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市首个装配式住宅项目进入安装阶段,工期缩短 100 天

   日期:2024-09-03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浏览:242    
核心提示:根据长沙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总体目标,一基地三中心一联盟,即装配式建筑产业人才培训基地装配式建筑促进中心、产品研发中心、质量检测中心创新战略联盟。

湖北省

@荆门市人民政府:荆门首个装配式住宅项目进入“安装”阶段,6天就能盖一层楼,工期缩短100天。

近日,记者从荆门首个装配式住宅项目北京花园社区二期施工现场获悉,项目已进入预制构件吊装阶段,目前主体结构已完成5层施工,正在实施6层墙体吊装。

北京花园小区二期位于东宝区化工循环产业园中部,总建筑面积14.57万平方米,8栋楼,15个单元,共计1076户。3至18层为混凝土预制结构。工业化建筑采用的预制构件包括:预制外剪力墙、预制外隔墙、预制阳台、预制楼梯、预制结构柱等构件。装配式建筑是指墙体、楼梯、阳台等构件先在工厂制造,再运输到施工现场组装的一种建筑类型。这样可以大大减少施工现场的模板量和混凝土浇筑量。二期项目整体混凝土装配式建筑部分预制率为28.8%,装配率已达到63%。目前,该项目不仅定位为我市装配式示范观察项目,更是鄂西北地区首个混凝土装配式住宅项目。

走进北京臻园小区二期施工现场,第一感觉就是安静、整洁。主楼标准层工人相对较少,除了高空作业的七台塔吊外,几乎没有大型机械设备,噪音较低。这里没有传统工地那样随处可见的水泥、砂石,只有预制好的墙体、阳台等构件整齐地摆放在空地上,等待吊装。“这就是装配式建筑的优势之一——建筑垃圾少,环境污染少。”承建方中建三局绿色产业投资有限公司项目副经理赵德军说。

据悉,与传统现浇框架结构施工方式相比,装配式建筑绿色环保、降低能耗优势明显,具体体现在施工用水、用电、建材、用工等方面。“与传统建筑项目相比,装配式建筑可减少能耗约20%、用水约60%、木材消耗约80%、建筑垃圾约80%、外脚手架及支撑体系减少70%。安装工人约300人,其中装配式安装工人100%都是经过培训并持证上岗的技师。与同等规模的项目相比,可减少工人约200人。”赵德军告诉记者,该项目于5月下旬开工,目前已开始进行装配式结构一层的施工,目前正在进行第六层的墙体安装,按照目前的速度,大约6天就能建好一层。 “装配式建筑项目在过渡阶段,由于吊装工人、铝模工人技能不熟练,施工时间相对较长,需要解决过渡层的技术难点。第二层以后,将合理安排流水吊装施工,加快施工进度。”据悉,该项目工期500天,比传统施工方式缩短约100天。

能耗低、工期短、装配式施工是否会影响建筑品质?

仔细看预制构件,外墙非常光滑,窗户边角没有传统建筑上常见的毛刺。这些部件是由建科荆门有限公司制造的,这些部件都是在工厂的模具里一次成型的,钢筋的规格、混凝土的强度都有严格的规定。 ”赵德军指着一堵墙介绍说,每堵墙的下部和上部都预留了与相应部位连接的套筒和钢筋,这些套筒的位置、尺寸、锚固长度和形状都是事先经过设计计算核实的。吊装完成后,采用压力套筒灌浆工艺,将高强度钢材灌入套筒内,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护,锚固钢筋就能与预埋套筒紧密结合,满足建筑结构整体安全性能要求。所有现浇结构件均采用铝合金模板与预制结构相结合的方式施工,使得建筑内墙也达到了与预制墙体相同的效果。此外,已建楼层的上下层楼板也均采用密实支撑杆固定,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即可拆除支撑体系,在上部楼层轮流使用。

河南省

@许昌生活:新式建筑亮相许昌!许都路小学成为试点之一

近日,记者从许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获悉,今年许昌市选择魏都区、东城区两个项目率先试点混凝土装配式、钢结构装配式建筑方式。

许昌市将推广装配式建筑作为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今年开工建设两个试点项目(魏都区退伍军人活动中心、东城区许都路小学),同时大力鼓励新建商品住宅项目采用装配式建筑模式,积极培育装配式建筑产业示范基地,力争到2020年全市新建建筑中装配式建筑占比达到20%(装配率不低于50%)的目标。

作为装配式建筑试点项目之一,东城区许都路小学主楼已封顶,该小学位于许都路以北、三里桥路以西,规划设24个班,每班面积65平方米(含临时教学楼200平方米)。

这种工厂生产、装配式建筑的新型建筑生产模式,将有助于解决劳动力短缺、建筑技术水平低、建筑垃圾大量产生等问题,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

许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许昌市将力争实现建筑业总产值突破180亿元、同比增长15%左右的目标,推动建筑业整体水平提升。

湖南省

@长沙晚报:长沙装配式建筑产业群起而起 三年形成千亿集群

装配式建筑钢材种类_中国装配式钢结构民用建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_装配式钢结构市场

近日,随着长沙装配式建筑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的成立,装配式建筑产业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长沙乃至全省迎来井喷式发展。根据《湖南省住宅产业化生产基地布局规划(2015-2020年)》,到2020年,湖南将拥有15个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长沙装配式建筑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提出了产业链发展的总体目标:打造长沙装配式建筑“一个基地、三个中心-联盟”、“装配式建筑产业示范园区”和“千亿级现代装配式建筑产业集群”,形成国际知名的长沙装配式建筑品牌效应。

“马栏山速度”见证装配式建筑产业集群崛起

随着起重机长臂伸出,一根3.6米长的钢筋混凝土预制主柱稳稳地吊装在基础上,马栏山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园顺利完成首批构件吊装。主体建筑已开工建设,将于10月底对外开放。值得一提的是,园区采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如同搭积木般便捷,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的园区6个月即可完工。中民建装配式建筑EMPC模式的高效率,创造了“马栏山速度”——快速制定方案、快速绘制设计、快速平整土地、快速现场施工。马栏山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园将打造成为湖南省装配式建筑示范园区。

“马栏山速度”的背后,是长沙装配式建筑产业的快速崛起,按照长沙装配式建筑产业总体发展目标,“一个基地、三个中心、一个联盟”,即“装配式建筑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和“装配式建筑推进中心、产品研发中心、质量检测中心等在内的创新战略联盟”。

装配式建筑产业示范园区即金霞经济开发区装配式建筑产业示范园区,是立足金霞经济开发区装配式建筑产业基础,依托园区装配式建筑龙头企业,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由点到链,由链到面逐步形成示范,通过龙头企业带动示范园区建设,以示范园区带动长沙装配式建筑产业整体发展。

打造千亿规模的现代化装配式建筑产业集群,形成原材料供应、研发、设计、生产、施工、物流、检测、维护等完整产业链。到2020年,全市分类别建成18个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发展目标是:PC构件实际生产能力超过1400万平方米,工业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税收收入约40亿元。

长沙目前拥有装配式建筑企业40余家,2017年9月,长沙获批首批国家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拥有国家级基地8家、省级基地11家,累计实施装配式建筑面积及PC构件年产能突破1000万平方米。

“点-链-面”产业布局下的装配式建筑大博弈

2017年12月中国装配式钢结构民用建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长沙市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通知》,标志着长沙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春天到来。

装配式钢结构市场_中国装配式钢结构民用建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_装配式建筑钢材种类

被誉为“建筑之乡”的开福区,聚集了20多家优质建筑企业。湖南省公布的6个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中,5家在长沙,金霞经济开发区就占了2家。成为国家住宅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市后,已建成6大建筑工业化企业生产基地,其中一半落户金霞经济开发区。

根据长沙工业园区产业功能分区,长沙将依托金霞经开区争创“国家级园区”的目标,将“一主一专”提升为“两主一专”,充分发挥金霞经开区国家级物流枢纽中心作用。到2020年,将金霞经开区建设成为长沙装配式建筑产业示范园区,以示范园区为龙头高地,带动长沙装配式建筑产业“点-链-面”战略发展。

为推动产业集聚,远大房屋集团、中民建筑、三一集团、山河智能、沙平建设集团、东方红建设集团、省建筑设计院、湖南大学、中南大学等30余家产业链大型企业与国务院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共同推动产业发展,并与省级以上企业、科研院所组建了全国最大的市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装配式建筑产业“联盟(集团)+园区+项目”全产业链新“湖南模式”。

“按照‘点-链-面’产业布局,装配式建筑产业立足长沙、引领全省,大博弈!”长沙市装配式建筑产业链推进办公室主任罗晖告诉记者,“长沙已形成了以远大房屋集团为代表的‘可持续发展型’、以中民建筑、三一集团为代表的‘跨越式发展型’、以沙平建设、东方红集团为代表的‘转型升级型’、以顺天集团为代表的‘转型升级型’,与以恒盛瑞通为代表的‘合作扩张型’装配式企业比肩,影响力覆盖全国,产业集聚效应正在逐步形成。”

产业走出国门、享誉全球,装配式建筑成为外交亮点。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深入,湖南装配式建筑产业开始走出国门。作为首批随同湖南省政府“一带一路”代表团出访南美的元大筑工负责人对此感触颇深。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元大筑工助力苏里南政府建设1.8万套社会保障房;2017年9月29日,元大筑工全装配式别墅成为“国际大礼”,被湖南省政府选定捐赠给白俄罗斯莫吉廖夫州。

今年3月,长沙市印发《长沙市装配式建筑产业链三年发展规划(2018—2020年)》,提出2018年,长沙装配式建筑项目突破600万平方米、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到2020年,形成千亿规模的现代化装配式建筑产业集群,全市新开工商品住宅中装配式建筑占比达到45%以上。

为加大对装配式建筑的支持力度,政策规定,自2018年1月1日起,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长沙经开区及内五区三环以内区域新建商品住宅项目一律采用装配式技术建设,单栋建筑预制化率原则上不低于50%。

同时,对实施装配式建筑、预制率达到50%及以上的商品房项目(土地出让单列明确载明装配式建筑要求的除外),经建设单位申请、建设主管部门批准,财政部门给予100%补贴,补贴标准为每平方米100万元,补贴政策有效期2年。

在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装配式建筑不仅快速走进长沙市民生活,还将装配式建筑技术输出到国外,2017年5月,中民建与蒙古国建设和城市发展部下属授权企业签署协议,在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建设绿色建筑科技园区,助力蒙古国规划发展装配式建筑产业,并在乌兰巴托建设棚户区改造项目,总金额约150亿元。仅中民建集团就已与“一带一路”沿线12个国家启动合作洽谈并达成共识。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湖南省累计实施装配式建筑项目2472万平方米,11个市州建成标准化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基本实现市州全覆盖,年产能达2500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已成为继超级大米、超级计算机、超级高铁之后,又一张享誉全球的“湖南名片”。

安徽省

@中国起重机械网:合肥拟建18座再生水厂 谋划海绵城市建设

记者日前从合肥市城建部门获悉,按照该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该市规划建设18座再生水厂,形成12个再生​​水利用系统,用于补给河道、公园水面,预计2020年再生水利用率将达到30%以上。

根据规划,合肥将充分利用非常规水资源,建设雨水回收利用设施和再生水管网。其中,规划建设再生水厂18座,配套建设再生水管网,形成包括王小营、彩田铺、十五里西河、西部组团污水处理厂等12个再生​​水利用系统,为河道、景观水体生态环境补水,为工业冷却补水,替代部分市政杂用水。同时,在居住区、公园绿地等散布再生水44.9万立方米,建设米级蓄水池、雨水池等设施,净化后的雨水用于道路洒水、绿地灌溉等,每年利用雨水资源1236.1万立方米,占主城区总用水量的1.5%。

企业

@中国网:Rokid发布多款智能家居硬件产品,展现生态扩张野心

6月26日,人工智能公司Rokid在杭州举办2018年度发布会,创始人兼CEO朱明明在发布会上发布了三款重磅新品:Rokid Me便携式智能音箱、KAMINO18 AI语音专用芯片以及全新AR Glass。

中国装配式钢结构民用建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_装配式钢结构市场_装配式建筑钢材种类

新款Rokid Me采用航空铝材机身和独特双面弧造型,拥有银色、粉色、蓝色、紫色四款大胆配色,还内置Rokid语音助手,配备6麦克风阵列,可实现360度5度~10m远场拾音。

拥有4000mAh大电池,可以保证8小时以上的连续使用,除了支持语音、按键双操作外,用户还可以通过翻转或摇晃机身来实现播放歌曲、切换歌曲、暂停/开始、挂断蓝牙、接听电话等功能。

Rokid Me售价799元,将于6月26日16点在Rokid官网、官方微信商城开启预售,7月26日起全渠道发售。

Rokid自研的专用于智能音箱的AI芯片KAMINO18,在一元硬币大小的体积内,集成了NPU、DSP、DDR、DAC等多个核心元器件,让智能音箱的瘦身计划成为可能。在提高集成度的同时,还能降低芯片成本。

它还采用了通用模型结构,可以在主板上进一步扩展。目前Rokid生产的成品已经集成了ARM控制器和内存,直接搭载了6MIC阵列,还集成了自动增益补偿、麦克风自动调节等功能。在Rokid的演示中,一个小学水平的孩子,只需将芯片连接到音箱上,就能打造出一个简单却功能强大的智能音箱。

6月26日,喜马拉雅副总裁、硬件事业部总经理李海波也登台致辞,宣布与Rokid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喜马拉雅儿童智能音箱小雅Mini也将很快成为采用Rokid KAMINO18的外置产品。

据悉中国装配式钢结构民用建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新版Rokid Glass延续了原型机的一体化设计,整体体积缩小了40%,并使用了合金边框替代了之前的塑料材质,美观且散热性更好;在人体工学方面,Rokid Glass能够适应90%以上用户的头型和瞳距,吸附式矫正镜片让近视用户也能正常佩戴。整机重量轻,仅重120克。

Rokid Glass还拥有全球领先的人脸识别功能,准确率高达99%,可应用于社交、安防、医疗等领域。

Rokid创始人兼CEO Misa表示,这是目前全球可穿戴性最高的一体化AR眼镜,承载着Rokid在硬件、光学、人工智能方面的技术积累,也是Rokid在人机交互技术探索上的一次飞跃。此次发布的Rokid Glass将于今年年底量产。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热播视讯

推荐视频

    Copyright © 2017-2021  二手钢结构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ESTOON 鄂ICP备2025106939号-1