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失稳:承载力极限状态下的稳定性问题及工程事故频发

   日期:2024-09-16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浏览:447    
核心提示:由于钢结构强度高,用它制成的构件比较细长,截面相对较小,组成构件的板件宽而薄,因而在荷载作用下容易失稳成为钢结构最突出的一个特点。

不稳定概念

失稳又称屈曲,是指钢结构或构件在承载力极限状态下,失去整体或局部稳定性。由于钢结构的强度很高,用它制成的构件比较细长,具有相对较小的体积,其构件的板宽而薄,在荷载作用下很容易失稳。因此,在钢结构设计中,稳定性比强度更重要,它往往控制着承载力。

材料组成构件,构件组成结构。就钢结构的基本构件而言,可分为三类:轴向荷载构件(轴向拉伸、轴向压缩)、弯曲构件和偏心荷载构件。对于构件和偏心拉伸构件,不存在稳定性问题。对于其他构件,除了强度和刚度外,稳定性也是关键问题。

钢结构工程事故往往是由于失稳引起的,1907年加拿大魁北克大桥在施工中发生垮塌钢结构网架挠度允许值,9000t重的钢结构整体坠入河中,造成75名在桥上工作的人员死亡,其破坏原因就是悬臂被破坏。大跨度箱形截面钢梁桥在1970年前后发生事故,美国哈特福德体育场网架结构,平面尺寸92m*110m,1978年突然倒塌坠地,就是压杆屈曲。我国也不例外,1988年太原一座13.2m*17.99m的网架倒塌。

钢结构具有塑性好这一显著特点,当结构因抗拉强度不足而发生破坏时,在破坏前就会出现征兆,表现为较大的变形,而当结构因抗压稳定性不足而发生破坏时,在失稳前变形可能已经很大,而钢结构则较小,表现出脆性破坏的特征。而且脆性破坏的突然性也使得失稳破坏更加危险,因此应引起从事钢结构工程技术人员的高度重视。

不稳定的类型和特征

钢结构的失稳可分为整体失稳和局部失稳。但从性质上讲,又可分为以下三类。

1. 平衡分岔不稳定性

完美(即无缺陷、平直的)轴压杆件和完美中面压缩板的失稳属于平衡分叉失稳范畴。同样属于这一类的还有理想弯曲杆件和压缩圆柱壳等。

平衡分岔不稳定性又称分支点不稳定性,称为第一类稳定性问题,又可分为稳定分岔不稳定性与不稳定分岔不稳定性。

(1)稳定分岔不稳定性

钢网架结构挠度值是什么意思_钢结构网架挠度允许值_钢结构挠度控制允许值

该类屈曲特点是平衡状态稳定,当结构达到临界状态时,由非屈曲平衡构型过渡到无限接近屈曲平衡构型,即由直杆发生微小转变,见图7.1。直杆的轴向压缩和平面中部压缩均属于此类情况。板具有明显的屈曲后强度,在门式刚架设计中已有应用。

(2)不稳定分岔不稳定性

结构屈曲后,只能在远低于临界载荷的载荷下保持其平衡构形。例如,受均匀轴向载荷作用的圆柱壳(见图 7.2);受均匀外压作用的球壳;桁架柱;薄壁钢方管。这种屈曲也被称为“有限干涉屈曲”,因为在有限的干涉下,屈曲载荷可以

它可以从半屈曲平衡位置转变为非相邻屈曲平衡位置。

需要强调的是,稳定分岔不稳定性与不稳定分岔不稳定性对缺陷的敏感性完全不同。图7.1和7.2中的虚线表示构件存在几何缺陷时的载荷-变形关系,虚线不再有分岔点。区别在于,图7.1中虽然存在缺陷,但载荷仍可以高于临界值;而图7.2中,载荷的极低值比无缺陷时低得多。因此,它是不稳定的。分岔不稳定性对缺陷特别敏感,如果在设计此类结构时忽略缺陷的影响,必然会出现严重的后果。

2. 极值点不稳定性

极点失稳又称第二类稳定性问题,如图7.3所示。发生极点失稳的偏心受压构件荷载-挠度曲线只有极点B,并不像理想的轴心受压构件出现在同一点,而是存在两个变形状态不同的分岔点,构件弯曲变形性质不发生改变,所以这种失稳称为极点失稳。它是指建筑钢材制成的偏心受压构件钢结构网架挠度允许值,当塑性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丧失稳定的承载能力。双向受弯构件和双向弯压弯构件的弹塑性弯扭失稳均属于极点失稳。对于实际的轴心受压构件,由于存在初始弯曲、初始偏心等几何缺陷,也应属于偏心受压构件的范畴。因此,极点失稳现象十分常见。

3. 跳跃式不稳定

此类失稳的特点是:既无平衡分叉点,又无极值点,但有点类似于不稳定分叉不稳定性,结构突然从一种平衡构型跳跃到另一种平衡构型,伴随很大的变形,失去稳定平衡,经过一段时间的不稳定平衡,然后又恢复稳定平衡。此类失稳的例子有铰接拱、平板壳、平板网壳等。跳跃后的荷载可以大于临界值,但实际工程中不允许出现这么大的变形,因为过大的变形会造成结构破坏,所以应以临界荷载作为承载极限。

图7.4为一端铰接的扁拱,在均布荷载q作用下,产生挠度w,其荷载-挠度曲线也存在稳定的上升段OA,但当达到曲线最高点A时,突然跳跃到非相邻的具有较大变形的大变形点C,拱结构瞬间下垂。虚线AB处处于失稳状态,虽然BC段稳定,且一直在上升,但此时结构已遭到破坏,无法使用。

稳定性是钢结构最突出的问题。长期以来,在很多工程技术人员的头脑中,强度概念明确,而稳定性概念淡漠,存在强度重于稳定性的错误思想。此次钢结构失稳事故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得到了深刻的教训。钢结构失稳事故分为整体失稳事故和局部失稳事故两大类,其原因分别如下。

整体失稳事故原因分析

1.设计错误

设计失误主要与设计人员的水平有关,例如缺乏稳定性概念;稳定性验算公式不正确;只校核基本构件的稳定性而忽略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验算;计算图及支撑约束与实际受力不符,设计安全储备太小等。

2.制造缺陷

制造缺陷通常有初始弯曲、初始偏心、构件热轧和冷加工、焊接引起的残余变形等,各类缺陷都会对钢结构的稳定承载能力产生重大影响。

3.临时支撑不足

在安装过程中,钢结构在未完全成型之前,是一个几何可变的体系,构件的稳定性很差。因此,必须设置足够的临时支撑体系,以维持安装过程中的整体稳定性。如果不合理或数量不足,轻则部分构件失去稳定性,重则整个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倒塌或倾覆。

4. 不当使用

结构建成投入使用后,使用不当或意外因素也是造成失稳事故的主要原因。例如:使用者任意改变使用功能、改变构件受力、粉尘堆积或增设悬吊设备引起的超载、基础不均匀沉降以及温度应力引起的附加变形、意外的冲击荷载等。

局部失稳事故原因分析

局部失稳主要发生在构件上,虽然失稳的后果不如整体失稳严重,但也应引起足够重视。

1.设计错误

设计人员忽视甚至没有做构件的局部稳定性验证,或采用不正确的验收方法,导致组成构件的各类板材的宽厚比、高厚比超出规范极限。

2.施工不当

原则上,在构件受集中力较大的部位,应设置结构加劲肋,另外,为保证构件在使用过程中不变形,还必须设置横隔板和加劲肋,但在实际工程中,加劲肋数量不足,施工不当的现象相当普遍。

3. 原始缺陷

原始缺陷包括钢材负公差严重超出规范、生产过程中因焊接等工序引起的局部鼓肚、波状变形等。

4.挂点位置不合理

在吊装过程中,特别是大型钢结构构件,吊点位置的选择非常重要,由于吊点位置不同,构件的受力状态也不同,有时构件内部的压应力过大,会造成构件局部失稳。因此,在钢结构设计时,对重要构件的吊装方式及吊点位置应在图纸中明确。

失稳事故处理与预防

当钢结构因整体失稳而倒塌时,整个结构就报废了,事故处理也没有任何意义,剩下的就只是责任问题了。而局部失稳事故,可以通过加固或更换板材等方法解决。笔者认为,钢结构失稳事故应以预防为主,并应遵循以下原则。

1.设计师应强化稳定设计理念

防止钢结构失稳事故发生,设计师负有最重要的责任,必须强化稳定设计理念。

1、结构总体布局必须考虑整个系统及其各部件的稳定性要求,特别是支撑系统的布局。

2.结构稳定计算方法的假设必须与实际受力情况相一致,特别是支撑约束的影响。

3、构件的稳定性计算必须与细部结构的稳定性计算相协调,特别要考虑强节点的概念。

4.强度问题通常按一阶分析,而稳定性问题原则上应按二阶分析。

钢结构挠度控制允许值_钢网架结构挠度值是什么意思_钢结构网架挠度允许值

5. 叠加原理适用于强度问题,但不适用于稳定性问题。

6.处理稳定问题要有整体思维,兼顾整体稳定和局部稳定。

2. 生产单位应努力减少缺陷

在众多常见缺陷中,初始弯曲、初始偏心及残余应力对稳定承载能力影响最大,因此制造单位应通过合理的工艺和质量控制措施,将缺陷减少到最低限度。

3、施工单位应确保安装过程中的安全

施工单位只有制定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采用合理的吊装计划、周密地布置临时支撑,才能防止钢结构安装过程中出现失稳现象,确保结构的安全。

4、使用单位应正常使用钢结构建筑

一方面,使用方应注意对所建造的钢结构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另一方面,当需要对工艺流程、功能进行修改时,必须与设计单位或有关专业人员协商,不得擅自增加荷载或改变构件应力。

总之,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钢结构失稳事故是可以得到根本解决的。

明华是做什么的?

干式钢结构

钢结构网架挠度允许值_钢结构挠度控制允许值_钢网架结构挠度值是什么意思

钢结构太多

如果是,那你就OUT了,她是一位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资深钢结构设计师,黑建筑钢结构老师,明华钢结构工作室创始人。

你怎么知道这么多?

我已关注明华钢结构工作室微信公众号!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热播视讯

推荐视频

    Copyright © 2017-2021  二手钢结构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ESTOON 鄂ICP备2025106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