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神山医院建设背后:工人肩扛钢材,老钢构人感慨施工艰辛

   日期:2024-09-3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浏览:230    
核心提示:旧钢构10日晚,王晓红接受中新经纬(微信号:jwview)专访,分享了堪称“火神山最为艰苦的施工环境”背后的故事。而面对火神山的施工难度,她却称:“连我这种‘老钢构人’都脚软。02“把患者换作你的家人,你急不急?如果把那些患者换成你的家人,你急不急?扎根38年的钢结构领域,像她这样的女专家并不多见。

“所有的钢材都是我们的工人扛在肩上的,虽然我们不会使用吊车,但我们必须完成任务!”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高级工程师、钢结构施工专家、火神山医院钢结构组副组员王晓红用手机记录下这一幕,不禁感叹。 10日晚旧钢构,王晓红接受中新经纬(微信ID:jwview)专访,分享了“火神山最艰苦的施工环境”背后的故事。

01 “连我这样的‘钢构老翁’,脚也软了”

“这些天我的心情比较平静,但当你问起时,我的眼前充满了那些艰辛、血腥的场景……”王晓红告诉中新经纬记者。

1月26日,53岁的王小红受邀来到火神山施工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她没想到,去了那里之后,她就无法动弹了。她看到老板和同事们红着眼睛正在努力工作。甚至还有不少80、90后的年轻工人在现场奋斗。她深受感动,请求英留下来。

加入火神山施工队后,王晓红担任钢结构队副队长,主要负责图纸、技术、材料、现场等方面的统筹协调。她领导的团队有18名经理和196名工人。 “他们大多数都很年轻,有些比我的孩子还小,”她说。

▲受访者提供王晓红现场工作照片

旧钢构_旧钢构多少钱一吨_旧钢构市场

王晓红出生于军人家庭,15岁入行,从事钢结构工作38年。先后参与了100多个国家重点工程项目。面对火神山建设的困难,她说:“即使是像我这样的‘钢结构老人’,也是很弱的。但在特殊时期、特殊情况下,我们只能赢不能输,没有出路。” ”。

王晓红面临的首要问题是钢材的运输。她负责的钢结构施工项目位于火神山工区最深处。由于环境限制,吊车无法进入。不过,该地区还承担着建设ICU病房的重要任务,且工期尤为紧迫。

“我们镇守的最里面的战场,可以说是火神山‘最艰苦的环境’,可想而知,整个火神山的所有建设工程都是同时开工的,必须保证所有流程都顺利进行。” “如果最后需要大型起重设备,作业和运输过程中会浪费大量场地资源,导致其他工序难以完成任务。”王晓红说。 。

然而,当看到运输钢材的半挂车只能停在1公里外的路边时,王晓红还是傻眼了。单块钢板重300公斤,最轻的钢柱超过70公斤。总共129吨钢材如何运输到安装地点?我们应该做什么?

正当王小红担心的时候,群里几个平时爱“调皮捣蛋”的小伙子一言不发地走到半挂车前。他们解开绳子,把钢筋扛到肩上旧钢构,一一扛回工地安装。看到这一幕,她当场就泪流满面。

王晓红介绍说,他们正在建设三个重要的坡道,每个坡道长近50米,最高处3.4米,以供未来病人转运之用。而这也意味着工人们不仅要沿着1公里的道路搬运钢材,还要将其运上陡坡,然后安装到位。每吊起一块钢板,需要6至8人合力。他们用了6天的时间才将所有钢材运到工地,没有掉落到地上。

“从那时起,我也很佩服那些80后、90后的人,就像他们肩上的钢铁一样,能挑起重担。”王晓红感慨地说。

旧钢构市场_旧钢构多少钱一吨_旧钢构

02“如果病人是你的家人,你着急吗?”

1月28日晚上10点30分,王小红在朋友圈发文称:“今晚没睡……”他连夜赶工,只为第二天中午12点前完成一段钢楼梯。项目。 “不但要完成,而且还要做得漂亮。”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她连续30多个小时没有合眼。

▲火神山施工夜景受访者提供

“人、材料、机器的协调都是一个挑战,每天接听数百个电话也算小数目。”王晓红说道。在一个2000多人的施工现场,同时使用数万种不同的工程材料。对接协调工作需要各组之间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王晓红一行人也是如此。为此,她每天只睡五六个小时,一刻也不敢放松。她开玩笑说自己“不耐烦”。

为什么这么着急?王晓红经常对工人说:“如果因为我们工作做得不好,病人要晚一天收治,你着急吗?如果那些病人换成你的家人,你着急吗?” ?”

王晓红带领的施工队也是一个“吃苦耐劳的人”。工期紧张时,有几名精锐战士甚至连续工作了40多个小时才休息。由于工作时一直戴着口罩,工作结束后,工人们常常感到窒息,脸上布满勒痕。此外,由于需要保证严格的人员管控,施工期间他们只能在户外用餐,“勉强吃到一口热米饭”。

回想起那些日子,王晓红总觉得自己对工人太严厉,说教太多,以至于被下面的人称为“王阿姨”。

一月底,武汉开始下雨雪。工人们在严寒湿滑的户外工作,但工作强度却没有减少一半。几天后,一名工人忍不住对她说:“王阿姨,我们只有一个要求,就是要努力工作,我们的脚太臭了,没有袜子可以换。”

那一刻,王晓红心里有些不舒服。 “其实我知道他们是怕我不舒服,如果他们不说实话,那不仅仅是脚臭,也是因为天气太冷,我受不了工作出汗后的潮湿。” ”。她略带哽咽地道:“就这样,我连他们小小的要求都无法立即满足。”

由于每天早上7点就要赶到工地,王晓红无法在超市营业时间亲自给工人们买袜子。她向很多朋友求助,花了两天时间才给工人们送来了一批新袜子。

王晓红说,项目中期压力最大。 “看着孩子们的眼睛布满血丝,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那种焦虑和压抑的感觉是难以形容的。”

▲ 深夜,火神山工人仍在奋战。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03“虽然你不喜欢花,但花会喜欢你”

2月3日,火神山医院正式收治第一批COVID-19患者。当看到医护人员推着轮椅的病人走过他们搭建的坡道时,王晓红泪流满面,感觉浑身充满了力量。

截至2月9日,王晓红负责的钢结构项目已全部顺利交付。一个月后,她向中新经纬记者坦言,自己在施工过程中曾多次质疑:“我能完成这个任务吗?”不过,这种担忧当时还不能表现在她的脸上,更不能表现在脸上。在行动中。 “因为如果我没有信心,下面的人怎么会有信心?如果他们没有信心,那么很可能会影响项目的进展。”

就这样,王晓红一直在“打”工地的“兴奋剂”。作为大家口中的“王阿姨”,很多人都被她骂过,但是却对她亲近极了。有一天,她处理完其他事情后,赶到了现场,一些工人也赶了过来。 “有的孩子脱掉手套就想抱我,我开玩笑说,疫情期间,大家不要再抱我了,多注意自己的形象。”

中新经纬记者问:“他们为什么要过来抱你?”王小红想了想,说道:“也许就像见到亲戚一样,好像我一去,他们就觉得,无论工作有多么困难,他们都有信心,能够完成。”

为了缓解工人们戴口罩上班的不适感,王晓红还写了一首打油诗为他们打气:“戴了耳朵也疼,嘴唇红了,戴了也会头晕。”而且你的眼镜会起雾,即使你戴上它,你的声音也会被遮挡。” “喊这么大声,喉咙就痛。我们是在比工作、比贡献,任何时候都要戴口罩,要学会穿白衣服,共同抗击疫情。”

有人称王晓红为“工地玫瑰”,这让她感到尴尬。在钢结构领域拥有38年的从业经验,像她这样的女性专家并不多。同样,在火山、雷神山的工地上,像她这样的女性技术工程师也很少。但她觉得没什么,“谁说女子不如男?”

旧钢构市场_旧钢构多少钱一吨_旧钢构

她的父亲是一名基建战士,也是中建三局的老兵。王晓红从小就熟悉“运输营”、“机械团”等名词,一直在军事化管理的氛围中长大。她热爱钢铁和重型机械行业,热爱军人的热血和勇敢,也热爱军人的责任和使命。她生来就流淌着军人的血液。

▲王小红父亲(第一排右一)当兵时的老照片。受访者供图

然而,当她回到火神山工地的小伙子们身边时,王小红依然是那个可爱可敬的“王阿姨”。工人们休息的时候,总会从工地上摘一些花送给她。她说不喜欢,他们却回答:“虽然你不喜欢花,但花会喜欢你。” “王阿姨”听了,又气又笑,“快去上班吧!”

自2月9日项目全面交付以来,“王阿姨”团队成员已基本结束隔离。期间,她不断发信息询问他们的情况,是否回国,隔离期是否顺利等等,收到“一切都好”的回复后,她松了口气。 “王阿姨”向中新经纬记者分享,前两天的3月8日妇女节,她收到了很多她们的祝福和红包,金额较大,达5.2元。 “我当然知道是什么意思,不过可以少一位小数点!”

“经过这次火神山一战,我的命就值了,至少在我快要退役的时候,我还能在年轻人中证明自己的存在。”王晓红告诉中新经纬记者。谈及疫情结束后她最想做的事,她说:“希望能不戴口罩去上班,希望能再在街上堵车,希望大家都能继续生活平凡又美好的生活,只要大家都好。”

机坪作业现场介绍图,受访者提供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热播视讯

推荐视频

    Copyright © 2017-2021  二手钢结构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ESTOON 鄂ICP备2025106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