计划,供参考,虽然最后没有实施,但是这个计划可以分享。正是顶部让整个身体变得透明。
建筑顶部照明——模拟效果图
甲方还征求了香港设计顾问的意见。这张图是推荐方案,建议整体照明。
建筑顶部照明——香港设计师的建筑模拟效果图
但香港咨询团队有不同意见钢结构灯具安装公司,认为点亮主梁就足够了,所以我们也做了效果图供甲方选择。
建筑顶部照明-灯具布置图
推荐方案的灯光布置示意图。
建筑顶部照明——安装说明
模拟一下灯具的安装位置,会对室内室外产生什么影响,会不会对室内造成影响。
图片都是按照实际比例建模的,钢梁非常巨大。
建筑顶部照明-配光图
光分布图。无论向上看还是向下看,灯具在室内几乎看不见,真正达到不见光的效果。
建筑顶部照明——眩光控制说明
根据灯具的安装位置,在室内可能产生眩光的情况,我们根据安装位置和视角,计算出不同节点的遮光罩所需的长度,以保证人们不会直接看到灯具的发光面。灯在正常活动范围内,从而避免眩光。
ABCDE的不同节点有不同的眩光控制要求,因为每个位置的高度不同,ABCDE节点遮光片的长度也不同。都是按照瞄准高度1.7米来计算的。事实上,普通人的视线高度并没有那么高,因此光线不会影响人们的室内活动。
建筑顶部照明-照明信息
精选的照明灯具。
这个计划没有实施,因为无法控制玻璃表面的反射,而且当时也没有合适的解决方案,所以没有实施。后来我想了一下这个计划,庆幸没有实施。如果实施的话,可能会对顶部结构和整体建筑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
接下来是入口天篷的位置。
入口天篷照明-照明安装说明
入口天篷的原始设计采用地下灯向上照明。鉴于眩光会严重影响人们进出,本方案重点关注灯具的隐蔽性和光线的舒适性,尽量减少灯具安装后对白天景观的破坏和破坏。夜间产生不舒适的照明,为入口营造舒适明亮的空间。
雨篷的月牙形状很早就确定了,但内部的详细结构从一开始就没有确定。我们根据甲方提供的初步资料进行了设计。
灯光布置示意图。月牙雨篷由许多网格片组成。
根据实际比例对安装效果进行建模模拟,并计算眩光的影响。
配光示意图,包括灯具的角度,都有粗略的描述。灯具的照射角度为45°,既保证地面光线足够均匀,又保证格栅不遮挡光线,使光线得到充分利用。整个格栅采用洗墙灯进行清洗和照明,形成层层叠叠的效果。其效果是,从远处看,这是一个整体闪亮的项目。
线性泛光灯安装在装饰面板内侧的底座处,保证头部从外侧抬起47°时才能看到灯具的发光面将头部从门侧抬起60°,完全符合照明规定。眩光控制要求是基于最小直视距离9.47米和最长距离19.64米。线性洗墙灯在下部附近增加了24mm的遮光罩,以确保光线不会射出格栅区域。在国外,是防止眩光的。上图可见眩光符合要求。
入口天篷照明——视角分析
上图显示了模拟白天几种典型视角的灯具的安装是否会对景观产生影响。仿真后发现影响不大。
两种灯可供选择。
筒灯照度计算
入口处的照明不仅仅是景观,还需要满足基本的功能照明。为了确保设计能够达到效果,进行了模拟照度计算,使用筒灯和线性泛光灯进行对比。以下是当时所做的计算结果。
照明布置图及计算结果。
照明效果图。
照明假彩色图像。
网格点照明。
格栅照明效果图。
同时还采用线性泛光照明计算进行对比。
线性泛光照明计算
照明布置图及计算结果。
照明效果图。
照明假彩色图像。
入口处的照明不仅仅是景观,还需要满足基本的功能照明。为了确保设计能够达到效果,进行了模拟照度计算,使用筒灯和线性泛光灯进行对比。以下是当时所做的计算结果。
这是根据平面图模拟的效果图。因为遮阳篷的最终方案被修改了,所以方案只是方案。
遮阳篷的最终计划。
详细结构。
雨篷最终方案确定后,香港设计师向甲方提供了两种方案。一种是使用聚光灯,另一种是使用泛光灯。
但这并不是建筑师想要的计划。他想要的是“光网络”效果,并为我们提供了一张手绘图(不幸的是也丢失了),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深化才能达到这种效果。
于是我们和设计师合作,拿出了几个方案供设计师选择。
选项1
四十五度角、“光网”和格栅照明效果。
整体效果
第一视角,“光网”和格栅灯光效果。
灯光布置示意图。除了“灯网”上布置的一些灯光外,月牙雨篷顶部还制作了两盏不同配光的图案灯,照亮格栅,使格栅整体明亮。
针对“光网”的节点位置,项目专门开发了一盏灯,有五个灯珠,十五度的小泛光灯,每个小孔里都有一个透镜,这样就可以照亮凹槽。
选项2
方案2背后的想法是,新月形遮阳篷与其上方的建筑结构之间应该有一个过渡,这样它就可以自然减弱。所以想法是加强中间月牙雨篷的拱形位置,然后慢慢削弱,留下一个自然的过渡。
B 观点的“光网络”效应。
这就是“光网格”点亮并网格投射光的效果。
全部点亮后的效果,以及下面的前视效果。
第二个方案的灯光布置示意图,有很多灯排成一个小三角形,分层洗亮,通过控制减弱。
“光网络”的中间效果与方案一相同,也有方案三。
方案三
选项 3 结合了选项 2 的一些功能。
最后实施的是方案3。下图为施工完成后实际效果与效果图的差异。
现实生活中的效果。
最后个人觉得现场拍摄的效果还不错,还原度比较好。
正面角度的设计效果。
“光网”是一种特制的灯。这盏灯有几种不同的款式和方案。这个方案终于实现了,其他方案就不一一介绍了。
还有后面KKmall的景观照明、商场的照明、写字楼的公共空间、停车场的照明,都是我们深化、施工、安装的。
由于时间关系,还有很多流程无法分享。有机会的话我会深入讨论它们。
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有问题可以在下面提问。
问答环节
问题一:产品和设计在施工过程中如何配合?谁先来,谁最后来?
施工用产品主要根据设计需要,技术部门配合满足技术要求和需要。
勤尚的设计部和研发坐在一起,沟通非常顺畅。研发部门将尽力帮助满足任何设计要求。他们可以做很多工程公司设计师做不到或不敢想的事情。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
问题2:听说第一批芯片有缺陷。难道都是拆下来重新安装的吗?有利润吗?
勤尚用良心做产品,用心尽力。由于缺乏景观产品经验,他也犯了一些错误。第一个错误不是芯片问题。最后发现是电阻的问题。那批灯有问题。另一个问题是,外壳不是用抗紫外线材料制成的,因此有些灯在使用一两年后就变黄了。
诚然,勤商在这个项目上实际上并没有盈利。几乎所有第一批灯都被更换了,价格和成本都很高。
问题3:如果这座建筑的夜景完全留给您,您的计划与香港的计划会有何不同?
如果要这样做,我肯定会与建筑设计师进行交流。从我个人的理解来看,照明只会为建筑物增添色彩。建筑物本身的设计非常精美。我们要做的是体现建筑物的非常美丽的结构特征。实际上很高兴出来。
香港的Kwan Wing-Kuen的设计实际上没有太多概念,它们都是非常实用的技术参数。
建议每月使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