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入秋后的重庆万州持续高温,主跨1020米、横跨江面的新田长江大桥北岸锚块浇筑施工现场地表温度接近50摄氏度。来自江苏盐城的民工队队长李光辉面色黝黑,满头大汗。他和同事们完成了第十一层,也就是最后一层锚块的浇筑。从这一刻起,他们将从地面施工转入高空作业。
今年刚满40岁的李光辉,1999年进入中国交建旗下企业工作,从一名普通焊工做起,很快成长为带领数人的班组长,后来发展成一支30人左右的农民工队伍。2014年,他独立注册公司,成立了专业的桥梁抢修队,也成为众多企业信赖和赞赏的合作伙伴。
今年3月底完成的锚碇和主塔施工,是李光辉自2019年3月正式开工以来在新田长江大桥北岸完成的最重要的两个施工胜利。提升混凝土外观质量,是推进品牌工程建设征程中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难题之一。作为项目施工队负责人,李光辉从严控砂石含泥量、大、小粒径级配要素入手,组织工人对每一桶石料、每一根钢筋都实行“出厂证制”。“千米级大桥、毫米级控制”是李光辉进入建筑行业以来养成的责任感和精神准则,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技术环节、每一个规范动作都充满敬畏。 “特别是在高空作业过程中,无论是起重吊装专用设备的操作、调试,还是吊索具、钢丝绳的完整性检查,都不能掉以轻心。”李光辉说。
前段时间,连续下着大雨。在拆除主塔液压爬升模板系统时,李光辉全程十分小心,在空中搭建了坚固的雨棚,并坚持在雨中作业。别人两班倒,他却几乎不离开177.5米的主塔半步,每天只休息三四个小时,直到最后一个组件稳定地从空中吊到地面,他才回工业园区睡觉。
“不是烈日炎炎,就是风雨交加!”李光辉长期在复杂多变的天气条件下作业,他始终保持着冷静的心态。
世界上没有轻而易举的成功。初为焊接学徒的李光辉深知,这门技能易学难精。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他经常午休后练习几个小时,还经常去书店买焊接、钣金方面的书籍,拓展自己的技能。在安徽安庆跨江大桥建设过程中,他带领十几名焊工反复琢磨,在不到两天的时间里解决了钢结构支架连接开口这一困扰已久的难题,让项目建设方印象深刻。
来自偏远山村的李光辉钢结构电焊工,从小就知道自己要去哪里。赚到第一桶金后,2004年底回乡过年钢结构电焊工,李光辉没有结婚、盖房子,而是拿出10万元,为家乡修建了一座永久性的跨江大桥。这座承载着乡愁、如小桥流水的桥,也为他后来修建更多跨江跨海的桥奠定了基础。
21年来,李光辉参与建设了包括斜拉桥、悬索桥等多种结构特征的桥梁十余座,足迹遍布江苏灌河、河北曹妃甸、重庆高家花园等地,覆盖了中国大部分地区。他的专业技能越来越精湛,团队也越来越强大。2019年底,他还参与了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队伍的选拔。
在李光辉看来,自己迈出的每一步都印证了奋斗的意义和内涵,通过日夜兼程、年复一年的拼搏,他收获了更大的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