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山桥见证了新中国桥梁事业的发展
“中国钢桥摇篮”诞生了多项行业第一
近日,中铁山海关大桥集团有限公司高级焊工技师张明(右)与同事们在对钢构件进行分析,准备进行焊接。河北日报记者董海燕摄
伶仃洋如今是通途。虽然深中通道才建成通车两个多月,但想起参与建设的日日夜夜,中铁山海关大桥集团有限公司工匠、技术员曲岩的心情依然激动不已。
这是全球首个集“桥岛隧道、水下互通”于一体的跨海集群工程,曲燕创新工作室完成了深中通道钢箱梁自动焊接一体化试验,解决了钢箱梁正交异性桥面疲劳损伤等世界共性难题。
一千座桥,有一千种修建要求,包瑞臣大师教给曲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科技创新上,要建出“国内第一、世界一流”的桥梁。
中铁山海关大桥有限公司位于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始建于1894年,其前身是中国第一家铁路钢桥制造厂——北洋官铁局山海关桥梁厂,后几经更名飞虹钢结构,2001年改制为中铁山海关大桥集团有限公司,被誉为“中国钢桥摇篮”。
8月14日,中铁山桥集团为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制造的最后一节钢桁梁发运。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是世界首座千米级双层斜拉-悬索协调体系桥梁。中铁山桥集团供图
1998年,曲燕刚进厂不久,包瑞臣就把一本厂史书摆在了他的面前。他参与建设了中国第一座钢桥——滦河大桥;用数百万颗铆钉连接了“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制造了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的公铁两用桥——南京长江大桥的全部钢桁架……山桥人参与建设的诸多“国内第一”,让曲燕暗下决心:“我要做,就做别人做不了、做不好的项目。”
“要想架桥,先要学焊接。”看出了屈颜的想法,鲍瑞辰提醒道。
当时,我国桥梁制造史上的第三座里程碑——九江长江大桥已经通车。这是我国第一座采用第三代桥梁钢——新型15锰钒氮钢制造的大跨度栓焊桥梁。包瑞臣和同事们参加了新型桥梁钢的焊接试验和研究工作。
但市场瞬息万变,曲燕入厂之时,山桥厂正面临发展的瓶颈,计划经济时代养成的“等、靠、问”的思维模式,让山桥厂一进入市场就“窒息”了。
知耻而后勇,原本专做铁路钢桥的山桥厂决定进军公路钢桥市场,这意味着桥梁的跨度需要更大,焊接难度也更大。
2000年底,经过激烈的竞争,正在改制中的山桥厂一举中标天津海河大桥,拿下了公路钢桥市场的第一笔订单。随着国内大额订单纷至沓来,曾经辉煌的山桥厂重拾信心,重回国内钢桥制造行业的前列。
“切割成不同形状的钢板要焊接在一起,才能完成桥梁的各种造型。”屈艳解释道,桥梁焊接就像嫁接果树,槽怎么开、开多深、怎么焊接,都会直接影响桥梁的安全和美观。
8月27日飞虹钢结构,由中铁山海关大桥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G3铜陵长江铁路大桥顺利合龙。G3铜陵长江铁路大桥是世界首座千米级双层斜拉-悬索协调体系桥梁。中铁山海关大桥集团有限公司供图
凭借吃苦耐劳的韧劲和攻关的执着,屈燕仅用7年时间就实现了从高级技师到技师再到高级技师的“三级跳”。他还牵头成立了创新工作室,以中厚板材料自动焊等焊接工艺填补了我国钢桥制造领域的多项空白。
2012年,曲燕得到了一夜成名的机会。
建伶仃洋大桥,海底“穿针引线” 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面开工。
这座设计使用寿命为120年的跨海大桥以其许多尖端工程技术和设计创新而闻名,其中包括曲燕创新工作室开发的钢桥焊接机器人技术。
原有的机器人焊接技术普遍应用于车辆制造,无法满足港珠澳大桥的技术要求。曲艳带领工作室成员优化焊接参数,解决了U肋角焊缝焊接质量稳定性差的难题,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钢箱梁板单元机器人智能焊接系统替代手工焊接。
如今,已成为全国劳模的屈燕表示,自己很幸运赶上了“世界桥梁看中国”的好时代,愿意把自己的好技艺、好作风传递给新一代的桥梁建设者。
高大宽敞的桥梁分公司生产车间里,数十米长的巨大钢箱梁上,闪闪发光的焊接火花四溅。焊接技师张明一手拿着面罩,一手拿着焊枪,随着火花四溅,一道焊缝完成了。
追随师傅曲岩的脚步,张明也成为了钢桥界小有名气的“焊工”。不同的是,张明手中的焊枪,让更多的“山西桥”走向了世人。
2014年,中铁山桥中标孟加拉帕德玛大桥钢桁架制造项目,这座被当地居民亲切地称为“梦想之桥”的大桥也是中铁山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以来中标的最大海外项目。
其意义十分重大,难度也更大。
帕德玛大桥是孟加拉国首座按照欧洲标准建造的全焊接超厚钢桁梁桥,110毫米厚的钢板需要20多层焊接才能完成,这种设计在世界上并不多见,张明也是第一次遇到。
张明和同事们齐心协力,攻克了狭小空间超厚桥板双坡口焊接世界难题,一次次调整焊料和电流参数,试验新的焊接方法,研究背面加钢垫的方法,用了5年时间,终于攻克了狭小空间超厚桥板双坡口焊接世界难题。
让国外客户折服的“山桥大桥”为中国钢桥进军海外高端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张明精湛的焊接技术在包括美国维拉札诺大桥、摩洛哥阿尤恩码头等多个海外重大项目中得到运用。
2023年,这位普通的焊工走进北京人民大会堂,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现在,我能做到一次探伤合格率99.5%,希望我的焊接技术能像经历了130年风雨的中铁山海关大桥一样经受住考验。”张明说。
见过大海万顷波涛,敢于在千里江河上架起一座座桥梁。
如今,中铁山海关已承建桥梁3200多座,其中包括长江大桥43座、黄河大桥26座、海湾大桥19座以及海外桥梁20多座,这些桥梁见证了大江的兴衰,也见证了新中国桥梁事业的发展。
飞越伶仃,联通大湾区。继深中通道开通后,粤港澳大湾区又一条新动脉——狮子洋通道正在建设中。
近期,曲岩创新工作室正在开展新型耐海洋大气腐蚀钢板焊接试验研究,焊缝腐蚀试件已送往北京科技大学检测,为狮子洋水道建设做好技术储备。
一步一个脚印,一步步登上顶峰。
一代代山桥人,为一座座标志性桥梁工程筑起“钢骨架”,让“山桥建设”流传开来。(河北日报记者 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