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注
四年前的北京夏天,东城区和平里一区4号楼4单元安装的室外电梯正式投入使用,成为北京首个通过验收、取得使用许可加装电梯的老旧小区。自此,北京开始“提速”老旧楼加装电梯。2018年起,连续4年将老旧楼加装电梯列为市政府重要民生工程之一,竣工项目逐年增多,截至今年5月底,已加装新电梯1962台,惠及数万居民。
“修十栋新楼胜过翻一栋旧楼”,加装电梯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在政策利好下,基层协调工作多方,居民们理解互助,一个个难啃的“骨头”被攻克。从今天起,本栏目将推出“破解旧楼加装电梯新难题”系列报道,持续关注旧楼加装电梯的好经验好做法。
工人们正在楼顶井道焊接、组装电梯钢井。
“我们最担心的就是爬楼梯。”通州区西大街87号3单元的住户大多是老年人,原本计划安装电梯,但楼内不适合安装外置电梯,通州区住建委联合相关部门、电梯公司想方设法在天井内定制了一台专用电梯。
欲望
3日内收集全部加装电梯申请材料
7月6日,记者来到通州区西街87号。该小区只有一栋6层高的住宅楼,南侧临街,北侧是一条不足2米宽的楼道。家住3单元顶楼的张先生告诉记者:“其他电梯大多装在外面,我们的电梯却装在楼内。”记者发现,这台电梯很小,门宽只有1米。虽然空间不大,但三五个人一起乘坐或者停放一辆轮椅都不成问题。
住在6楼的老人正高兴地等待乘电梯下楼。
“装了电梯直达我家电梯钢结构图纸,真是太方便了。我今年76岁了,爬楼梯就像爬山一样,一路上要休息好几次。”张先生说,平时喜欢邀请亲戚朋友来家里做客,但大家都觉得爬楼梯不方便,就少来串门了。“装了电梯,我好开心,把亲戚朋友都叫过来,一起热热闹闹地吃了一顿饭。”
据介绍,3单元共有12户居民,其中七八户有70岁以上的老人。何女士就是其中之一。“你们不知道,我对此感触很深。”她告诉记者,几年前何女士腰部受伤,行走困难,上下楼梯都要扶着扶手才能慢慢走。这让何女士意识到:“楼里有这么多老邻居,爬楼梯困难的肯定不止我一个。”2018年,她看到对面的社区装上了电梯,心里羡慕不已。于是她向当地中仓社区咨询了相关政策,成为单元装电梯的发起人。在社区的帮助下,她与楼内其他居民沟通,准备了相关材料。
2019年3月,何女士向楼内邻居表达了加装电梯的想法。没想到大家立刻就答应了,12户人家全都同意了。“说实话,一开始我还担心一楼邻居不愿意,但经过商量,一楼邻居也都配合了。”何女士说,她只用了三天时间就收集到了大家的房产证复印件等相关材料,连同旧楼加装电梯的申请书一起递交给了当地街道办。
困难
外部电梯无安装空间
通州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接到申请后,立即审核并下发确认通知。据悉,通州区每年定期在社区开展旧楼加装电梯宣传工作,对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提出的各类问题进行解释引导。2018年,通州区首次启动旧楼加装电梯试点,截至今年6月,全区已有98家单位确认加装电梯,其中已安装投入运行33台电梯,在建22台。每台旧楼加装电梯,市财政给予补助64万元,通州区另给予补助6万元。
“但与以往安装相比电梯钢结构图纸,西街87号的电梯安装遇到了不小的困难。”区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说。一般老旧楼加装电梯时,外置电梯安装在单元门前3米左右,楼外至少要留有3.7米的空间。第一次现场检查后,电梯公司负责人蔡长平连连摇头:“这有难度。”原来,这栋居民楼南侧有马路,但北侧楼道宽度不足2米,根本没有安装空间,普通的安装方式难以实现。
楼外走廊太窄,无法安装外部电梯。
对此,区住建委表示会想办法。随后一段时间,区住建委与当地街道、社区、电梯公司、居民代表多次协商。最后,一位居民的一个想法让大家眼前一亮:既然装在楼外不行,那能不能想办法装在楼内?楼内有个天井,用于通风排烟,可以改造成电梯井。
定制
根据天井尺寸设计专用电梯
看似简单,实施起来却很难。由于小区年久失修,物业已无法提供该楼的原始建筑图纸,因此技术人员在设计前期需要对楼进行反复测量。住户家有一扇窗户正对着天井,电梯公司的技术人员就得去住户家测量天井相关数据。何女士说:“电梯公司的人对我说:‘阿姨,我们得麻烦您到你家测量几次。’我说:‘随时来,想来几次就来!您费了这么大力气帮我们,我怎么嫌麻烦呢?’”
经过测量,发现天井的空间有限,普通的电梯根本放不进去,于是,电梯公司经过多次与电梯厂家的沟通,最终为天井定制了一台合适尺寸的电梯。
“电梯轿厢尺寸有一定的技术标准,不能太小,太小会影响乘坐体验。”蔡长平说。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尽可能扩大轿厢空间?技术人员绞尽脑汁,寸土必争。“如果仔细观察,可以发现电梯门上方通常有一个直角,门打开时,地坎会留出3厘米左右的缝隙。但为了扩大空间,我们把电梯门上方设计成向外倾斜扩展。这样,相当于把电梯门向外移动一到两厘米,地坎缝隙就变得很小。这叫‘微缝地坎’。不仅适当扩大了轿厢空间,还可以防止细高跟鞋或儿童的脚卡在缝隙中,也方便轮椅进出。”
“微间隙门槛”设计在电梯门上方形成了一个斜角。
建造
从开工到投入运营仅用了7个月
蔡长平坦言,单从施工难度上讲,在天井内安装电梯比安装外置电梯难度高出三到五倍。
“首先要改造电梯井内的管道。”蔡长平介绍,天井内原本有厨房排烟管、屋顶排水管,为了给安装电梯留出足够空间,首先需要改变原来的烟道位置。由于排烟管位置的改变,部分居民的油烟机、橱柜等需要拆除。为了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工人们尽快重新安装。其次,排水管需要移到楼外重新安装。最后,屋顶的雨水口、防水也需要重做。“而且电梯井肯定是一个密闭空间,所以在安装电梯前,还把所有居民家里面向天井的窗户全部堵住。”
“电梯安装过程也克服了各种困难。”蔡长平说,第一步是在天井里放一个钢结构井道,但楼北侧的楼道太窄,材料运不进去。施工方案原本计划在楼南侧的道路上临时架设一台吊车,将井道钢结构从楼顶的天井一点一点地吊下。“但南侧的道路不宽,架设吊车容易阻塞交通。”在社区和街道的沟通协调下,电梯公司最终借用了与西大街87号院落仅一墙之隔的一个公司院子,将吊车停放在院子里,然后隔着墙将设备吊到电梯井上。
施工人员利用起重机将钢结构井道吊装至屋面。
“楼前的楼道很窄,设备进不去,建筑垃圾用卡车也运不出去。”蔡长平说,60米长的楼道最终还是靠人工一袋一袋地搬上去的。“电梯设计和施工过程都比我们之前做过的项目困难很多,但我们克服了所有困难,仅用7个月就完成了这个项目。”
“电梯什么时候开始施工的?”记者问。还没等蔡长平反应过来,何女士已经回答:“2020年10月28日开工,2021年5月27日正式投入使用,还差一天就七个月了。”何女士说,安装电梯是大家的一大乐事,所以她自然把时间记得清清楚楚。
记者发现,楼内一名住户正在装修房屋,一问之下得知,他原本打算搬家,但看到装了电梯,就不想搬了,干脆装修一下房子。何女士开心地告诉记者,自己也打算重新装修一下自己的房子,“我在这里住了30多年,对这里很有感情,现在有电梯了,方便,我就在这里养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