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2024年8月21日 16:20 北京
今日话题
新华社-中国证券报
消息
”
钢铁行业6项强制性国家标准(简称“新强标”)实施期将至,新强标的实施短期内将导致钢铁企业成本上升,在钢价持续下跌的背景下,钢铁企业面临经营压力。
中国钢铁协会副秘书长、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张龙强近日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传统消费淡季、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等因素导致近期钢材价格出现下滑,钢铁行业对钢材需求下降,在新能源行业对钢材需求增加的同时,应推动钢结构应用,扩大国内钢材需求,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
以下是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新华社平台转发了相关采访内容,引起广泛关注。
新强标即将实施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钢铁行业6项新强制性标准,涉及3项钢筋标准、3项钢丝绳标准,将于9月25日起实施,不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的产品和服务不得生产、销售或者进口。
记者了解到,7月23日,全国30家钢铁行业协会就钢筋新强标准向国家有关部门递交了意见函,表示新强标准的实施将给钢贸流通企业消化库存的时间有限,而将价格的持续下跌归咎于新强标准,因此请求有关部门暂缓实施新强标准。
“近期钢价持续下跌,归因于新强标实施依据不足。新强标对部分指标进行了调整,并设定了三个月的过渡期,可以充分消化现有库存二手钢结构市场,部分特殊规格产品或将消化库存压力。传统消费淡季、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原材料价格下跌,是近期钢价下跌的主要因素。”张龙强说。
张龙强告诉记者二手钢结构市场,我国钢筋线材产能超过4亿吨,2020年总产量为4.34亿吨,占全国钢材的41%左右。近年来受需求下滑影响,部分企业启动产品转型,钢筋线材产量大幅提升,2023年总产量为3.63亿吨。从现有库存来看,近两个月螺纹钢库存基本稳定在1100万吨左右,假设7月底库存螺纹钢全部按老标准生产,按照目前淡季220万吨/周表观消费量计算,消耗现有库存仅需5周左右时间。
张龙强同时表示,从螺纹钢生产供应情况来看,据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不完全统计,自7月份以来,全国已有70多家钢企宣布执行螺纹钢生产新强标准。数据显示,7月18日至8月1日,全国共有22家钢厂宣布执行新强标准,8月1日起已有40家钢厂开始执行新强标准,这意味着按照新强标准生产的螺纹钢将全部恢复生产。此外,为应对市场低迷,部分电炉钢厂选择停产检修,这将从供应端减少库存压力,缓解市场供需矛盾。
根据《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规定,重量偏差及疲劳性能要求的修订将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据张龙强测算,本次修订将全部规格的重量偏差加紧0.5个等级,按照不同规格综合测算,每吨成本将增加20元左右;本次修订增加了“用于公路桥涵、铁路桥涵、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结构等受动态循环影响的混凝土结构或构件时,应提供相应等级和规格的疲劳性能试验报告”,生产企业需要对部分规格增加疲劳性能试验。短期内,这可能会造成成本增加,但长期来看,对成本影响不大。
“螺纹钢产品数量大、涉及面广,事关国计民生。新强标准的发布实施,将对热轧带肋钢筋高质量发展,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安全水平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张龙强告诉记者。
钢铁行业运行疲软
当前,钢铁行业持续弱势运行。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兼秘书长姜伟日前表示,今年以来钢铁行业下行趋势引起有关部门高度关注,为及时反馈行业运行情况,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加大向有关部门上报力度、增加频次。
行业为何持续低迷?张龙强表示,主要有三个因素。“第一,房地产是钢材需求最大的市场,近年来房地产市场不断调整,钢材需求量减少,房地产用钢占国内钢材消费总量的比重将从2020年的35%左右下降到2023年的30%左右。”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6月,全国累计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0.1%,累计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23.7%,房地产开发企业累计房屋施工面积同比下降12.0%。
其次,钢材需求见顶回落,供需矛盾不断加剧。“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工业化、城镇化率不断提高,钢材需求见顶回落。”张龙强告诉记者,2020年至2023年,我国粗钢表观消费量分别为10.5亿吨、9.9亿吨、9.6亿吨、9.33亿吨,呈下降趋势。同时,随着技术进步、生产效率提高,近年来有效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
此外,钢材价格跌幅超过原材料跌幅,钢铁企业盈利能力明显下滑。“今年以来,铁矿石、焦炭、废钢等价格普遍呈下降趋势,但钢材价格下跌先于原材料,显示出钢材价格下跌带动成本重心呈下降趋势。相较于成品材,原燃料价格始终处于高位,钢铁企业利润受到严重侵蚀。此外,越来越多的企业完成超低排放改造、达到A级环保绩效,环保成本上升进一步挤压了利润空间。”张龙强说。
钢结构催生新需求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风电、光伏等行业对钢材的需求持续增加。
张龙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新能源汽车用钢而言,若以年产300万辆计算,将带动钢材需求500万吨左右。而钢材消费方面,十四五期间,按照最高预计增幅80%,基数是1000万吨,意味着十四五期间新增需求为800万吨,即使加上装备制造的需求,也难以抵消房地产行业钢材需求的减少。
“因此,目前制造业和基建对钢材的需求还是有支撑的。”张龙强表示,2021年以来,基建领域对钢材的需求保持一定增长,目前占比超过22%。加之国内外存在价差,在此背景下,钢材出口量大幅增加,预计今年出口量大概率将超过2023年。
张龙强表示,对于钢铁行业来说,面对房地产行业钢材需求的减少,需要新增1000万吨以上需求领域才能有效抵消,设备更新、消费品替代和钢结构是未来支撑钢材需求的重要领域。
国家发改委日前表示,部署“两新”政策以来,全国设备工具投资同比增长17.3%,对总投资增长贡献率为54.8%,拉动总投资增长2.1个百分点。长期专项国债将用于加大对“两新”行动的支持力度。同时,扩大设备更新支持范围,纳入能源电力、老旧电梯等领域;降低工业等领域设备更新项目申报门槛,取消“项目总投资不低于100亿元”的要求。
张龙强告诉记者,如果相关政策、资金落实到位,大规模设备更新换代、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活动实施,将带来年均1400万吨以上的钢材增量需求。
钢结构方面,2023年钢结构加工量为1.12亿吨,同比增长1.1%,张龙强称,钢结构部分仅以钢结构桥梁计算,如果未来我国新建桥梁50%采用钢结构替代钢筋混凝土,每年新增钢材需求将超过3000万吨。
“因此,推广应用钢结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房地产行业钢材消费减少带来的影响,稳定建筑钢材市场,扩大国内钢材需求,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张龙强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